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伤神(二)

“你俩在办公室好好反省一下,把反省的内容写下来,不少于两百字。你这边——你那边——,中途不得交头接耳。提醒你们,今天反省得好,这事还好说;反省不好,以你们今天的表现——相信你们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那也怪不得余老师对你们严厉了。”

回到教室,历史老师还没有来。这眼看要期末考试了,却出这档子事,影响了考试那怎么行?而且极有可能影响到明年的升学。

为什么呢?每年毕业班,都有指标到校政策。所谓指标到校,就是为了实现教育均衡,普通高中拿相当一部分升学名额作为指标,由各初中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学业水平和综合表现,推荐学生就读高中。其政策,更倾向于农村中学。每年农村学校升学人头都以指标到校生为大头。初中三年的学业水平,说白了就是三年来学生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为了确保公平,每个学校推荐时,都以数据说话。假定一个学校有三十个省级重点高中的指标到校名额,那么历次期末考试综合排名前三十的同学将获得指标到校生资格,不用参加中考就升入高中。第三十一名及以后同学,只有参加中考上了实际录取线方能被录取。当然,第三十一名的同学还是有机会成为指标到校生的,只要他前面有一个同学放弃名额,以此类推。不过由于中考竞争大,获得了指标到校资格的同学很少有放弃的。除非那种对自己学习成绩很有信心而又确实有实力的。老余看过这个班的历次成绩,目前最好的小甜也在年级二十名左右,获得指标到校资格应该没问题,但要说敢于放弃是不可能的。小甜之后,有好几个同学是有一定希望冲刺指标到校的,但必须持续上进才行,且不能有大的失利。

所以话说回来,这次历史期末考试,如果这些同学考失利了,完全可能失去竞争的资格。加之该班历史历次考试就不佳,因而才让他忧心。

“大家按历史老师要求的,抓紧知识过手。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拿出声音来。我等一下,要抽一些同学检查你们的背记情况。简单问题都答不上的,下课到办公室老师给你单独辅导。”

又回到办公室,中途间隔了一分多钟。不能把那俩学生单独放在那,因为没老师在,不定会出什么事,如果出的是安全事故,那就麻烦大了。可教室那边也不能没人,同样出不得任何事故。幸好,同办公室的一位女教师回来,他才请她帮忙盯着这边。

再回到教室,依然不见历史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张望了一阵,才看见小甜和历史科代表回来。

“余老师——”,小甜眼睛又红了,眼泪也簌簌往下流。

“怎么了?别哭,好好说。”

“历史老师说,要他们两个亲自去道歉,才回来上课。我们劝了半天……”

“好啦,我知道了。把眼泪擦干,回座位好好复习。”

历史老师可是出了个难题啊,不仅为难的是俩学生,也是为难他呀。学生该不该道歉呢?那是应该的,不尊师重教,肯定不对。可是这种情况下,用和两个调皮蛋置气的方式来交换全班的学习,有必要吗?即使要道歉,那也得给他老余时间啊。教育学生如果像维修一部简单机器一样,敲一敲拧一拧就好了,那岂不人人会教,人人可教了。

如果自己亲自出马去劝劝呢?万一人家也是那个条件呢,那个说辞呢。老余有那个说话之巧,但“实力”不允许啊。有些人说话直,也不顾及什么人情脸面,可人家有话语权啊,没道理也能说出道理。说不出道理也没什么,只要听的人认为有道理就可以了。说话难听是直率的表现,甚至会冠以“有魄力”的美誉。你说话倒是委婉和气,也颇有道理,可你缺话语权啊。再有道理,说都不让你说完,有何作用?就算让你说完,也没听你说啊。说不定心里还说,你以为你是谁?

如果打电话通知学校行政去呢?也干不得!别说通知了,就是没通知而行政碰巧知道了,恐怕这“打小报告”之名也是跑不掉了。就是行政说是他自己遇到的,那更是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了。总之,这事记你头上就是了,不会有什么问题。行政是领导嘛,懂政策,想得宽看得远,错说两句也没什么。

这他爸爸的左右不是,进退不对的,这叫什么事?骂娘他不肯,骂爹总不算脏吧。不是他想多了,现实中听说过,看到过,经历过,不得不多加预设而已。

只有一条法子,那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室守了一会儿,终是放心不下办公室那俩小子,两头跑也不是事,就让小甜去叫他俩回教室。在走廊上又特别交代上课的纪律要求,对老师的尊重等问题,要求他们下课前完成自我反省,并想好改进措施。

