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聖篇自序
測天之術,古有三家,秦漢以來,惟傳渾、蓋[1]。西人創爲地動天虚之説,學者不能難(責難)之。或者推本其術,以爲古之宣夜[2]。徵之緯、子,信中國遺法也。
六藝[3]之學,原有本真。[4]自微言絶息,[5]異端蠭(同“蜂”)起,以僞作真,羲(羲和,傳説中駕馭日車之神)轡失馭,妖霧漫空,幽幽千年,積迷不悟,悲夫!援經測聖,正如以管窺天,苟有表見(同“現”),無妨更端(另起端緒),踵事增華(指因襲前人所爲,而加以增添補益。語本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或可收效錐管(謙言收效甚小。典出《莊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若以重光古法,功同談天[6],則力小任重,事方伊始,一知半解,何敢謂然!獨是既竭吾才(語出《論語·子罕》:“顔淵喟然歎曰:‘……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不能自罷,移山填海,區區苦心,當亦爲識者所曲諒焉。
光緒戊子(1888)季冬,四益主人識於黄陵峽(位於今湖北宜昌,屬西陵峽中的一段)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