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智部(1)

上智部总叙

冯梦龙说,智慧是没有僵化的条条框框让你照搬的,必须针对不同的客观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因此,愚笨人也可能出现一次智慧之举;聪明人反而因为思虑过多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是因为,最高的智慧其实是“无心”而为的,并不是反复思虑就能达到的。别人只看到一点,我看到大局;别人看到眼前的得失,我看到长远的胜负;别人越动越乱,我以静制动;别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如此一来,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处理起来却很容易;看起来很大的事情,处理起来也能像小事那样举重若轻。因此,我的谋划能够深入无声无息的细微之处,我的对策往往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有时一开始有悖常理,最后却完全符合;有时看似相反,实则并不矛盾。当我从容悠闲时,往往会受到权威人士的怀疑;但是当我做出决断时,连圣人也改变不了我。这样的智慧,难道不是最高的吗?

最高的智慧是学不到的,岂不闻“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还有世人常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也对我们为人处世有很重要的启迪作用。有鉴于此,我把前人的智慧实例简要地一一列举成册,再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统称为《上智部》。

使马圉

春秋时期,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他的马趁人不注意溜出去啃了路边的庄稼。农夫一看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马糟蹋了,火冒三丈,立即把孔子的马拴了起来。

弟子子贡去找农夫交涉此事。他凭着满腹才学,口若悬河地跟农夫讲了一通道理,农夫却根本不予理会。

孔子听了子贡的汇报后说:“你说话之所以不起作用,是因为你的那些话搞错了对象,就好像请野兽享用祭祀供品,请飞鸟倾听宫廷韶乐那样不靠谱。”于是,孔子便请自己的马夫去通融此事。

马夫见了农夫后说:“老兄你没有去过东海之滨,我也从来没有来过你们这里,但两地的庄稼长得一模一样。那么,这匹马怎么能搞明白这庄稼是哪家种的,能不能啃了充饥呢?”

那位农夫被这番道理逗得乐不可支,高高兴兴地把马还给了马夫。

梦龙点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目不识丁的山野之人面前谈诗论书,这就是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误国误事的原因所在啊。马夫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这些话如果从子贡口中说出来,恐怕农夫也一样很难接受。因为子贡和农夫属于两个阶层的人,其穿着、气质、学识等方面相差太大,子贡说的话哪怕再有道理,农夫也听不进去。

然而,孔子为什么不先派马夫前去交涉,却听凭子贡前去跟农夫理论呢?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子贡心里一定不服气。所以孔子先让子贡去碰了钉子,再让马夫前去收场。这么做不但让子贡心悦诚服,也让马夫有了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就是孔夫子通达人情事理、有教无类、人尽其才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啊!

反观后世之人,常常墨守成规,以法律、道德等僵硬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别人,以社会地位、阶层所赋予的身份、资格去限制别人,希望别人是全才,具有超人的水准。如果都以如此僵化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家事、国事、天下事,又岂能办好呢?

韩滉 钱镠

唐朝的晋国公韩滉,能够根据部下的才能特点,做到人尽其用。因而,他的部属的任职和其人的才干都很适当。他在驻节三吴之地时,有个老朋友的儿子,虽没有任何专长,却也找到韩滉,想谋个差使。韩滉碍于情面,请他参加了一次宴会,却见朋友的儿子从始至终正襟危坐,没跟邻座攀谈一句。韩滉随后就派他到军队的仓库担任门卫去了。于是,那人每天早晨进入帷帐,板着脸端坐到黄昏。从此,官吏、士卒再也不敢随便出入仓库大门。

吴越王钱镠,闲暇时喜欢赏游府中的花园。有一天他看见园丁陆仁章不但很有种树的才艺,头脑还特别聪明,就悄悄地记住他了。后来淮南人围攻苏州,钱镠需要一名信使,他忽然想起了陆仁章,便派他进入苏州城传信。陆仁章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全身而回。从此以后,钱镠便把陆仁章当成亲孙子般对待。

梦龙点评

天下的长官用人,如果都能以韩滉、钱镠为榜样,人尽其才,那么这世上就不会有怀才不遇的人,也不会有荒弊废弛的事务了。

另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淮南人围攻苏州城,强推着能够躲藏士兵、抵挡箭矢的洞屋突进。苏州守将孙琰,便命士兵将轮子系在竹竿顶端,再从轮子上垂下绳子,系上大椎拉到竹竿顶端。待敌人靠近城垣,就猛地松开绳索,坠下大椎砸开洞屋,让攻城的敌兵暴露,无处藏身。如果淮南人以火炮轰进来,便张开大网拒敌,使淮南人无法攻进城来。

