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越文化交流史论(修订版)
- 刘志强
- 2140字
- 2023-09-22 16:44:56
序一
刘志强博士是广西民族大学的副教授,师从民族学知名学者范宏贵教授,为求进一步深造,2007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梁敏和教授门下,攻读东南亚文化博士学位。志强进入北京大学后,十分关注东南亚学术研究,积极参加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且十分热心参与会务工作,我们常在这些会议上见面。他也常在网上发电邮与我交谈,因而日益相知相识。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越南语,还学会了马来语和占婆语,他为我们中心主办的占婆历史文化讲座作翻译,受到大家的赞许,这样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志强好读书,又勤于写作。读博以来,他笔耕不辍,常发来新作。2011年6月获博士学位后,在回广西南宁前夕,他给我送来一部《中越文化交流史论》的文集,辑录了他近年撰写的一系列论著,邀我写一篇序言,诚恳的目光,几载的忘年之交,令人无以推却!
志强的文集共十多篇文章,是以中越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同时包含有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及占婆研究的心得。这些都是他近些年潜心钻研的问题。
中越文化交流是越南历史与中越关系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说:“我们中越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1 中越历史文化关系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源远流长、来往密切、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研究中越关系的学者指出,在环绕中国的邻邦中,与中国接触最早,关系最深,彼此历史文化实同一体的,首推越南。在当前形势下,研究中越文化交流史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和强烈现实感的重要课题。
关于中越文化交流史,国内学界已有多部著作问世,但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有许多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志强的这一文集便是我国年轻一代学者进一步研讨中越文化交流史的新成果。读完这一篇篇文章,您会感觉到这是一部虽还并不十分成熟,但可堪称独具匠心、颇有特色的佳作!
以小见大、善于选题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作者在广泛阅读和搜寻史料的基础之上,抓住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阐释,题目虽小,但却是道前人之未道,颇具新意。例如,越南近代民族运动领袖潘佩珠曾长期旅居中国,与我国有密切的联系,学术界在论述潘佩珠与中国的关系时,多引证他与梁启超、孙中山的联系,在《胡适、沈钧儒与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的文墨之交》一文中,作者却以胡适、沈钧儒两位中国名人为潘佩珠所著《天乎地乎》作序一事阐述了潘佩珠与胡适、沈钧儒的交往,为我们研究中越文化交流和潘佩珠的思想扩宽了思路,可惜该文在出版时未能收录书中。
挖掘史料、小心求证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作者好学多问,勤于动手,挖掘原始史料,并不辞辛劳,开展田野调查,从浩瀚的史籍中摭拾到新的依据,从而补充或校核前人之说。唐代中原与安南地区文化交往紧密,随着安南地区文化日益发展,当地士大夫通过参加科举,有的考中进士,有的当了翰林。爱州(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辅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中越文化交流史著作一般都记载有唐代安南爱州(今清化)进士姜公辅逐步晋升为唐朝宰相之事例,传为中越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用以证明中原与安南两地文化交流之密切和安南地区文化的发展,但对姜公辅其人其事进行细心考证和集中论述的文章除张秀民先生的考证文章外甚为罕见。作者利用在厦门大学访学的机会,多方寻觅资料,并赴南安县九日山姜相之墓地祭拜和调研,终于撰成《科举与爱州进士姜公辅》。此文系统地论证了姜氏的身世籍贯、家族向安南爱州的迁徙,以及考中进士后的升迁历程,指出:“姜公辅其先自甘肃出,后迁居钦州(广西)再迁爱州。”他认为,关于姜公辅从爱州中进士的说法不错,其事迹确实证明了中原与安南两地文化交流之密切和科举在安南的普及,但说姜公辅为越南人却是有悖历史事实的。他的科考与任官事迹可以视为中越两地历史文化交流的一个特殊现象。作者的这个结论实事求是,颇为公允。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史论密切结合应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论述应建立在丰富的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多为言简意赅、文笔精练的“小文章”,但都可从中悟出一番道理来。中国与位于今越南中部的占城古国的文化交流,不少前辈学者已有论著,作者没有重复,而是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遗漏的捡拾成文,撰成《中国与占城文化交流拾遗》。此文以明代中占文化交流为中心,发掘了一些中国古籍中未受关注的史料,对中国与占城的交通路线、中国对占城的文化影响、占城语对汉语的影响,以及中国古籍中有关占城语的记载作了阐述,并由此得出中国古籍不容忽视,当前仍要重视使用、挖掘汉文史料的结论。他说,对西方的“借鉴学习是完全有必要的,但仅仅就越南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我们还是更多地注重对汉文史料的挖掘和辨真去伪”。此文史料翔实,观点明确,结论也很有说服力。
当前,志强面临着进一步攀登学术新高地的挑战。越南历史与中越关系史的研究有许多急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占婆的研究,特别是对15世纪后的占婆历史与文化研究是一门新的课题,难度较大,尚待建立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为此志强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深信志强定会迎难而上,赢得新的胜利。衷心祝愿他为我国在东南亚方面的研究作出更多贡献!
是为序。
梁志明
2011年8月12日
1 [越南]胡志明:《致华侨兄弟书》,载麦浪:《战斗中的新越南》(附录),新越南出版社194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