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战胜疫情的公司,在疫情下消失的公司

破产的公司数量减少,通过数据看疫情的影响

疫情之下,为何破产的公司数量减少了?

与疫情之前相比,破产的公司数量其实减少了。

据帝国数据库[1]调查,2020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破产的公司数量为7314家,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13.8%,这是近20年来第一次年度破产公司少于8000家(图1-1)。

图1-1 破产公司数量的变化[2]

这幅图显示了自2011年以来每年破产公司数量的变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疫情之下,破产公司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

(出处)帝国数据库

从不同的行业来看破产的公司数量,我们就会发现建筑、制造、批发、零售、运输/通信、服务、房地产这七个行业都比上一年度有所减少,尤其是建筑、制造和批发这三个行业的破产公司数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大的原因是金融机构在资金周转方面提供的各种援助奏效了,例如实际免息、无抵押贷款等。

就连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也获得了资金,由于金融援助的条件优厚,原本可能会破产的企业也得到了拯救。

走在街头,我们经常看到店铺门口挂着歇业或停业的牌子,每当在新闻中看到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难以维系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很多人就会觉得“疫情导致公司不断倒闭”。

但是,实际上只是一部分与生活服务相关的企业破产了,因为有疫情补贴,其他很多企业幸存下来了。

看一下帝国数据库按照不同行业所做的调查,我们就会发现2021年7月餐饮店的破产数量最多,达295家。虽然建筑/工程行业的破产数量居第二位,但很明显第三位以下的企业大多与生活服务相关,其中宾馆/旅馆有97家,服装零售企业有91家(图1-2)。

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企业如果破产的话,人们就容易陷入一种错觉:“疫情导致公司不断破产”。其实从整体上看,破产的公司数量在减少。

图1-2 “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破产企业”行业现状分布(2021年7月)

排在前几位的都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非常醒目。而有可能给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制造业企业破产的数量较少。

(此处统计了破产数量超过20家的不同行业破产数量)

(出处)帝国数据库

破产的小酒馆九成以上资本金不到1000万日元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破产数量较多的餐饮业及住宿业的数据,就会发现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公司与消失的公司的区别一目了然。

根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的数据,2020年度,包括酒吧和啤酒屋在内的小酒馆有175家破产,比上一年增加了17.4%(图1-3)。

从2001年以来的20年间,2020年度是破产数量最多的一年,大幅度超过了2019年度的149家。从这个数字来看,疫情给餐饮业带来的影响很大。

图1-3 小酒馆破产数量的年度变化

显而易见,由于疫情,破产的小酒馆数量增加了。但是,负债总额减少了,说明破产的大多是规模较小的小酒馆。

(出处)东京商工调查公司

但是,在破产的企业当中,资本金不到1000万日元的占大多数,为164家,占整体的93.7%。

负债不到1亿日元的破产企业也占到九成,为158家,估计是那些企业或店铺资本过小,资金力量薄弱,没能在逆境中支撑住。

被疫情压垮的那些企业如果在平时可能不会破产,反过来,如果他们提前加强财务管理,就能战胜困境。

当然,如果今后政府反复出台关于店铺缩短营业时间和人们减少外出的规定,即使现在财务状况健康的餐饮店,迟早也有可能撑不下去。

有分析师估计,很多店铺在2020年凭借可持续发展补助金以及银行的援助勉强存活了下来,真正的破产高峰将会出现在2022年以后。

但是,餐饮业数年前开始就存在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人工费高涨,餐饮店破产数量已经处于增加趋势。2019年第4季度破产39家(同比增长2.6%),2020年第1季度破产39家(同比增长44.4%)。

对于财务状况严峻的餐饮店来说,疫情无疑是将其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在疫情开始之前,它们应该有过很多次改善财务状况的机会。

实际情况是,有些店铺经营意识薄弱,“漫无目的地开店”,没能把握住改善财务状况的时机,因此在疫情中消失了。

住宿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不只是疫情

另一个受到沉重打击的行业是住宿业。

根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所做的“住宿业破产企业现状调查 2020年(1—12月)”,2020年住宿业破产的企业为118家,同比增长57.3%。自2013年以来,时隔7年,再次超过100家(图1-4)。

如果你看一下破产的原因,就会发现住宿业的情况与餐饮业有所不同。

因疫情造成的“销售业绩不佳”而破产的企业有79家,同比增长61.2%,占第一位。

图1-4 住宿业破产企业数量的逐年变化

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发现2020年的破产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了。与餐饮业相同,2020年住宿企业的负债总额相比上一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2019年发生了400亿日元规模的大企业破产。

(出处)东京商工调查公司

不过,由于“往年的积压(赤字累积)”而破产的住宿企业为22家,同比增长22.2%,另外,由于“往年的积压、销售业绩不佳、账款回收困难”等综合原因造成的破产企业多达101家,所谓的“不景气型破产”占整体的九成。

也就是说,在疫情开始之前,就有很多住宿企业陷入了经营困难状态。

回顾2018年,日本西部暴雨、北海道胆振东部地震等灾害相继发生,导致游客人数呈减少趋势。

根据日本观光厅2018年所做的“旅行/观光消费倾向调查”,当年日本人在国内旅游的人数总计5.6178亿人次,同比减少了13.2%,旅行消费金额共计204834亿日元,形势比较低迷。

2019年10月1日的消费税上调可谓雪上加霜,使得2020年的住宿业处于更加严峻的状况。

旅游方式的改变也是住宿业受到打击的原因之一。

游客由团体转为个人,住宿企业从团体游客这棵摇钱树上获得的收入大幅度减少了。住宿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人们可以选择民宿或商务宾馆等,跟以前相比,在传统住宿企业上面花钱的人变少了。

看一下上面的数据就会发现,从2004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住宿业的破产企业每年都在100家以上。2014年以后破产企业低于100家,与其说是减少了,不如说是“停止增加”更为准确。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外国游客访日的消费需求横空出世。

根据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2019年的访日游客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为3188万人,同比增长2.2%。连续两年突破3000万人,连续7年刷新了历史纪录。很多住宿企业失去了团体游客,转而迎来外国游客,住宿业从他们身上重新获得收益。

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这部分收益也蒸发了。正想通过外国游客访日的消费需求来弥补团体游客及国内游客减少造成的损失,结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化为乌有,很多人因此放弃了继续营业的念头,选择了破产。可以说这就是住宿企业在疫情中消失的真相。

“漫无目的的经营”成为致命伤

很难将住宿业破产企业数量增加的原因全部归于疫情。

当然,外国游客之所以不来日本了,主要是因为疫情,不过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市场规模的缩小、消费者喜好的变化、住宿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身、过于依赖外国游客的经营方针等,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企业破产。

由于疫情,很多店铺和公司不复存在了。

但是,经过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那些在疫情中消失的公司和店铺,在疫情造成的不景气之前就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财务状况堪忧、“漫无目的的经营”、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商业模式等。

反过来,那些生存下来的店铺和公司,不仅能够迅速应对眼前出现的困难,还会基于原有的危机意识不断改善其经营方式。

在逆境中生存的公司:在陷入逆境之前就有危机意识,反复改善经营模式,不断进化发展。

在逆境中消亡的公司:总是“漫无目的”地经营公司,缺乏危机意识,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抗风险能力逐渐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