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讲述的是面部表情和情绪,既包括你自己的,也包括周围其他人的。我们第一个关注要点是:情绪体现在人们面部是什么样子的?在照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几种主要的情绪,如惊讶、恐惧、愤怒、厌恶、悲伤和快乐等,这些情绪是如何通过前额、眉毛、眼皮、脸颊、鼻子、嘴唇和下巴的变化来显示的?

人们在识别面部表情时往往会混淆不清,其实只要将几组照片做个简单的对比,比如惊讶和恐惧、愤怒和厌恶、悲伤和恐惧,其中的区别便一目了然。再看看某种情绪的面部表情照片,你会发现面部表情是如此的微妙。

举个例子,惊讶这种情绪就对应着一类面部表情。由惊讶所产生的表情可远不止一种,包括质疑性的惊讶、惊呆、惊晕以及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惊讶等。而从另一些照片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面部表情是多么复杂,因为多种情绪可以通过仅仅一个面部表情就全部表达出来,比如既悲伤又愤怒、既愤怒又害怕、既惊讶又恐惧等。

一旦熟悉了这些面部表情的信息,你就能更好地洞悉他人的情绪,任其极力掩饰也无济于事。或者,你可以使用面部表情的相关知识来审视自己,从而更加明白自己脸上写着的到底是什么情绪。比方说,你是个不动声色甚至“面瘫”的人吗?还是情绪早已溢于言表内心却浑然不觉的人?又或者,你会不会心面不一,以悲示怒?

我们把情绪在面部的具象化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蓝图。

本书第二个关注焦点则是情绪本身。尽管人们都在用愤怒、恐惧和悲伤这样的字眼,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完全地了解他们所感受过的这些情绪。比如:

害怕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你害怕的时候身体里是什么感受?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害怕?

你能预知自己何时害怕吗?

你会在同一时间既害怕又愤怒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会变得咄咄逼人,还是沉默寡言,或是思维缜密呢?

你是用哈哈大笑来消除恐惧感,还是会吓得起疹子呢?

你会享受恐惧感吗,就好比有人爱看恐怖片那样?

别人害怕的时候,反应跟你一样吗?

他们害怕的时候,会像你害怕时那样,呼吸发生变化吗?

能令你害怕的情境,会不会也让别人害怕呢?

你有时会不会觉得“我就不明白他怕什么,我怎么就没觉得怕”或是“我都吓得不行了,她怎么还一点感觉都没有”?

多数人都难以回答上面列出的这些问题,至少关于某些情绪的问题会让他们头大不已。这是为什么呢?老套一点的说法是:因为你跟自身的情绪隔离开了。不过,即便没有隔离,也可能回答不了上述问题,因为你可能不太清楚自己对某种情绪的感受有多么与众不同。

通常来说,会有那么一种或者多种情绪,你不会开诚布公地将其与他人分享,更不会详细地描述给别人听。你可能不敢去感受这种情绪,也可能无法控制它,还可能从来就没想过它。另一种可能是,这种情绪是你能深刻感受到的,但却特别私密。比方说,跟某位密友广泛接触之后,你发现,让你痛苦不已的事情,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再比如,蜜月期一过,伴侣双方发现,他们对愤怒这种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不大一样。其中一方如果爆发,会觉得隐忍的那一方无法沟通;也可能是脾气好的一方觉得脾气暴躁的一方不可理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婚姻破裂。

本书的第二个关注焦点正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书中会详细描述对每种情绪的感受。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感受的各种情绪,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完之后,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对于情绪的感受,明白自己跟别人在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相异;也可能会发现哪些是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要是你一直没有明白某些情绪的根源,读过本书之后,可能会有所发现。此外,你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将不再是简单地基于自身的情绪表现,而是懂得去探根寻源,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微表情识别能力让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你在职场中更加从容。不仅仅是职场,识别微表情能在交际场合助你一臂之力,无论面对的是父母、亲人、朋友、恋人,你都能轻而易举地读出他们内心所想,从而做出正确应对。

