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过去了,都过去了。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激情时代。
过去了,都过去了。那个人心拼挣,污浊不堪的艰难时代。
过去了,都过去了。那个华彩飞扬,书生美人的浪漫时代。
都过去了。
千余年而后回首,才见证汉武荣光,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帝王,他率领着汉民族,在惨烈的民族生存空间争夺战中,为我们赢得了胜利。
汉武帝,他无可争议的,可列为千古一帝。
没有人能够在他之上,纵然是秦始皇,也只能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二
说到底,始皇帝之威,不过是逞一人之淫乐,敲剥天下之骨髓而已。当然始皇时代的郡县制,成为了古中国一统的制度依据。但面对塞外莽原之上,跃马弯弓而来的游牧者,始皇帝是束手无策的。
而夺得始皇天下的汉高祖刘邦,遭遇更是悲惨。他在率师远征匈奴的途中,被困于白登道,险些不能生还。
此后,汉王朝为匈奴势力所压制,历经文帝景帝,始终抬不起头来,甚至说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也没多少夸大。
汉武帝出,力扫匈奴,廊扩周边。
这位空前伟大的帝王,为我们汉民族,赢得了百代千秋的生存空间。
但代价,又是何等惨烈。
三
汉武帝这个人,在历史上真的是独一无二。想要找到个堪可与他比肩的人,还真不容易。
幸好,西方的马基雅维利,有一部《君主论》,此书被誉为西方之厚黑学,极尽了其能地刻画君王智慧。
按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或是历史与现实本身,我们被告之,君主的成就,与道德是丝毫不沾边的。
汉武帝正是位游走到道德之外的绝世帝王,大权在握,生杀予夺,他才不跟道德一般见识。他能够率领汉民族击败匈奴,正是出于这种……无法述诸于道德评价的智慧。
之所以无法述诸道德评价,只是因为帝王面对战争之时,起到的是调配社会资源的作用。而西汉时代的生产力是何等的低下,将资源转向战事,就意味着对民众生存资源的残酷剥夺。也只有汉武帝,能够冷酷无情地担负起历史重担,宁不惜让自己沦为天下之恶,也要完成这桩功业。而他的父亲汉景帝、爷爷汉文帝,以及祖爷爷汉高祖刘邦,是不具有承担此任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只有汉武帝,他有这种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他,才能够完成这桩伟大功业。
而这功业本身,也把他拖入到了人性的暗恶地狱。
四
单从品质上来说,汉武帝这厮,绝对不是个好人。
他冷酷无情,在道德上是有严重暇疵的。与他欢好的女人,没一个能落得个好下场。女人遇到他搭进一生,男人遇到他搭进身家性命。按理来说他应该是个声名狼籍的恶徒,但,这个公正的评价,在他这里严重失准了。
观察汉武帝,唯有从权力的逻辑出发。
从权力的角度上来说,他是位大智慧的帝王,在他年轻时代,几乎没犯过丝毫错误。只有到了晚年,整个历史突然间变得晦涩起来。
他的智慧是个黎曼几何,完全颠覆正常世界的认知法则。事实上千余年来,没谁能够正确评价他。称之为雄才大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得找个词,暂时性地给他做个归纳分类。
帝王之术,是否属于雄才大略,这个标准是有争议的。而且以此标准,无法对他的晚年进行常规解读。我们能够确信的是,晚年时代的汉武帝,已经被严重扭曲了,但这种扭曲无损于汉匈两个民族的实力对比,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在将匈奴王朝彻底击跨的同时,汉王朝也被拖到了稀哩哗啦,连勉强维持都做不到了。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他居处于一个残酷的、需要整个民族付出长期代价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惨烈,折射出来的是东汉的没落、大三国与五胡之乱的激烈景观。点数此前此后的漫长历史,我们只能说:
汉武帝,他没有辜负他的特定时代。
五
我们这本书,不同于此前的传记或是评点,我们希望跳出常规道德的狭小范畴,甚至跳出帝王权术的卑微视角。
我们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以便对汉武帝的思虑,给出一个公充的评判。
而我们最后的结论是,汉武帝在他的时代,做出了一系列在历史上仍然存在争议的、然而是正确的选择。
这个选择的做出,是基于一个辽阔的疆域、一个宏大的视角,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及一个遥远而不可的追溯的前瞻思考。
那一时代的福祉,贯行至今。只是我们久已淡漠。
——而有关此的所有细节,尽在书中。
我们是历史资料的搬运工,此书只提供历史上的刀剑、冰与火、宫廷阴谋与战场厮杀、爱恨情仇与负情背叛。更具智慧、更合乎客观的评判或结论,这些是读者的工作。
我们一如既往的相信读者,并期待着知性的回获。
是为序。
雾满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