吴越王派兵驰援苏州,准备从城外通到城中的水道进城,却发现淮南人在水道内布下了水网,网上还挂着铃铛,别说人了,即使鱼鳖一经过,触动铃铛,也会被发现了。都虞候司马福却故意用竿去触网,敌兵一听到铃声,就赶忙拖起网来查看。司马福便趁水网被拖开的空当,迅速潜水游入城中。此事说起来简单,司马福却是在水里足足猫了三天,才等到这个难得的时机。因此,城里的军队得到援军的准确消息,才能够里应外合,一举破敌。对方不知怎么回事,一直觉得此事十分神奇。

司马福和陆仁章的故事,应该是同一件往事,其中肯定有一个姓名搞错了。

丙吉 郭进

西汉的丙吉在当丞相时,有一次外出赴宴,一名平时特别贪杯的车夫随车陪侍,酩酊大醉后居然吐到丞相大人的车驾上。

西曹的主管官吏向丙吉禀报,要把车夫赶出丞相府,丙吉连忙阻止说:“醉酒只是一个小小的过失,因为小过而赶走一位勇士,他还有何颜面到别处容身?你就容忍一次吧,他不就弄脏了丞相的车垫子吗?”

醉酒的车夫是北方边疆郡县人,对边驿文书急达京城的传送流程和警护措施特别熟悉。那天,他正好看见驿卒骑着快马,携红白两色驿袋奔来,预感边关可能突发紧急军情,于是尾随驿卒前去打探,果然得知匈奴人入侵云中郡和代郡的消息。车夫立即回府向丙吉禀报此事,并判断说:“胡人进犯的边境郡县,恐怕会有不少官吏因体弱多病而无法打仗。大人应该抓紧了解一下有关情况。”丙吉认为车夫的话很有道理,便立刻召集属下门吏着手查询两郡官吏的档案,了解他们的具体状况。

没过多久,皇帝果然传召丞相和御史大夫,了解胡人所犯郡县官吏的任职情况。丙吉因事先有准备,回答得有条有理,受到皇帝称赞;而御史大夫因不知详情,显得十分窘促,因此被皇帝责备。丙吉之所以被皇帝认为心系边关、尽忠职守,其实是他胸怀阔达、宽待下吏的结果。

北宋大臣郭进担任山西巡检时,一名下属军校赴京告郭进的御状。皇帝传召询问后得知,那名军校系诬告,就将他押返给郭进,并下令杀了此人。当时,贼寇正在进犯并州,郭进就对那名军校说:“你敢诬告我,胆子确实不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如果你能率兵灭掉侵犯并州的敌寇,我就上奏天子举荐你;如果你战败了,那你就自己去投河,别玷污了我的宝剑。”

那名军校拼死作战,果然大获全胜;郭进也真的向朝廷引荐他,让他得到了重用。

梦龙点评

容人小过,对方会发挥自己的长处来酬谢你;冰释大仇,对方会不顾生死地报答你。当对方回报之心刻刻挂怀,一定会寻找机会一展所长来报答你,到了紧要关头,他更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那些索过寻仇之人,岂不是太愚蠢了?

王猛

南北朝时,前秦大臣、辅国将军王猛率十六万大军讨伐前燕。当时,前燕重臣慕容评驻军潞州。王猛率军前来,与慕容评两军对峙,继而派遣手下将领徐成刺探燕军军情,并命令他中午必须返回。哪知道直到黄昏,徐成才来复命。王猛很生气,要斩了徐成。

建威将军邓羌帐前求情说:“当前情况,敌众我寡,而且明天一早就要开战,将军不妨暂且宽赦徐成。”

王猛质问道:“不斩徐成,军法何以立威?!”

邓羌再次求情说:“将军,徐成是我的部将。他延误军机,理应问斩,但我情愿与徐成一起,拼死杀敌,立功赎罪。”

王猛仍不为所动。邓羌丟了面子,非常气愤,回到自己的军帐,立即召集麾下将领,击鼓整军,要攻打王猛,讨回尊严。

王猛闻讯,反而觉得邓羌既讲义气又勇猛无比,就派人给他传话说:“将军暂且休兵,我这就赦免徐成。”

徐成被赦免后,邓羌立即来到王猛帐前表示感谢,并负荆请罪。王猛当即离座,上前拉着邓羌的手笑道:“前番我貌似无情,其实只是试探而已。将军真是有情有义,您对部将都这么重视,何况是国家大事呢?”

梦龙点评

部下违反法令而强求宽赦,这是徇私枉法的表现;求情被拒便整军攻伐,这是蛮横强悍的行为。别人挟私即将攻击我时,我顺势赦免有罪之人,这会损害我的威严吗?后来邓羌和徐成以大败燕军的功绩回报了主帅的宽勉,这和维护将军的威严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呢?军法的威严固然要捍卫,但哪有奋勇杀敌的人重要呢?所以说,圆融地发挥智慧的力量,就能更好地趋向圆满;才智如果运用得灵妙,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美妙无穷的!

