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十四五”:浙江的跃迁之路
- 金雪军 刘刚等主编
- 1430字
- 2023-11-06 16:01:48
案例分享:穿越不确定[2]
浙商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浙江经济和中国经济直面挑战、坚定前行的身影。在重重压力之下,浙商们如何看待不确定性——
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好企业会越来越好
我认为2020年整体经济形势不会太乐观,但也不会太悲观,只要努力做到行业前几名,就不会有问题。
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聚焦主业、回归主业,企业家必须放平心态,不能什么都干。此外,要提高效率和质量,依法治企是一个新课题。对浙江而言,民营企业要从百亿元级向千亿元级发展,必须从内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风控机制。
我们这一代浙商必须为新一轮机遇期打好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锚定高端制造业这一方向。向高处走,你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少,但也会结识更多高端制造业的盟友,集聚志同道合的人和产品,凭自己苦练的撒手锏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稳稳地走、慢慢地走、不停地走,最后一定会走在时间的前面。
宁波博洋控股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让创新者做创新事
未来,我认为日子不会太好过,也不会太难过。还是那句话,变是确定的,躺着赚钱的日子不会有了。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要加速发展、加速孵化,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进一步研究体制机制改革,让制度更加透明化,更好地解决“放权”后的“放心”问题,把资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员工和消费者都感觉到好。
尤其要给创新减负,把更多创新力量解放出来。企业家要学会把自己解放出来,让创新者去做创新的事。把捆住自己的绳子解开,也就把捆住别人的绳子解开了。
三花控股集团总裁张亚波:勇于创新,敢于试错
从4G到5G是真正的迭代发展。我只能说,“三花”已经在技术领先的路上行进了,但不能说已经“技术领先”了,因为今天领先,不代表明天也领先。
技术研发,也不是说企业规模大就一定强,关键还是看研发的组织性。靠个人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靠有组织的创新。现在整个三花集团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我们将研发分成3级:集团中央研究院,各产业公司的技术中心和海外的研究所,还有基于产品的技术团队。我们对研发投入非常大,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在4%。“三花”特别强调创新要敢于试错,我们内部有句话:“允许内部犯错,但绝不允许给客户添麻烦。”
我们集团中央研究院做的就是5到10年的超前性技术规划和研发,包括对重大颠覆性技术进行跟踪,比如芯片从硅基到碳基迭代后对热管理产品的影响等,当然这还比较遥远。
但是,“三花”的研发不会盲目追随一些热点。比如对“无人工厂”等,我们还是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去做。我们认为,“无人工厂”对提高企业自动化技术能力很有价值,但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步去做,应该人去做的事情,还是要让人去做。
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形势趋紧是一个新常态,我觉得很正常。从2016年开始,我身边就有不少企业家抱怨“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几乎年年如此。其实,并不是现在日子难过了,而是以前的日子太好过太顺风顺水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我觉得企业的经营与宏观形势没有绝对的必然关系。大环境好的时候有差企业,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好企业。大潮退去,就可以看到谁在裸泳。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在高速增长过程中被掩盖的问题就自然暴露出来。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
对于我们这样成立近50年的企业,我觉得来自内部的压力要远大于外部的压力,“华立”的最大对手是自己,“华立”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自我变革中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