人事经理面试应聘者时,需要分辨出对方是否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比方说,应聘者表现得很自信,这是自然流露,还是企图用佯装的自信来掩饰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又比方说,应聘者说他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这话能信得过吗?人事经理可以看看对方的面部,就能明白所谓“很感兴趣”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售货员都知道,顾客的某些情绪可能促成一笔买卖,而这些情绪很可能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未必足以采信。

医护人员也需要了解情绪和面部表情。人们对自身疾病或者潜在疾病往往会有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人们对于疾病和治疗常常心生恐惧,而恐惧感有可能加重病痛,或是耽误早期诊断,还可能扰乱治疗方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人们对于恐惧这种情绪的不同感受。有些人惧怕癌症和手术,但他们对恐惧的感受不尽相同。失去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令人沮丧不已,因此,当病人罹患长期或是永久性的残疾时,准确识别出悲伤的情绪,对于协助病人康复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环。此外,大量关于身心紊乱的理论指出,我们还应当了解人们对于愤怒的感受,比如病人经常不愿意或不好意思提及他们对于患病的感受,他们不会说自己害怕了或是伤心了,也不会说开始厌恶自己了,什么也不会提。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学会这项技能,要能从面部表情信号中准确地发现病人是否正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心理医生必须了解人们的感受,必须随时留意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以判断病人的情绪。只靠听取病人口述的诊断是不现实的,因为有时病人无法描述自己的情绪。比方说,有时他会情绪低落得难以开口,有时他不知道如何描述当时的感受,还有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受。不过都没关系,因为我们仍可能从病人的面部读出他的感受。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们是否理解了他的讲解,在他们脸上,兴趣、专注和困惑都清晰可见。

律师往往不能偏信证人或是诉讼委托人的一面之词。因此,他需要另一个信息来源,来判断眼前这个人到底心里是何感受。此人的面部,正好是这样一个信息来源。另外,挑选陪审团成员时,候选人的情绪反应很值得关注;庭审的时候,陪审团对于不同论点的反应,也很值得推敲。这些都显示解读情绪这种能力对于律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演员则必须明白,在表演中向观众传达一个角色的情绪,是带着复杂的感受的。本书中专门讨论了表情欺骗的问题,这会有助于表演,以防演员在表演中流露真实感受。如果演员想完美表现其扮演的角色的感受,他就得确认自己作为剧中人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能被观众接受。因此,他应该会觉得面部表情蓝图有用武之地,对于理解和完善自身表现力大有裨益。

上述所有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律师、人事经理、销售人员和教师,还得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表情在不同“观众”看来会有不同的体会。就这一点而言,他们跟演员是有共性的。

应聘者和寻求贷款者需要知道自己的面部表情在别人(人事经理或银行职员)看来传达着什么信息,因为对方肯定会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当然了,应聘者和寻求贷款者可能也想观察人事经理和银行职员的反应,当然,也是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做到。

顾客可能信不过售货员。比方说,顾客可能心里犯嘀咕:那车真的只有一个小老太太开过吗?选民往往对候选人及其施政方案心存疑虑:这候选人的话有几分可信度?我该相信他为竞选而许下的种种诺言吗?在如今这个时代,多数人都只能从电视上看到候选人的表现,候选人的可信度更加令人无从捉摸。

陪审员不能随随便便就对证人或被告的话深信不疑,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实情。熟悉面部表情之后,陪审员可以更好地判断证人的真实感受,而不会被其有意的伪装所误导。陪审员还必须熟悉各种情绪的感受,这样一来,他才能深刻理解某些犯罪行为的真实动机。至于是否能够减刑,则取决于被告的情绪状态。要判断证词的可信度,陪审员则必须充分理解证人目睹犯罪事实时和当庭提供证词时的情绪感受。

本书的内容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较亲密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不是模式性的,不能敷衍了事,也没有商业味道。某些人际关系是没有多少感情投入的,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没有人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任何一方都不会试图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否则会被视为冒犯对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分享彼此的感受。较为亲密的两人,面部往往会比较靠近,对对方的面部也会观察得更多,而且往往处于能看见对方的面部的位置。有时候,你想见证对方某个重要的感受,或是想描述一下刚刚发生的重要感受,比如说刚举行婚礼、离婚、见证死亡、荣升等。在这些时候,打电话效果肯定好过写信,但是你肯定还是更想亲眼看见对方面部的表情,也会想让对方看见你脸上的回应。

