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三下五除二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总是要拖延到两个小时以上……很多家长为此头痛欲裂,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可拖延行为却在孩子身上蔓延开来,如果不能及早纠正,孩子长大以后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拖延的孩子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向后推诿,而拖延习惯的养成对人生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古往今来,那些有大作为的人物,鲜有拖延的习惯,相反,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似乎是他们的共性。
人的性子可以稳,但绝不能慢。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人绝对不会有大出息。从这个角度上说,改变孩子拖延的习惯,推动孩子走上“大有作为”的人生大道,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家长们任重而道远。
想要改变孩子的拖延行为,首先要找到拖延的根源。那么,孩子为什么要拖延呢?
有个朋友,小时候被父母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拖沓孩子,当然,他现在也很拖沓,他说:“其实当时我能更快地完成作业,但每次我提前完成,老爸老妈就会千方百计地在我的作业里找错误,如果我的作业全做对了,他们就会说我字写得不整齐,所以我干脆慢慢写,写到他们没时间挑剔为止。”
另一个朋友马上附和道:“你的情况和我差不多。如果我把作业很快完成了,我父母就会再给我布置课外作业,我还是不能玩。所以我当时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样我总算还有一点玩的时间。类似的错误,咱们可不能在孩子身上再犯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拖延其实是和父母密切相关的。
心理学家通过对拖延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五种家庭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这五种家庭倾向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
这些原因其实本质都与爱有关。但在孩子看来,这些爱是有条件的,只有符合父母的要求,达成父母的期望,他们才有可能被爱。这个时候拖延就会成为一种工具,孩子通过把事情完成的时间拉长,来表达对父母爱的条件的不满。
所以对待已经开始拖延的孩子,第一步,父母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这个是基础。只有孩子内心不存在恐惧,才能正视不完美的结果,而不惧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他才是自己事情的主人,他必须对此负责,不能依赖别人,爸爸妈妈不可能一辈子帮他做事。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选择的余地,不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需要尊重他的意愿,但是如果他进行了自主选择,就一定要监督他完成。
我们要表扬他的努力、坚持,而不是因为结果去赞扬。我们不要只表扬孩子的作业没有错,而是要表扬他在做作业时的态度。
……
总之,改变孩子的拖延行为,家长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只有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思出孩子拖延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拖延行为,帮助他们去除拖延顽疾。
本书从儿童成长规律出发,为广大家长提出了一系列如何纠正孩子拖延行为的小方法。在书中,我们摒弃传统家教图书说教性太强的特质,采用了有趣的叙事方式,能使你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帮孩子“快起来”的种种方法,让自动自觉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