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小金晴
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好事,比如涨工资、增假期这种不可逆的事,需要思考是否具备这种条件。
比如增加假期,势必会增加其他员工劳动量,如果员工本身还没有具备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那么,增加假期让员工增加劳动量(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之下),于是更加不具备做事做到极致时间,所以,结果不会如所想。
知行合一是真的难,往往是事后诸葛亮去反思,正当时之时能立即反应要这样,就忘了,其实还是知的不够,信仰不够。
信仰足够了,就能在每一刻,每件事上第一反应以知而思而行。
在事上练,加油!
今日读书
道德经第十二章解读:
有形的是制度、体制、组织架构以及人自古以来的固有经验。
无形的是文化、思维、修养、意识,正如人一样,有形的是躯体,无形的是意识,没有意识的躯体只是一堆蛋白质,只有意识没有躯体的,目前还没发现。
因此,人之所以为人,是意识和躯体结合方能产生。
而人之所以有千差万别,有的人能够感知美好幸福,有的人即使幸福美好在身边,也感知不到,就是无形的文化和思维。
形只是表相和展示,思维才是重要的东西,拥有正确的生命状态的前提是有正确的思维意识,才有可能正确看待人和事,才能有正确判断,在正确判断之下,才有正确的动作,从正确动作开始就由形来负责了。
人是复杂的名词,它由三方面构成:外部环境、自己躯体、心理意识。
组织也是一样,首先得有文化,有共同信仰,然后才有信仰之下的体系、体制、流程,最后才有这些之下的具体细节工作。
有形与无形结合方能成就,无形又是最重要的环节。
第十三章解读:
基于自身来讲,人最基础的需求只有三件:吃饱、穿暖、睡好觉,除此之外均是人欲。
有此三者以外的想法,均是产生痛苦的根源。
第十四章
此章似乎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独立人格的问题。
所谓宠辱,皆是虚荣而虚荣是外界加身。有宠辱之感就是失去独立人格。
只要有媚上的思维就会有欺下的思想,两者不会独立的。
保持独立人格就是知道自己该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表达,不为其他人改变自己的中正。
另一个方面是,关于人与社会,把社会利益大于自己的利益的人,终究会成就社会,从而成就自己。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人都能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那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