张耳

战国时的张耳、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秦灭魏之后,重金悬赏这两人的性命。无奈之下,张耳、陈馀只好隐姓埋名,一起逃到陈国故地,以当里监门这样的小乡卒谋生。

有一天,因为陈馀犯了很小的过失,乡吏就要用鞭抽他。陈馀大怒,想要反抗。张耳将他踩在脚下,不让他动弹,让陈馀忍受了鞭挞之苦。

官吏走后,张耳将陈馀带到一棵桑树下,责怪他说:“刚开始咱俩是怎么说的?难道现在因为受了一点小小的屈辱,就要杀掉一个官吏吗?”

梦龙点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复国,淮阴侯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而兴汉室,这都是忍小辱而成大业的楷模。陈馀生性浅薄急躁,和张耳深思远虑的品性差远了,所以后来一个获得成功,一个失败了。

邵雍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的新法刚开始推行,各州县就骚动起来了。大理学家邵雍当时正在山林间隐居,他的一些做官的门生和朋友,都想上书弹劾自己而后辞官回乡,并就此事写信请教邵雍。邵雍对他们说:“现在正是需要贤明的官员尽力做事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若能宽缓一分,百姓自然就能享受到一分实惠。自陈罪状辞官罢职有什么好处呢?”

梦龙点评

南宋大贤李燔经常对人说,人不能等到当了官才去建功立业,只要随时随处造福别人,就是立下功业了。杭州云栖寺的莲池大师劝人向善时,有个人以能力有限为由而推辞,莲池大师指着一张凳子说:“如果这个凳子歪斜在路上,阻碍了别人,我把它摆正,也算善行一件啊。”有这种善念在心,就能明白那些一有困难便辞官的人,就好像进了宝山却空手而归、一无所获一样。

宋朝人鲜于侁任利州路转运副使期间,一些农民不愿意请贷青苗钱,王安石便派官吏前去质问。鲜于侁回答说:“按照青苗法规定,百姓自愿申请青苗钱。愿意申请的就贷给他,不愿意的怎么能勉强呢?”

苏东坡曾称赞鲜于侁,上不损害律法,中不徇私枉法,下不伤害庶民。为官理政三方面都兼顾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凡是为官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萧何 任氏

刘邦率大军攻占大秦的都城咸阳后,麾下将领争先恐后地拥到官宦之家劫掠金银财宝,只有萧何率人抢先收集了秦朝的丞相、御史家中的律令、图书等,并妥善保护起来。由此,刘邦后来才能详知天下有几处重要关塞、有多少户籍人口、地方势力的强弱、老百姓的疾苦等等,这都有赖于萧何收集到的那些秦朝图册。

陕西宣曲有家姓任的,祖先是看管仓库的小吏。秦朝灭亡后,所有的豪强人士都在抢夺金银财宝,只有任家粮窖储存了很多粮食。后来楚汉相争于荥阳,百姓不能耕种,米价涨到一石万钱。于是,那些豪强夺得的金银财宝最终都流进了任氏的腰包。

梦龙点评

萧何、任氏两人,地位虽然不同,但才智不分高下。如果两人换一下位置,最终的结果仍是一样的。

另如四川一个姓卓的,他的祖先是赵国人,靠炼铁发了家。秦国攻灭赵国之后,秦军命令卓氏迁居到四川。卓氏夫妇只好推着车子上路了。

和卓氏一起迁徙上路的其他家族,大多都很穷。即便如此,他们也纷纷把不多的钱财敬送给官吏,恳求其允许他们就近在葭萌一带安家,只有卓氏表示:“这里土地狭小贫瘠。我听说岷山脚下有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买卖也好做,是容易谋生的地方。”

于是,卓氏主动要求迁居到遥远的临邛县。到达临邛后,卓氏就在当地采矿炼铁,做起买卖,后来便富可敌国了。

这充分说明,普通百姓中也有具有远见卓识之人。

董公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率军进取洛阳途中,新城县掌管教化的三老之中的董公,挡在路上奉劝汉王说:“率军征战,如果师出无名,是很难取胜的。因此,大王首先应当通告天下对方是反贼,敌对势力才有可能真心归降。如今,天下人共同拥戴义帝(即楚怀王,项羽尊其为义帝),项羽却把他赶走,还派人杀了他。大王应该先率三军为义帝服丧,然后通告天下诸侯,共伐项羽!”

