第8章 乱时运偶遇白莲,思故土转回凤阳

朱重八再度回到皇觉寺,与当时元朝对佛教的政策有一定关系。而他在第一次离开寺庙外出化缘云游的过程中所历经的种种境遇,也注定了他和佛之间的缘分。

在元朝统治时期,朝廷对佛教甚是推崇,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独立的田产。僧人们除了自己劳作外,还经常把土地租给百姓,他们靠着收地租和接受善信的布施来维持寺庙的生计。这也是朱重八在遭受了诸多天灾人祸之后,选择去皇觉寺出家的原因所在。在百姓的眼中,寺庙里的生活总是可以糊口的。

在四处乞讨的过程中,朱重八曾无数次遭遇他人的白眼,甚至还和路边的野狗争抢过饭食。在从合肥去往六安的路上,朱重八因为长期食不果腹而染上了风寒。要不是得到两个同行饥民的照料,他这条小命恐怕就要丢在乱坟岗了。正是因为他从这般苦难中走过,所以才炼就了更加成熟的品格。这也使他开始思索造成这般苦难的原因,究竟是老天爷不给百姓一条活路,还是有着更深的社会因素呢?朱重八没有读过书,他不懂得士大夫“先天下”“后天下”的大道理,他只明白人要吃饱饭、睡好觉、过上安定生活。如果皇帝老儿不管百姓的死活,那么就该换一个愿意为百姓生存考虑的皇帝。如果忍无可忍,就只有反抗这一条路可以走。朱重八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与他这一时期接触到的另一个宗教组织有莫大关系。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白莲教。

根据历史记载,白莲教创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创始人是昆山佛僧茅子元。基于此,元王朝认为白莲教和佛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所以在统治初期并没有遏制白莲教的发展。然而,随着元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官员对百姓的剥削越来越严重,甚至根本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中。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为了谋求生活加入白莲教。随着信众人数的增多,当初的宗教组织逐渐变成可以与朝廷抗衡的一支武装力量。待到朝廷有所警觉时,白莲教已经打出了“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的口号。白莲教已经做好了要改天换地的准备了。

当时,白莲教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教主是韩山童,“天下大乱”的口号就是北派提出来的。这个口号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走投无路的百姓们抱着拼死一搏的态度加入了北派白莲教;南派教主是彭莹玉。据传,彭莹玉出生时,天上出现红光,算命人说这是贵人之象。彭莹玉十岁便出家为僧,因此他也有个绰号叫“彭和尚”。彭和尚生性乐善好施,常常治病救人。他所率领的起义部众衣服的后背上都有一个“佛”字,这大约也有求佛祖庇佑的意思吧。

在刚刚接触到这个全新的教团时,朱重八也有过疑惑,这个既像是佛教又不是佛教的组织真的能撼动大元王朝的根基?如果白莲教是一支军队,或许还可以对他们有些信心。但白莲教的成员大都是吃不上饭的穷苦百姓,他们除了种地,哪里能够打仗呢?唯一让朱重八心动的,是白莲教的成员们都和他一样有着对命运的不满,想要站在生死线上背水一战。若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若反抗,哪怕不成功,也不过是死路一条。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但朱重八最终没有加入白莲教。或许是缘分还不到,又或许是他早已经慧眼看透了结局,朱重八仍然选择了继续流浪和乞讨。他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如果拼命,那么决定自己是死是活的那个人,只能是他自己。

至正八年(1348年),朱重八听说自己家乡一带也在闹起义。这几年,四处皆是人心惶惶。当朝如此苛刻,如果换个朝廷,就一定会有所改变吗?朱重八无法得出具体的答案。与其四处漂泊,不如回家乡去。更何况,他已经出来三年了,哪怕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于是,朱重八敲着那只破木鱼,带着不成模样的饭钵,一路向着凤阳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