一直到下课,历史老师也没有回来。两个学生的反省也写好了,一般还有点敬畏心的学生常用的语言都有,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处罚,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请老师“相信”,再给一次机会等等。对于向历史老师道歉的事并未提及,看来心中的疙瘩还没有解开。下一节是老余的课,也没时间去过问了。把反省返还给他们,希望他们再想想有无遗漏之处,接下来该怎么办。至于处罚,先不说,看他俩的表现;先安排他俩一个新任务,协助纪律委员,监管班级上课及课间文明守纪的问题。讲明“正人先正己”,如带头违反纪律,就加倍责罚。

上课前,就接到李校的电话,要他去一趟校长办公室,多半就是历史课的事。也好,看看校长怎么说。他怎么说就怎么做,免得费神。于是答应,下了课就去。

上的是复习课。

但并没有一上来就进入正题。而是先把班级目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心里有个数。然后要求每个人根据班级目标和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目标,制定出来后粘贴在桌面上,确保时时能看见。

学生们的复习习惯也差。比如喊他们先复习,后检测。大部分学生就盯着复习资料发呆,既不读出声,也不写写练练。这样的效果自然可以预见,脑袋里完全没有印象,就是检测的内容再简单,也是多数过不了关的。只有重新规定,复习时必须读出声来,且必须边读边在草稿上练,要把手,眼,嘴,耳,心全面调动起来。如有不按照规定复习的,则课后到办公室单独培训。

还发现学生们基础也差。难怪昨天听写,那么多人不合格。因为除了没复习、不会复习外,很多连拼音都不会。都初二的学生了,总不能停下来从拼音补起走吧。知识是一个体系,前面缺失,后面就难以接上,除非从头来过。

检测完,当堂就批阅。课代表阅大组长的,大组长阅小组长的,小组长阅组员的,这样能快速完成。针对不合格的,就可以立即进行补救。头痛的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检测,一半以上不合格,得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纠正。那些合格的又一时无事,便安排他们完成下一步的复习作业。等下课时,速度快的,已经完成了大半作业;这边不合格的人员中,经他反复指教,还有第二次原题检测都还不合格的。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简直就像山门前的台阶一样,一个班分成了几十个等级。最上面的已在山门看风光了,最下面的还在谷底攀爬。他却是个迎来送往的知客,上上下下无数趟,弄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竭,还是有人没走到半山腰。关键自己虽非佛系,遇到做得差表现更差的,实在难免用上“狮子吼”,差点就想来个“大力金刚掌”。

这一天,让他生出铁人不铁,大火难救的感慨。前几年的一些自认为得心应手的方法,竟然放之四海而不准了,他自认为刚猛绝伦的一拳,居然打在了棉花上,毫无着力处。更气人的是,棉花了居然藏了针,把手给扎了。

那就再加点招数,刚猛金刚掌加上阴柔太极拳,长剑击刺混着贴身擒拿。说不上一代宗师,起码也算摸爬滚打多年的练家子,总不能一个小阵仗就弄得丢盔卸甲吧。

“老余,接班要一个星期了,感觉班上咋样呢?”

几天不见,李校问话依然包藏玄机。

“我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的感觉。”

他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和李校说话,总是不想调到对方的那个频道里。班上有没有变化,他说了不算,同事评价也不算,要学校说了才算。按理说,学校以一个个班级为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都搞好了,从教学和德育角度,学校也就搞好了。而一个学校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搞好教学和德育,这也是学校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务。学校无论主管者还是分管人,都应该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班级对班主任有个客观公允的评价,而不是等着他们自己汇报自己评价。治大校亦如烹小鲜,更何况是一个小学校。他接班的这几天,不管哪方面,班级肯定是有向好的变化,就看有没有人关注了。让他自己怎么说?说感觉不好,还需努力,太套话太假了;说感觉还行,太自信了太骄傲了,今天历史课的事咋说?总不可能说没感觉吧。应该折衷一下,就圆滑了——感觉有一点点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多加努力。如果再加一句,请领导放心,就圆满了。可是他到底不肯这么说。

“学校感觉不重要,你不要在意外在评价,重要的是自己感觉尽了责任。那不是网上有一句流行语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所以,只要你觉得行就行。”

还是不在一个频道。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那是自信或者自我膨胀的表现,针对的仅是自己而已。而感觉一个人是否良好,那是环境给予这个人所言所行所取得的成绩的公正的评价。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如果缺少了自上而下的公正评价和评价体系,只靠下边自发的自我感觉,那么将很难得到发展。学校更是如此,如果大家都和稀泥,评个优秀都先凭自我推荐,而后轮流坐庄,那佛系的、躺平的、摆烂的只有越来越多。做好了也就那样,做不好又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