刘邦按照董公的建议,大张旗鼓地为义帝举办丧事,并命令士兵全部穿上白色的孝服,然后昭告天下说:“寡人将率领关中全部兵将,并动员河南、河东、河内的义士,然后向南,再经长江、汉水向东而下。寡人愿和诸侯王一起,去攻打楚地那个胆敢弑帝的大逆不道之徒!”

梦龙点评

董公在刘邦面前所说的这个道理,正是刘邦、项羽两个人正邪曲直的分辨标准。后来随何劝降九江的英布,郦食其招降齐国七十多个城池的将帅,所讲的道理均不外于此。

许庸斋先生认为,刘邦此举,立即激发了天下人叛楚归汉的关键动力。张良虽号称帝王之师,也没有这样的大谋略。

张飞

蜀汉先主刘备一见到马超,就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一看刘备以那么优厚的待遇抬举他,就忽视了臣下对主上的礼节,甚至在和刘备说话时,还时常直呼刘备的字讳“玄德”。

关羽见马超如此放肆,勃然大怒,向刘备请命要杀掉马超,刘备不同意。张飞说道:“既然大哥不愿斩马超,那咱哥俩就给姓马的做个榜样,告诉他什么是礼法。”

第二天,刘备召见帐下诸位将领时,关羽、张飞佩带宝刀,左右侍立在刘备身后。马超入帐后,四处寻找自己的座席,却连关羽、张飞的位子都没见到,又看见两人笔直地站在刘备身后伺候着,大吃一惊。从那以后,马超就循规蹈矩地执臣子之礼尊敬刘备了。

梦龙点评

张飞释放严颜,教诲马超,这些都是心思缜密才做得出来的事情。后世把张飞当作粗人,实在是太冤枉了。

鲁宗道

宋朝的鲁宗道是亳州人。他在宫中给太子当老师时,有一回真宗召见他,传旨的中使登门时,鲁宗道不在家。等了一个时辰,鲁宗道才从仁和市场喝酒回来。

到了宫中,在禀报皇上之前,中使对鲁宗道说:“皇上要是怪罪你来得这么晚,你可要想个借口回话啊。”

鲁宗道却说:“您只管照实回禀皇上吧。”

中使说:“这样会得罪皇上的。”

鲁宗道却说:“饮酒是人之常情,欺君却是臣子的大罪啊。”

中使听了这话,就依照鲁宗道的原话禀告了皇帝。

真宗问鲁宗道:“你为什么要私下去酒家喝酒?”

鲁宗道谢罪道:“微臣家里太穷,连招待客人的酒杯酒壶都没有,但酒馆里这些东西很齐全啊。有老家的亲戚远道而来,臣只能请他们去酒馆喝酒啦。不过陛下请放心,微臣是换了便服才出门的,市井中人根本认不出我来。”

真宗听完笑着说:“你是内宫的官员,这事传出去会被御史弹劾的。”话是这么说,但从此真宗就觉得鲁宗道与常人不同,认为他行事真实有度,不自欺欺人,是可以重用的。

吕夷简

宋仁宗生了一场病,很长时间没有上朝。有一天他感觉好多了,很想召见主理朝政的大臣,于是就准备在便殿召见中书省和枢密院的两位大臣。吕夷简接到诏令,缓了一会儿才动身。同行的枢密赞公走得很快,吕夷简却安步当车,一如既往。

见到仁宗以后,仁宗问:“朕久病刚愈,很高兴,急着和你们见面聊聊,为什么姗姗来迟啊?”

吕夷简不慌不忙地回奏:“陛下龙体不适,朝廷内外无不为陛下担忧。这个时候,陛下忽然召见近臣,臣等如果脚步慌张地奉诏晋见,恐怕会让很多人惊恐猜疑。”

仁宗听了这话,认为吕夷简身为辅政大臣,做得很得体。

宋仁宗庆历年间,兖州奉符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颂》一文,严厉批评了当朝人,尤其对于郑国公夏竦,贬损得更厉害。

没过多久,朝中发生党争,石介因罪被免职,回乡后病逝。当时,山东有一个名叫孔直温的举人谋反。有传言说,孔直温曾是石介的学生,于是怀恨在心的夏竦就借机说,石介并没有死,而是逃到北方胡人的地盘上了。仁宗便下诏限制石介的儿子的行动,并派出中使传诏给京东刺史,要他挖开石介的坟墓,开棺看个究竟。

当时,吕夷简正担任京东转运使。他对仁宗派来的使者说:“如果打开棺材,发现里面是空的,那就说明石介果真逃去了北方,那么,杀了他儿子也不为过。但是,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缘无故发掘百姓的坟墓,这算什么事啊!这让后世怎么看待呢?”

前来传诏的中使说:“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您让我怎么回复皇上呢?”