分享彼此的感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未必。即便是密友,也会发现对方对于情绪的感受跟自己并非完全一致。这些差异要么不好理解,要么难以接受。有时候正是因为不能理解这些差异性,再亲密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那种事情有什么好生气的!莫名其妙!”“你当时既然害怕,为什么一个字也不跟我说?”你关爱的人跟你本人无法感受同频,的确是件很难麻烦的事情。面部表情能表达情绪,但是人们有可能错误地理解这些表情,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些表情。

请记住,同一种情绪让不同人来体会终是冷暖自知,别人的感受难免跟你的大相径庭,同一种情绪写在脸上的方式也可能是天壤之别。如果你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那么误解在所难免,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双方都没有为对方着想呢。

当然了,本书不是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不能够解决亲密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因为问题的根源并不都是误解。即便是出于误解而产生的问题,也不是仅仅靠读一本书就能解决的。不过,研读本书中所描述的情绪感受的多样性和各种面部表情蓝图,在处理上述问题时你将受益良多。

如果你能理解情绪感受,那么受益的将不单单是你的人际关系,还包括你与自身的关系。人人都有自身最为私密和独特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只有充分理解情绪感受,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自我。你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死亡都有可能被情绪左右。在情绪的干扰下,你的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饥肠辘辘却食不下咽,面对工作总难以完成。

在情绪的驱动下,人们可能会冲动行事;在情绪的作用下,人们也许能忍受“卧薪尝胆”之苦,最终成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丰功伟业。情绪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却知之甚少。相比之下,我们反而对自己的牙齿、轿车或是邻居干过的那些事儿更为了解。

这本书并不是用来自我救赎的,但是你可以借助它来更好地了解各种情绪,以及你自身的情感世界。学习本书介绍的面部表情蓝图,主要提高的是你阅读他人情绪的能力,但你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敏锐地留意到自己面部肌肉的动态,从而明白这其中蕴含着的信息,关于你自身的信息。

在实践中掌握系统的情绪分析技能

本书既可供阅读,也可以拿来仔细研究,你想增长自己的见识或是想掌握一项技能都能达成所愿。当然了,掌握技能比增长知识花的时间更多,仅仅是阅读文字、浏览图片的话,这本书你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看完之后,你的知识积累将有长足进步,你将更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感受。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刚才已经详细描述过了。不过,这种阅读方式并不能提高你的实践能力,你即便通读本书也不会比以前更善于察言观色。实践能力包括捕捉细微的情绪表现或是混合情绪,判断对方是否在控制情绪,以及观察对方是否有真情流露等,如果想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则必须进行额外的学习。只有当你对于面部蓝图了如指掌的时候,应用起来才能够不假思索,这方面的知识才算成了你的技能。

说到阅读面部表情的能力,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必要去提高。或者,你觉得有必要,但只针对某些情绪就行了,而非所有的情绪都要掌握。还有可能,你发觉自己在阅脸读心这方面完全就是个门外汉。本书关于情绪微表情的章节中的某几节是关于面部表象的,其中部分内容可作为实践指南。上述各章会教你如何形成和变换表情,这样一来,你就能更好地了解面部的运作机理。

理解情绪对于个人幸福、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似乎人人认可,但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来告诉你该怎么理解情绪的。等你真的遇到麻烦了,各种精神治疗法或许会有用,但只对某些情绪有用,因为精神疗法的理论不是所有情绪都涵盖的。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面部是显示情绪的主要信号系统,但是从来也没人会教你怎么去解读这些信号。我们同样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于面部的了解并非与生俱来,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提高。

