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学堂与教育布局
- 明末崛起,从边军开始
- 干饭忠实者
- 2352字
- 2024-04-18 14:22:37
将王初信的事情交待好之后,王初仁去了一趟蜂窝煤铺子,此时铺子外面仍然排着长队,全是外地商人前来批发蜂窝煤的,一些商人为了买到蜂窝煤,就派人常驻蜂窝煤铺子旁边了,直接让旁边的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起来了,一天比一天繁华。
王初仁则是交待蜂窝煤不要卖快了,要为商队留一些,十辆马车至少有一半的马车需要装蜂窝煤,所以还是需要很大的量的,大约需要八万块蜂窝煤。
蜂窝煤的市场太大了,现在正值冬季,又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两三千万人口都需要蜂窝煤提供温暖,而且蜂窝煤比柴火耐烧,便宜,要知道普通人家是不敢一直烧火的,因为柴也需要钱,所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冬天的柴火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有很多农村人冬天上山砍柴卖给有钱人了。
而蜂窝煤一个才2文钱,一天就一到两个,还能兼任煮饭炒菜,对普通家庭来说完全消费得起,所以蜂窝煤才会卖得这么火爆。
现在的蜂窝煤供不应求,王初仁已经打算建第二个厂子了。
根据中国人口发展史(该记载来自明朝皇帝实录)中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人口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九口,这还只是明面上记载的人口,还不算隐藏的人口,按照当时的户口比例5.3左右,就是接近一千万户,北方人口算百分之四十,那就是四百万户,一天用一点五块蜂窝煤,想想这消耗量,而小冰河时期南方也很冷,据记载,广州都出现了罕见的下雪。
而此时蜂窝煤一天产量才四万,对于需求量差得太远,在王初仁看来,一天产量必须有二十万块才行。从那些商人口中得知,他们运到外地的蜂窝煤价格已经涨到了二十文一块,涨了十倍所以王初仁才打算在外地建立商站,直接销售,提高利润。
根据上次的年终总结,黄甫川堡内共计有孩童九百三十一人,男孩六百二十五,女孩三百零六人,其中有十二岁到十五岁的男孩二百五十人,大多都是孤儿。
现在堡内的学堂也修建好了,王初仁打算让这些孩童全部入学,适龄入学的人口大约在五百多人左右,所以教学压力不是很大。
王初仁也不打算严格按照年龄划分,就十二岁到十五岁一个阶段,其余的是另一个阶段的简单划分。
五十人一个班级,分为十个班级,大龄班级五个班,小龄班级五个班。
一些孩童的父母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学堂教学,其实王初仁也理解,读书需要银钱,而且还会减少家中的劳动力,王初仁也不能强求别个把孩子送来读书,但是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一是读书免费,对,没有听错,读书免费;二是学堂提供早餐和午餐,按照早餐粗粮馒头和稀粥,午餐白米饭外加一份素菜,晚餐粗粮馒头外加一小碟咸菜,每三日午餐增加一份一两红烧肉或者肉汤,每天中午还有一个鸡蛋补助,相信有了这两项政策,大多数家庭都会将孩子送来读书。
于是,王初仁示意书记官孙艺斌将入学政策书写了十余份,并盖上操守府、城堡厅的印章,打算明天贴上告示。
而学堂的现在主要教学划分全部都是小学速成班,现在主要对孩童进行启蒙教育,进行识字、算数等基础教学。而算数王初仁打算亲自教学,准备把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和九九乘法表教授给这些学子。
待得这些学子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就进行考试,成绩好的进入更高等级的学校中学,成绩差的就直接进入各大工厂或者当工匠学徒。七岁之后才能入学,小学三年差不多就十岁了,而本次的大龄学子,小学的启蒙教育时间只有一年,然后就是升学考试。
中学毕业之后又是升学考试,成绩优异者进入更高的学府大学,不好的进入堡内各个岗位学习,参与管理或者参军担任初级军官。
中学学习的科目就很多了,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儒学;而大学分为军事学院、生物医学院、军事科技学院、机械学院、化学冶金学院。
从大学毕业的学子就是堡内的高端人才了,他们毕业后可以进入堡内的各大工厂参与科研、管理,进入堡内的公务员系统当任中层管理,或者进入军队担任中高级军官,成绩更优着进入堡内今后成立的各大研究所。王初仁初定的研究所有火药研究所、枪械研究所、火炮研究所、钢铁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医学研究所、军事研究所。
教育体系更为成熟后,七岁入学小学,小学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三年制,大学四年制,如果能够顺利大学毕业就差不多十九岁左右。
此外,王初仁还打算成立一个军官速成小学,在和平时期,现役的什长及以上军官分批进入军官速成小学学习,现在的军官虽然大部分识字了,但是王初仁还是希望将他们的文化水准提升起来,毕竟这些人随着王初仁的步步高升,他们的官也会越来越大,王初仁可不想今后自己的军方高层全是大老粗。
次日,当学堂开始招收学子和学堂的政策出台之后,经过宣传员的朗读解释,堡内的人瞬间炸锅了,一些人当场下跪向操守府遥遥磕头,一些人还自发的去操守府门前磕头谢恩。
用一些人的话来说,他们本就是连饭都吃不起的农民,流落至此,有幸遇到大人这个好官,不仅有房住、有饭吃、有地分,现在更是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读书啊,在以前他们根本不敢想,这些农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以前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想读书啊,现在千户大人不仅免费读书,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这种好官哪里找啊!
今后,谁要是谁敢说千户大人一个“不”字,老汉们就给他拼命,我们的命都是千户大人的,随时都可以为千户大人付出,反正我死了,老婆孩子有人养。
黄甫川堡真正成为了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地方,堪称为人间天堂。
知道消息的人们疯狂跑向家里,将自己的孩子带到报名处报名,生怕晚了就报不到名似的。
王二麻看到消息后,心中的震撼已经让他说不出话来,木讷地跟着众人磕头谢恩,突然他脑子一转,悄悄地起身退出人群,飞快地跑向家内,到家之后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儿子,于是急着跑出门外大喊:“狗蛋,你个狗曰的跑哪里去了!快给老子回来,回来晚了,看老子不打断你的狗腿!”
相同的场景发生在很多家庭,一些孤儿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喜极而泣,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报答大人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