吕夷简接着说:“石介去世后,必定会有人为他办理殡殓丧仪。参加丧仪的内外亲族、门生估计不下百人;而那些抬棺出殡的人,必定是丧仪铺子的伙计。你发公文去询问这些人,如果有不同的说法,你就让他们立下军令状保证所说属实。这样就可以给皇上个交代了。”

中使照吕夷简的话去做了,并入朝禀报给仁宗。仁宗也明白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是夏竦的诬陷之词,随后便下旨,放石介的妻子儿女回乡了。

梦龙点评

没有为石介雪耻,却比为他雪耻更有意义。

当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时,正值吕夷简免除宰相职务,也是晏殊、章得象双双出任宰相之时。吕夷简不计私怨、顾念国家的胸怀,真是宰相的大气魄啊!

李太后的丧服之期未满,吕夷简就劝仁宗立曹后。范仲淹为此进言道:“吕夷简这个人,又教陛下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呀。”

后来有一天,吕夷简对韩琦说:“这事外人不知道,皇上年事已高,郭后、尚美人都因为失宠被废了。因为后宫空置,给皇上进献美色者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抓紧时间立皇后,就没法纠正这种事情。”吕夷简所办的每一件事,都如此事一样,深具意义。

卫青 程信

西汉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攻打匈奴。其属下苏建、赵信两位将领同率三千余名骑兵,行军途中与单于军队狭路相逢!

两军苦战一天,汉军士兵伤亡殆尽。赵信投降了单于,苏建则孤身一人逃回大营,来见卫青。

议郎周霸对卫青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从来没有处斩过副将。但是,现在苏建抛弃军队,独自逃回。大将军应杀苏建,以昭示威严!”

长史任安反驳说:“大将军不能这么做!苏建率数千骑兵抵挡数万之敌,拼死作战一天,士兵尚且没有二心。如今他侥幸脱险回营,将军反而要杀他,这岂不是要告诉后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拼死突围还不如向敌人屈膝投降吗?所以,大将军不应该杀苏建!”

卫青随后说:“身为皇亲,我受到皇上信任而带兵出征,并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建议我以处斩败将的方式显示威严,这实在不符合臣子为皇上当差的意义。虽然论职权,我有权处死手下将官,但我虽然仰仗天子的宠信,也不敢在边关之外擅用生杀大权,而应将败将递押回京,听凭皇上圣裁,并借此警示为人臣子者不应专权擅断。这样做岂不是更妥当吗?”

随后,卫青命人将苏建押解回京,汉武帝果然赦免了苏建,没有杀他。

梦龙点评

卫青掌兵权多年,深受宠信,皇帝对他没有疑心,属下对他也无妒忌之心。这正是因为他能避开过度的权威,远离各种嫌疑。否则,他即使有北宋狄青般的显赫功勋,也不会得以善终的,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

北宋大将狄青,官至枢密院枢密使,自恃功勋卓著,目中无人,桀骜不驯,还无原则地袒护士卒。他手下的士卒每次领到衣物粮饷都会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啊!”朝廷上下无不将此事引为心头大患。当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朝执政,他便奏请仁宗,派遣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这样就能让他远离朝廷。对此,狄青却上书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感到很委屈。仁宗觉得狄青说得对,就对文彦博转述了狄青的话,并据此认为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却说:“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但先皇因得军心拥戴,才会发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事啊。”仁宗听后,默然无语。狄青并不知道仁宗召见文彦博这件事,仍到中书省门下去为自己辩解。文彦博对他冷着脸直言:“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你而已。”狄青听了,禁不住吓得后退好几步。

狄青被外派到藩镇就职之后,仁宗每个月都会派中使去慰问他两次。每次听说中使要来,狄青都战战兢兢,整日疑心重重,结果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这些都是潞国公文彦博所施的计谋啊。

休宁人程信,明朝成化年间任南京兵部尚书。他带兵远征四川贵州时,皇帝特别授予他可以独断的专权,但程信从出兵开战到得胜班师回朝,从未行使过天子赋予他的特权,既不曾给人加封官爵,也未曾擅杀一人。与他共事的文武官员就此事问起他来,程信回答说:“赏罚本来应该是天子的专权。如果因为边塞路途遥远,担心皇上不能集中行使这种权力,而委托给大臣代为行使,做臣子的能够行使赏罚之权,便借机弄权谋私,这是为人臣子者应有的行为吗?”凡是论及此事的人,都认为程信这番话是自古以来名臣的格言。

冯谖

孟尝君田文问各位门客谁学习过账目管理,能替他去其封地薛收债,冯谖签了自己的姓名后说:“我能。”于是就准备车马,购置行装,载着债券契约出发了。临行前他向孟尝君告辞时问:“收完债回来时,需要买什么东西呢?”