可能你对情绪和面部表情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大部分来自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你最早看见的面部主要是家人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照看你的人。你的家人可能表情丰富,也可能不露声色。可能你已经见识过他们所有的表情,也可能只见过其中一部分而已。你可能从未见识过什么是愤怒的面容,或者什么是恐惧的表情。你家人的面部表情可能与大多数人并无两样,也可能其中某位在表示厌恶或恐惧的时候,表情或是稀奇古怪,或是不同寻常,从而深深影响了你对于厌恶或恐惧的认知。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大人们可能会专门叮嘱你,不要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至少当别人处于某些情绪中的时候不要盯着看。譬如,大人可能让孩子们不要看一个正在哭泣的人。

成年之后,我们可能对某些情绪特别敏感,从识别自己家人的情绪中,可能你已经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积累有可能同样适用于理解别人的情绪,也有可能对某些情绪根本行不通。通过看电视、看电影或是观察某位好友,可能你的相关积累又更进了一步。有那么一些表情,几乎人人都能够正确识别,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在识别错的时候意识到问题,也很少有人会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出错。

根据特定的面部皱纹组合,我们可以判断某人是在生气,还是害怕,还是有点别的什么感受。至于怎么做出判断的,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往往只是根据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自然而然地按照某些判定法则进行了判断,而不会意识到这些习惯是如何起作用的,甚至连什么时候起了作用都不知道。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了解面部表情就好比开车,会了之后,做起来根本不需要过脑子。不过,跟开车有所不同的是,在你还不会的时候,不会有人专门教你这项技能,也找不到一本说明书来查询出错之后该如何修正。如果搞错了某个表情的意思,或者压根就没注意到那个表情,是不会有类似于交通警察的角色来提醒你的。

当我们看见某人之后,往往能够产生一些预感或是直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种预感和直觉来源于我们对他面部的认知。你可能一看见某人,就会感觉到什么问题,却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何方。如果你总是不知道自己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那么判断失误之后也不会明白该如何改进方法。

有时候,别人的表情会让你疑惑不已,实在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时候,你读懂了他的表情,却不知道他这表情是真是假。想要跟人求证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多少词汇能用来描述面部。描述面部所传达的信息的词汇倒是不少,比如能够描述害怕这种情绪的就包括害怕、恐惧、惊悚、担心和焦虑等。而用于描述面部信息来源的词汇实在是少得可怜。

对于面部表情,我们有诸如微笑、咧嘴笑、皱眉、眯眼看等描述性词语,然而对于特定的五官搭配方式,对于特殊的皱纹组合,或是对于临时性的五官形状,我们想进行描述,却苦于词汇贫乏。没有了词汇的帮助,即便能够破译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也难以进行比较和更正,我们就如同失去了超能力的超人一般无助。下面这一段评论虽然说得挺准确,听起来却是那么的令人恼火和抓狂。

我明白你当时为什么觉得他在害怕,因为他眉毛的内侧上挑并且挤作一团。但是你没看见他额头上那个跟希腊字母Ω似的皱纹。你要是看见了那皱纹,或者注意到他眉毛的外侧是向下拉而非向上挑的,你就会明白他其实是在伤心。

乐观一点的说法是:描述面部表情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借助照片的帮助,因为照片记录了我们的视觉。

我们在本书中展示了几百张精选出来的照片,通过观察这些照片,你就能明白面部是如何表达情绪的了。本书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让你开始注意到一些你总在做,而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

告诉你什么细节是你可能根本不会留意的;

指出你什么地方出现了误解,并告诉你如何修正;

告诉你面部表情的微妙性(一种情绪可能对应着一大类的表情)和复杂性(一种表情可能表达着两种情绪);

提醒你什么样的迹象能表明对方试图刻意控制面部表情,教会你及时发现对方在进行刻意控制、调节或是伪装自己的表情;

教会你如何更加了解自身,了解你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第 1 章将会解释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我们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在第 1 章中,你还会看到我们为什么会犯一些错误,并了解如何避免犯错。大人们可能从小就禁止你观察别人的面部,或者是让你在某些情况下不要看面部,也有可能你的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比如措辞、语调、整体外貌和肢体动作等。

想判断某人是不是生气或者害怕了,你可能不得要领,不知道在脸上该看什么,该看哪里。你还可能不知道某种情绪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某种情绪跟其他情绪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情绪跟心境、态度和性格有什么不同。

微表情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细心观察,总能找出它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