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在家。她说,儿子要看你床头放着的一本书,莫言写的《晚熟的人》。
他说,看吧,故事性很强,估计他会喜欢。
以前看到大器晚成这个词,他都会想自己是不是这种类型,渐渐发现不是。
他觉得儿子应该也不是。
所以,他教育儿子,要做好当下的事。
但是儿子总是不自觉,做作业开小差,上课开小差,没人盯就懈怠。还特喜欢做班干部。
他说,现在成绩全线下滑,要不我们不做班干部了。班干部要做表率的嘛?
儿子说,也不是所有班干部成绩都好。
他说,学生主职主业是学习,学有余力再做班干部。你自己学习都搞不好,哪有精力做班干部?
儿子说,接下来我要证明给你看,我会把成绩搞上去。
他说,不会又是空头支票吧?
儿子没言语。
他说,好吧,儿子,我相信你。
他小时候,碰到一些小孩不争气,经常会听父辈讲,开窍了就好了。
后来,偷瓜摸枣的本分了,偷奸耍滑的踏实了,自甘堕落的上进了,又会听到父辈们说,正经了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
他希望儿子尽快开窍。开窍了,他也不用操这么多心了。
他离开家乡,在外闯荡多年,发现了更多开窍的典范。
读很差的本科或者专科,甚至中专的,现在是名牌大学教授的。
年龄轻轻,现在已实现财富自由或成为企业翘楚或者体制内干部的。
事业和家庭都美满如意的。
……
他教育儿子的时候,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处于儿子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开窍了,学习很自觉,经常帮忙做些家务和农活。
其实,认真回想起来,自己初中之前没少挨打,外出晚归让父母牵挂,与人打架浑身是血,父亲生病不服侍在旁还在外面嬉戏……
及至现在,不少事情也不知如何处理,每天忙忙碌碌,又不得要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他觉得,于自己,好像开了一些窍,更多窍半开或者没开。而前面所谓开窍的典范,除了事业和家庭都和美的,其实都是开了一部分的窍。
他本以为心理学上有相关解释,查了查,只有中医有说法(360百科),指的是“脏腑与体表器官生理上相通,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中医的开窍主要指的是生理上的,而他认为开窍应该是心理相关。
他觉得开窍应该对应于“通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完全开窍,即“通透”,而“一桶水不满,半桶水晃荡”是半开窍,“浑然无知,糊里糊涂”是不开窍,即“混沌”。
当然从不开窍到半开窍,从半开窍到“通透”也分很多层。
人开窍的过程,就是揭开一层一层的膜,可能靠知识的积累,可能靠身心的磨练,也可能靠智人的点拨。单靠其一,开窍的过程就慢,多管齐下,开窍的就快。
最重要的是,个人要有主观能动性,还要有悟性,学而不厌,坚持不懈,愈挫愈勇,不耻下问。
“除非你改变了交往的人和阅读的书,否则,你的五年之后和现在完全一样。”很有些道理。
他有主观开窍的意愿,但是其他方面都做得不太好。
而酒,有时候就像还原剂,喝了酒,有些开的窍又被堵住,又混沌无知起来。
醉酒的人没有防备心,也没有规则意识,但是如果他没有去伤害其他人,那就是混沌状态,他是以“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去面对眼前的处境。
他记得,几次醉酒,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慷慨陈词,大泪滂沱。酒醒后,头痛口渴没食欲,也完全不记得前面发生的事情。
所以,对于醉酒的人,他很是善待,就像对待一个幼儿。一个冬夜,他看到路旁绿化带睡着一个人,明显喝多了,他把人叫醒,问清楚住址,帮忙打了车。
而阮而仁见过他一次喝多了酒,念念不忘,冷淡了他许多。
古人云,智者,不酒之禁也。知己相逢千杯少,不做智者也罢。与蠢人处,应听古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