孟尝君回答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达薛地之后,便将欠债者全部找来,一一核对过债券后,假称孟尝君已下令把欠下的钱物赏赐给大家了,所以全部免除大家的债务,然后就把债券统统烧掉了。欠债的人都欢呼孟尝君万岁。

这事一办完,冯谖很快就驱车返回了齐国国都。孟尝君一看他这么快就回来了,很惊讶,赶忙整理好穿戴出来问他:“这么快就把债收完了?”

冯谖说:“收完了。”

孟尝君问:“那你都给家里买了什么?”

冯谖说:“当初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认为您家中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猪狗满圈,牛马满厩,美女站满两廊。您家中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只有仁义,所以我就为您买回了‘义’。”

孟尝君问:“买了‘义’?怎么回事呢?”

冯谖回答说:“目前您只有薛那么小的一块封地,却很少去安抚那里的百姓,还放债给他们谋利,所以我就假称您下令免除他们的债务,并且烧掉了那些债券。薛地的债民都对您感恩戴德、山呼万岁啊!这就是我为您买来的‘义’。”

孟尝君听了此话,很不高兴,便说:“你去歇着吧。”

一年后,齐王开始对孟尝君起疑心,就命他返回自己的封邑。孟尝君的车辇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薛地的百姓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冯先生,你当初为我买的仁义,今天我才算看到啊!”

梦龙点评

后来,冯谖促使齐王再次任用孟尝君田文为宰相,并在薛地设立宗庙的事,其实都是纵横家常用的老套路,唯独买“义”这件事,手段极为高明,不是战国时代那些谋略之士所能达到的境界。要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人,都应该汲取这些经验。

训储(二条)

商朝高宗武丁在做太子时,他的父亲商朝国君小乙曾经把他下放到民间生活过很长时间,让他和老百姓一同出入干活,以此锻炼他,使他了解民间疾苦。

梦龙点评

明太祖朱元璋教诲太子朱标时,必定会让他去乡下经历一段农家生活,观察百姓的住房、饮食和服饰,以及日常的家用器具及农具,使太子体验百姓疾苦。洪武末年乡试,选拔秀才,太子朱标也随着自己属下的官吏,分组晋见太祖皇帝朱元璋,禀报民情。

明成祖朱棣巡视北京时,令两个皇室长孙去皇城周边巡查村落,体验观察麻桑农事。所以,分管民政教化的官员应当多多效法此事。

张昭起初任职于五代时后唐明宗朝。明宗李嗣源的几个儿子奢华无度,互相攀比。张昭向明宗上疏,谈论培养太子的办法,大意是:“陛下的各位皇子,每人都应该配置师父,并要求皇子必须像平民对待老师一样,依照弟子的礼节去侍奉他们。一天之内只要求皇子各自记下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事就逐渐多了起来。那么,每月月底诏令各位师父把所记的事情汇总之后,再奏禀陛下,让陛下明白皇子所学的内容。等皇子进见时,陛下就可以当面向皇子提问。如果十件事中他们能答出五件,便能够促使皇子广泛了解国家安危的根源所在,深刻理解成败的道理了。”可惜的是,后唐明宗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梦龙点评

这是适用于万世的训育储君的方法,胜过讲经论书等做秀才时所学的学问。

李泌

唐肃宗李亨第三个儿子建宁王李倓,性格英明果决,身怀雄才大略。有一次他跟随唐肃宗从马嵬向北巡行,因随行兵将人少而弱,屡次遭遇强盗。李倓亲自挑选骁勇的士兵,护卫于皇帝前后,拼死血战,保卫肃宗。

有时候,肃宗过了吃饭的时间而未能进膳,李倓看着父皇受饿,就悲伤得不能自抑地哭泣。他的孝行为军中上下亲眼所见,因此肃宗想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再由他统领诸将东征。

谋臣李泌劝阻说:“建宁王确实是元帅之才,但是广平王李俶是他的长兄,如果建宁王功成名就了,是想让广平王成为第二个吴泰伯吗?”(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知道父亲喜爱弟弟季历及其儿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就和弟弟仲雍避居荆蛮地带,建立封国,国号吴,后世称之为吴泰伯。)

肃宗说:“广平王是朕的嫡长子,也是以后的皇位继承人,怎么能去担当兵马元帅的重任呢?”

李泌解释说:“广平王尚未正式册立为太子。现在国事艰难,天下百姓的眼睛都盯在能讨逆平叛的兵马元帅身上,如果建宁王立了大功,陛下即使不想册立他为储君,那么跟他一起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也不肯善罢甘休。再说,我朝太宗和太上皇帝的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啊!”

肃宗听了李泌的阐述,便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并诏令诸将都要服从他的号令。

李倓得知这个消息,向李泌致谢说:“这个结果正合我意啊!”

