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提前入局的黑衣宰相!

朱元璋再次眼神微眯起来,神色凝重起来,若有所思的问道:

“那伯温,你跟咱说说,为何你会觉得老四会率先拔得头筹,在咱的印象当中,这个老四好像一向对于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对于带兵打仗那一套甚是欢喜!”

“这个小许兄弟,虽然见识和学识都颇为不凡,但是好像带兵打仗的本事并没有吧?”

“为何,你会如此笃定老四,会率先拔得头筹呢?”

朱元璋虽然跟自己的儿子们不算太亲近,但是这些儿子们的性格还是比较熟悉。

所以在他看来,喜欢带兵打仗的燕王朱棣,是五个皇子当中,最没有可能拜师许洛的人选。

刘伯温也是听到朱元璋的回应之后,瞬间开心的笑了起来。

“皇上,这就是你对于燕王的成见之论罢了!”

“在老臣看来,燕王不管是行事还是说话,都颇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游侠性格。”

“这种性格可能不太能够得到宋濂和吕本等人的喜欢,但是却很容易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喜欢,尤其是像小许掌柜这样喜爱结交天下之人的人!”

游侠性格?

朱元璋没想到刘伯温竟然会说出这样的理论出来。

或许是这些时日,跟许洛呆久了,都有些忘记了这位诚意伯,当初可是被少年国师非常看好,并且预言将来一定能够辅佐大明的肱股之臣!

朱元璋不由得挺直了腰板,认真的笑道:

“伯温,那你跟咱好好分析一下,为何游侠性格的老四会第一个拜师成功!”

“皇上,其实这段时间,你跟小许掌柜接触以来,应该也知道这位掌柜的脾气和性格了吧!”

“小许掌柜看似表面与世无争,好像对所有事情都不关心。”

“但是实际上,他内心却门清,比谁都清楚的很。”

“不说其他,就说这次咱们要跟小许掌柜合作的猪油生意,旁人或许不清楚,但是皇上内心应该很清楚,这猪油生意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可以有多恐怖!”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真的把这个猪油生意搞好的话,或许大明国库都不会烦恼钱的问题。”

“猪油生意不光是可以在大明做,在其他国家也可以做,到时候大明国库一定会赚的盆满钵。”

“但是这么大的生意,小许掌柜却选择跟我们合作,不光是我们跟他这段时间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酒楼忽然出现的那个福伯的儿子。”

“以前,只有小许掌柜和福伯两人的话,勉强靠着酒楼可以维持生计,但是现在多了这个儿子之后,小许掌柜就忽然有了赚钱的心思。”

“关键是小许掌柜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看得出来,他可以为了亲朋好友,才会稍微做出一点努力。”

“如果说没有这个儿子的话,或许小许掌柜就不会跟我们合作这个猪油生意!”

刘伯温说道这里的时候,也是暂时停顿了一下,微微的长舒了一口气之后,才继续说道:

“说实话,通过这件简单的小事儿,就可以看得出来,小许掌柜的侠义心肠。”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笃定,最终拔得头筹的一定是四皇子燕王朱棣!”

刘伯温的解释,也让朱元璋和李善长两人再次陷入到了沉思。

......

燕王府!

从皇宫刚回来的朱棣,迎面就迎来了一个老和尚。

“少师!”

看到老和尚,四皇子朱棣也是非常恭敬的施礼道。

眼前的老和尚也是嘴角微微上扬,跟着朱棣来到了书房,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殿下,今天皇上是不是有给你们这些皇子派遣了什么任务?”

朱棣瞬间抬头,颇有些不敢相信的盯着眼前的这个名为道衍的老和尚。

按照历史正常时间线,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相识是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的那一年。

但是随着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的乱入,现在历史正常的时间线已经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变。

比如现在燕王朱棣和黑衣宰相道衍和尚的相识,硬生生提前了十几年。

朱棣跟道衍和尚的相识,是在洪武三年,朱棣被派遣到凤阳老家,查探这里面的龙脉之说。

回京师复命的路上,在一个寺庙里面跟道衍和尚打了照面。

两人照面没有说什么话,更没有什么交流,朱棣只是觉得这个老和尚身上有一份难以形容的气质,让他难以忘记。

后来夜晚的时候,道衍和尚主动找上门,并且告诉他可以满足他“王上加白”的心愿。

王上加白,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却让朱棣瞬间惊醒。

本身他身为燕王,已经是藩王,但是如果说王上加白的话,那就是皇帝的皇。

朱棣一直非常敬佩自己的大哥,觉得自己的大哥,是大明未来最好的一个储君,根本就没有任何邪念。

面对道衍和尚疯狂的大逆不道言论,朱棣当场发飙,并且警告老和尚,不要胡言乱语。

如果以后再让他听到类似的话,那么一定会将道衍和尚诛九族。

可是道衍和尚却若有所思的挑眉笑了笑反问道:

“老衲对于占卜之道也算有点小研究,很遗憾的告诉殿下,虽然说太子朱标很不错,但是他可惜没有那个命消受。”

“现在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如果有一天太子朱标忽然薨逝,然后接任的不是皇太孙朱雄英,而是朱允炆的话,那是否殿下心意会更改呢?”

燕王朱棣本来想当场要赶走这个彻底疯掉的老和尚,但是鬼使神差的最后,他还是留下了道衍和尚。

最后更是把这个丧心病狂不断言说,大逆不道言论的疯和尚邀请到了燕王府,做了自己的谋士和少师!

两年相处下来,朱棣发现这个道衍和尚,不管是学识还是见识,并不比李善长和刘伯温之流差。

相反很多时候,朱棣还觉得道衍和尚,如果真的愿意辅助朱元璋的话,或许取得的成就,不会比韩国公和诚意伯差。

“老和尚,你不会又是自己算出来的吧?”

朱棣的震惊之色,稍纵即逝,对于老和尚的这些手段,颇有点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