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今年是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第35个年头,学术上做到教授、博导;行政上做到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服务上做到世博安保、亚丁湾护航;行业上做到理事长、联合创始人。我救过跳楼的孩子,也帮过崩溃的家庭;培养过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也训练过国家队运动员,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凡是心理学的疆域,总算都有幸参与见证过,也算是一名心理战线上的老兵了。

有人说,孩子遇到你这样的父亲,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你更懂孩子呀。

不幸的是,我初做父亲时,内心也是一片茫然。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只能用来帮别人,偏偏帮不了自己。就像吸烟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依然戒不了烟。

所以,作为父亲,我犯过所有父亲都会犯的错,一样都不少。其他家长踩过的坑,我也都踩过。好在,我的专业让我具备了一定的后知后觉的能力。为此,我曾经多次向女儿道歉。在这里,我把自己做错的地方和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也许会让你觉得有所启发。

一是自己稳定下来再生孩子。孩子的童年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他一生安全感的基础。首先是情绪稳定、关系稳定。男人的大脑前额叶26岁才发育成熟,夫妻关系婚后2—4年是危险期,所以早婚早育是有风险的。二是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大人不稳定,孩子也无法稳定下来。所以家长要自己把自己安顿好了,心定了,再生孩子。三是主要抚养人稳定。最好是父母亲自带孩子,其次是祖辈抚养,再次是阿姨带大,从次是异地养育,也就是留守儿童。最糟糕的情况是留守儿童再加上一个情绪不稳定、敷衍、不断改变的抚养者,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我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女儿10个月大时换工作,从长春跑到珠海,在女儿14个月大时才与我们团聚,而这4个月的分离成为她底层情绪的黑洞。根据依恋理论,孩子3岁前,尤其是1.5岁前,与抚养人的关系塑造了他的情绪风格。

二是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不一样的,生过二宝、三宝的父母感受最深。你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把二宝、三宝养成大宝的样子的,因为他们的脾气、秉性就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择校,就随缘;如果能择校,就选一个孩子能够在那里活得挺好的学校,千万不要选一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所谓名校。有些孩子适合进名校,有些孩子不适合进名校,这个去问一问前辈和从里面毕业的人最清楚。家长不要为自己择校,要为孩子择校。你脸上有光没用,要孩子脸上有光才行。绝大多数孩子是与名校不合的,去了相互克,大概率是克孩子。我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为女儿选择了全区最好的小学,女儿在一个高成就追求、低情绪控制的班主任那里受尽了折磨和羞辱。幸运的是,那个老师在我女儿四年级时怀孕休假了,换了班主任后大有改观。初中时,我放弃了排名靠前的学校,选择了一个学校新、环境好、学习压力小的学校。果然,这次女儿进步最快,成长最好,师生关系最融洽。

三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的。而这个窄,最终要窄到孩子的长板而不是短板上。我女儿小的时候,报过珠心算班、舞蹈班、英语班、乐器班,等等,但最后都无疾而终。凡是家长用心用意想让孩子去努力发展的方向,大概率结果是差强人意的。最后,女儿去日本读了动漫专业,一靠绘画能力,二靠日语水平,而这两点,都是我们未曾着力培养的地方。没让她上过绘画班,也没让她上过日语班,只是在她到处乱画的时候没有撕她的画本;在她追日本动漫时没有断她的Wi-Fi。我们刻意去培养的地方未见起色,我们没有管的地方,反倒成长得郁郁葱葱。我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我是个博士,是个靠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成长起来的人。成功是成功者的诅咒。所以,我和我身边的硕士、博士们都会天然地认为,读书是本分,学习好是必须的,读好书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过幸福生活。而这种陈旧的逻辑会害很多人。世界原本不是这样的,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从而平添很多不必要的标准和压力。要记住,爸爸妈妈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孩子的压力和诅咒。所以,养孩子更像养野草,而不像种庄稼。你天天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也不一定长得好。反倒是你给孩子开辟一块自留地,让她肆意生长,没准儿就功成名就了。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或者身边成功者的经历,有多少都是不听大人话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养孩子,要学会知止,要学会留白。

四是要学会和孩子分离。孩子越小越需要陪伴,越大越需要分离。孩子3岁前最好能够全身心陪伴,一岁半前更应该予取予求。孩子3—6岁时应该多让他参与多人游戏,而非进行学科学习。孩子上小学后,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保持对学习旺盛的好奇心,至于学习成绩反倒不是很重要,争取做到小学高年级家长能够完全放手。孩子上初中后,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交活动,打造社会支持系统,同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情绪状态,为孩子的职业定向提供支持。这个时候,要车主换位,主动让权,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孩子上高中之后,要做孩子的学习助理、恋爱参谋、人生顾问,为孩子迈向自己独立的人生做准备。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应该做欣赏者、鼓掌者、赞助者,只支持,不反对,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就放手。我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孩子小时候陪得不够,现在回想起来在女儿小学阶段可回忆的情景太少了,全是陪写作业。等孩子大了想多陪陪,总想去帮忙,反倒容易帮倒忙。最近给女儿买吃的太多了,女儿会说,你能不能在冰箱里给我买的东西留点地方?给女儿介绍一些绘画业务,她会说,你介绍的业务和我做的不完全契合,我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以后能不能让我自己接业务?给女儿转账,她会说,我最近赚的钱还够花,我要做事的钱自己也快攒够了,这个事不想花你的钱。给女儿添置家具,她会说,我的东西我自己买,我想过断舍离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你看,热脸贴上冷屁股。所以,我现在只能全身心地去成长自己,然后去跟她分享,听她的一些建议。她的人生,我可能连参谋和顾问的角色都扮演不了了,不过没关系,我在请她帮我做参谋顾问了。

我最近在讲课时提到了今天父母养育孩子的14宗罪:1.保姆带;2.屏幕哄;3.婴儿车;4.早教班;5.盯作业;6.择名校;7.不社交;8.不运动;9.不睡觉;10.不开心;11.讲道理;12.甩锅侠;13.焦虑源;14.选专业。其中有些内容在本书中详细讨论过,有些问题大家将来也会在我的短视频或者线上课中听到。做家长的都觉得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投入了特别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和爱,但是事实上可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我自己踩过的坑,就不希望别人再踩。尤其是见证了太多的悲剧之后,就想着能救几个孩子就救几个孩子,能帮几个家庭就帮几个家庭。我在书中所讲的,都是我所信所行的,是一个学过心理学又踩过育儿坑的父亲的肺腑之言。如果真的有人读到了,听懂了,心有所感,遇到亲子养育问题时能够停一停、想一想,话到嘴边留半句,人在身旁问一声,那么有些悲剧就不会重演。当然,也可能有更多的家长不以为然,那么只能等到遇到问题时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总之,永远不要做孩子的对手,要和孩子做队友。

贺岭峰

2023年3月15日于九号站心温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