戮判

宋太祖赵匡胤经陈桥兵变被拥戴为皇帝后返回都城东京时,把守京城陈桥门的兵卒视他为敌,拒绝赵匡胤的兵马进城。无奈,赵匡胤只好转身来到封丘门。封丘门守关的门吏一看情势已然如此,大老远就敞开城门,迎接新皇帝进城。

赵匡胤正式登上皇帝大位以后,便下诏处死封丘门的官吏,却赏赐官位给陈桥门守门者,以表彰他对后周王朝的忠心。

元顺帝至正年间,广东有王成、陈仲玉作乱。东莞人何真向行省长官请命后,率领义军平叛,并捉住陈仲玉呈献给上级长官。另一名叛军首领王成却高筑营寨严防死守,何真围攻了很久,都未能攻破叛军营寨。于是,何真便悬赏一万钱捉拿王成。王成的家奴起了贪心,便把主人绑来找何真求赏。

何真笑着对王成说:“你怎么养虎为患呢?”

王成十分惭愧。他的家奴却迫不及待地向何真请赏,何真如数将赏钱支付给他之后,就命人把汤锅架在转轮车上,锅下燃上柴草,准备以汤镬之刑烹人。

王成见状,十分害怕,以为何真要烹自己。

何真却把刚领到赏钱的家奴绑起来放在汤镬车上,并命令部下兵卒将他烹了。之后,又喊来几个人敲着鼓,推着汤镬车游街示众,并对百姓宣布:“我们这一带,以后凡有家奴出卖主人的,就照此办理!”

大家都十分佩服何真能够赏罚分明。岭南地区的人从此都真心归顺朝廷了。

梦龙点评

汉高祖刘邦斩了忠于项羽却在战场上私放自己的丁公,封赏了在鸿门宴上拼死保护自己却愧对项羽的项伯,这样的赏罚手段实在是不公平啊。汉光武帝刘秀封奴仆之子为不义侯,这种做法更不足取。只有何真的做法才是最值得称道的。

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初,对开国功臣赵普说:“自从唐末以来,短短数十年间天下称帝称王、改朝换代不下十次,天下战乱不止,民不聊生,原因何在呢?”

赵普说:“这是由于藩镇的势力过于强大,而朝廷的权威却又太弱的缘故。当今应该逐步削减他们的兵权,限制他们的粮饷,再把他们的精锐部队收归朝廷,天下自然就能长治久安。”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太祖就抢过话头说:“你不用再说了,朕已明白怎么办了。”

过了没多久,太祖便召集他的老朋友石守信等人一起喝酒,喝到酣畅淋漓之际,太祖却屏退左右,对石守信他们正色道:“当初如果没有各位的协助,朕就不会成为皇帝。大家的恩德确实深厚无穷啊。但是朕身居天子之位其实是非常艰难的,真不如当节度使时快乐。现在朕从早到晚都内心焦虑,觉都睡不好啊!”

石守信等人十分诧异,赶紧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太祖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弄明白嘛,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立即惶恐万分,赶紧跪地叩头说:“陛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啊?”

太祖接着说:“朕知道,你们和我情同手足,你们自己虽然没有这样的念头,但是你们能保证你们的部下不想要大富贵吗?如果将来有一天他们突然也把黄袍强加在你们身上,你们怎么办?不想做皇帝也不行吧!”

石守信等人大惊,边叩头边痛哭着说:“臣等愚昧,实在没有想到这些。恳请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

太祖说:“其实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人生在世追求富贵,不过是多得到一些金银财宝,多享受一些欢乐,使子孙不再贫困罢了。既然如此,你们为何不放弃兵权,多多购买良田大宅,为子孙立下永久富贵的基业呢?然后,你们再多招些歌伶舞女,每天饮酒作乐,颐养天年,该有多好啊!这样一来,我们君臣之间也就不会互相猜疑了,岂不美哉?”

石守信等人听了此话,再次拜谢说:“陛下如此顾念我们这些老臣,真如起死回生,恩同再造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都上表称病,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

梦龙点评

有人说宋朝的衰弱,是由于削夺藩镇的兵权造成的。其实藩镇强大,并不等于宋室朝廷的强大。强干弱枝才是立国之本。从唐朝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多年间所累积的国之弊端在杯酒谈笑之间就革除了,整个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强臣为患,这难道不是转天移日的韬略吗?如果不是宋朝后来的君臣上下大都有苟且偷安之心,力主和议,那么,朝廷任用寇准、李纲、赵鼎等能臣去对付来犯的敌寇,也就足够了,宋室怎么可能会衰弱呢?

