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讲啦!中国史:明朝
- 鸮胖等编著
- 12字
- 2023-10-17 11:26:59
第一章
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定国号为“大明”
大明渊源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皇帝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创建国号时会根据不同的理念、感受、部落或者家庭的爵位以及所生活的地方来命名,当然无一不寓意着美好吉祥。每个朝代建立之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自己的国号,那么明朝的国号从何而来呢?
关于明朝的国号——大明,我们必须得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的人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用今天的话来说,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草根一族。他做过乞丐、和尚直至做到皇帝的位置,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他的遭遇——天上人间。
确实,朱元璋在“人间”的时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328年,朱元璋出生了。那时正是元朝末年,元朝政府早已病入膏肓。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这一年,朱元璋家里饿死了好几口人。老爹、老妈、大哥以及大哥的儿子都相继死去。这是一个值得并且要永远铭记的悲惨年代。
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出家做和尚。因为在当时,做和尚是他所能想到、能做到的唯一的活路。也正是在他做和尚期间,积累了自己人生第一笔财富。因为要云游化缘,他差不多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识了世面,开阔了眼界。艰苦的流浪生活练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爱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期间朱元璋还结识了全国许多“英雄豪杰”,最大的收获就是加入了当时所谓的邪教——明教。
入教后,因为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而且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明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明教的首领韩山童被尊称为“明王”,而他的儿子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体现了其教义神圣的宗旨——明。
其实,朱元璋之前的名字叫朱重八。在加入明教后特意改了名字,其意思是: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字的意思是一种尖锐的玉器。
朱元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深得郭子兴的喜爱,于是郭子兴便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他。此后,军中便称朱元璋为“朱公子”。直到后来朱元璋屡建战功,被封为“吴王”。
朱元璋审时度势,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对明教北伐做出了精心部署,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在取得政权后,他取国号为“大明”,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明教是明朝的发端,另一方面据史书记载,“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据说这是刘伯温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此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在当时看来,朱元璋这皇位似乎也来得名正言顺,但是后人不免要疑惑,为什么坐在皇位上的不是明教教主韩山童或者韩林儿呢?
没落的明王
韩山童出生于河北栾城,是元末起义军首领,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他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山童趁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当地县令为了镇压起义,急调军队前去围剿。可怜的韩山童不幸被俘,随即被杀害。所以这位明教教主未能等到革命取得成功就死翘翘了。
韩山童被捕去世后,其子韩林儿随母亲逃往武安。后来韩山童的老部下刘福通等攻克颍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改元龙凤,韩林儿号称自己是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为宋。
然而,宋政权建立后,韩林儿年轻,又无军事指挥能力与经验,所以这个皇帝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事事都依靠刘福通。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七月开始,元军开始大举反攻。当时宋军三路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兵力分散,陷韩林儿于无援之地。次年五月,汴梁被围。八月,汴梁城破,刘福通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往安丰,韩林儿的妻子及诸官员家属数万人被俘,符玺、印章、官库被夺,宋政权遭到严重破坏。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取得鄱阳湖大战胜利后,即吴王位。朱元璋长期的战略思维习惯,让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权谋中得到好处。这时,宋政权也已名存实亡,而朱元璋想做皇帝的心思不断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就是个阻碍。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船至瓜步(今江苏六合南),将他们溺死,为自己扫清了成就霸业的阻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