宋神宗熙宁年间,皇家作坊的工人认为坊间门巷弯曲狭窄,出入多有不便,请求拓宽改直。神宗认为,门巷的宽窄规制,从太祖那时就确立下来了,这样规划必有远虑,便不同意改建。后来,工坊中很多差役因为工作苦累,操起兵器想冲出坊门叛乱,结果只有一个老兵关闭巷门而拒守,而那些作乱的役工憋在里面冲不出来,最后全部被擒获。

有一天,神宗在皇宫后苑看见有人在放牧公猪,便问他们干什么用。养猪人说:“自太祖皇帝以来,就命令养一头公猪,而且还要把它从小养到大,然后杀掉,再换头小猪重新开始豢养,这个规矩经几代都没有改变,谁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用处。”神宗听了这话,便诏命取消养猪这件事。一个多月后,皇宫大内忽然抓到一个会施放妖术的人,需要泼猪血来破他的法术,在宫内四处寻找却找不到猪血,神宗这才猛然悟到太祖皇帝的深谋远虑之所在。

辞连署 辞密揭

唐宪宗李纯夸赞宰相崔群正直无私,并诏命各位翰林学士以后如果有事上奏,必须征得崔群同意,并由他一起签名,奏折才能呈给皇帝。

崔群则说:“各位翰林学士的言行都将载入史册留给后代。如果这样做,万一以后有善于阿谀谄媚之人主政翰林院,那么受其管束的下属就没有渠道进谏言了。”于是,崔群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

明孝宗朱祐樘亲临文华殿,召见兵部尚书刘大夏,对他说:“朕有时候遇到一些办不了的事,经常想召你进宫商议,但又往往因为很多事不属于兵部管理的范围而打消了这些念头。以后如果你发现有哪些事应该实行,哪些事应该罢黜,就直接以机密揭帖的形式呈奏。”

刘大夏回答说:“微臣不敢。”

孝宗问:“为什么?”

刘大夏说:“李孜省滥行密奏之权干涉朝政的事例,就是教训。”

孝宗说:“你是为了议论国事,岂能与李孜省以权营私的行为相比呢?”

刘大夏说:“如果微臣以揭帖的形式上呈密奏,朝廷就会借此推行密奏之风,慢慢地就形成了规矩。这就如同以前使用墨笔书写的非正式诏令一样,容易让坏人钻空子。陛下应当向古代英明的帝王学习,或者效法近代的祖宗。公事的是非,要和群臣公开讨论,然后,对外的交给枢密院或兵部处理;对内务的处理问题,和大学士商量就可以了。如果使用密件往来,时间久了就会被大家视为常规,万一有为非作歹之人冒居显要职位,也实行这种方法,那可是贻害无穷的事。这实在不能成为后世的常法,所以微臣不敢照办。”

孝宗听了这些话,过了很长时间,还经常称赞他的深思远虑。

梦龙点评

谋虑深远、处世老成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他们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心无私念,不贪权势。

王守仁

明朝的大儒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带兵平叛时,直到抓到举兵叛乱的宁王朱宸濠之后,皇帝的宠臣江彬等人才姗姗来迟,他们四处散布谣言,企图中伤王阳明。

王阳明对这些小人之举并未在意。两人初次见面,江彬命人把座位设在旁边,让王阳明就座。王阳明却假装不明就里,径直奔上座而去,置江彬等人于下首。

江彬等人一看王阳明不吃这一套,立即恶语相加。王阳明则不卑不亢地以当时官场的例行礼仪,心平气和地对付他们。此后,有人对王阳明的做法做了耐心解释,江彬等人的怨恨才算消弭。

其实,王阳明当时并不是为了座位尊卑而争,他是担心一旦当时示弱,以后诸事都要听他们节制,那他再想有所作为,就不可能了。

陈寔

东汉人陈寔,字仲举,颍川郡许县人,以德行和名望为世人所推崇。桓帝刘志在位时,贵族、朝官与宦官发生党争,宦官以“党人”之名抓捕了很多人。很多人因此逃亡他乡。陈寔说:“我不入狱,那些被囚的士子就没有依靠了。”于是,他居然自己来到监狱,要求将自己拘禁起来。此后不久,恰逢桓帝大赦,他才被释放。

灵帝刘宏登基之初,大宦官张让是常伴皇帝左右的中常侍,权势遮天。张让的父亲去世后,归葬原籍颍川郡,全郡的人大多赶去祭吊,名流雅士却没人前往,只有陈寔一个人去吊丧了。后来,朝廷又诛杀党人,张让忌惮陈寔情面,让很多士人捡了条性命。

梦龙点评

如果没有菩萨般舍己利人的慈悲胸怀,怎能达到这种境界?梁国公狄仁杰服侍武则天,天竺人鸠摩罗什服侍前秦苻坚,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