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百人入世

“调换人物:杨朱、陈子昂、晁错、温庭筠、胡瑗、孙复、石介、晏殊、周敦颐。已进入对方的名单。”

“对方选择如下:屈原,吕不韦,晁错,张九龄,文天祥。”

“选择了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外加景帝的老师。如此选择,前者日天见过他的数据,后者名声不小,虽无策略,但也是稳妥。”

“选走了五个宰辅之才,去治一郡之地,这个阵容倒也豪华。”萧骏沉吟道,屈原、张九龄、文天祥皆在意料之内。

选择结束,名单角色已全部入世,正在调取己方名单,给宿主植入记忆。

“好!只要任用得当,这一州四郡之地,我能牢控在手,再无内顾之忧。”

植入到己方的人物:陆九龄、谢灵运、谢朓、苏轼、苏辙、苏蕙、高适、杜甫、李清照、黄香、黄庭坚、徐渭……

班固、元稹、元好问、萧琛、萧观音、李贽……

陆九龄是陆九渊的哥哥,虽没有大宗师的实力,但凭借积累,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内力停滞在宗师中期。

谢灵运、谢朓人称大小谢,取谢道韫、谢石,成功把扒到谢家高门,虽然具备的政治水平不及他们的文学成就,

但一县令之能,遵照指示完成目标的本事,绰绰有余。要是没有,就别怪他手下的法曹章惇,律令无情了。

章惇自从被自己派到听风,去谍报机构历练了一番后,查案摸底的本事,有了显著的提高,配上他强硬刚厉的性格,雷厉风行。

虽说有些激进,但都在程序范围之内,查案要细,执法要严,旁人的三言两语,反而耽搁事情。

攀着班彪的关系,把儿子班固,带到了自家势力。这班固跟班昭一样,也被植入成了史家弟子。

有了班彪这个家主支持,自家也多了个可靠的寒门盟友。

苏轼、苏辙跟历史中一样,苏洵的孩子,苏轼成了老大、苏辙家中老二。

16国才女,擅写回文诗,著有璇玑图,前秦苏蕙,并没有下野,而是成了他俩的妹妹。

蜀学苏轼和诗仙李白,凭借自己的人脉,分别给自己,带来学者黄庭坚、边塞诗人,出身将门的好友高适、迷弟杜甫。

以及,在原著中成为李白妹妹,北宋著名婉约派诗人、金石学家,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号易安的李清照。

扇枕温席的黄香、著名文学家兼画家,辅军将胡宗宪,擒胡海、诱汪直,胸藏兵略的徐渭,前者植入到了江夏黄家,凭借家学孝义,在一方乡里小有名气。

后者,读书认字完全自学成才,民间艺人,靠卖画卖字为生。凭借一技之长,后面被自己设置的招贤馆看中收入馆内。有时作为艺考官,赚份差事钱。

元稹、元好问、萧琛、萧观音、李贽,前两者,在身份上和元澄一样归化的前拓跋家,二代成员及三代成员。

萧琛、萧观音跟自己是同族子弟,在长辈与亲戚的注视下,于一个地方长大。

至于李贽,是师父新收的弟子,自己应叫他一声师弟才是。

130个人,通过选择与关系,加入自己势力,就有28人。剩下的102,有人去了秦家、刘家、李家、杨家、袁家、赵家,总之散落天下。

根据自己系统提供的情报,知道的关系和打探的记录,一部分人的动向,在自己这几乎透明。

先说自己以后的对头,秦小子与秦老子,带走了:秦观、杜笃、杜牧、薛居正、柳开、王融、王戎、王勃、王维,加上他选择了5人,共14人。

杨朱、左秋明……这些学术大佬,大部分都披上了身份。填补在自己参加百家会议的记忆中。

杨朱成了道家人物,论其身份与实力,毫无疑问,是一位大宗师级的人,是道家明面上,露出的战力之一。

公羊高、谷梁赤,在记忆中有一面之缘,虽不是大宗师,但也到了宗师级,还入了儒家势力。

虽说儒家现在的话事人为郑玄,但实际上,有些复杂,不能光说儒家,所有门派都不是铁板一块。

孔丘身为儒学八门监督与管理者,在这个经学时代,他的学识、解释无疑是最正道的这点无法否定。

对于典籍的了解,不需多言。美男子宋玉去了梁山,成了宋江的弟弟。

唐勒、景差、司马相如、卓文君、刘安、花蕊,六人已明确,投到了刘邦麾下。扬雄,成了蜀地名动一时的大儒。

传授诗经的申培、传授尚书的伏生,跟东汉朝廷关系密切。跟董仲舒差不多,大概率是汉室忠臣。

汉室宗亲,沉寂已久的刘秀与刘备,刘向、刘歆父子,各选择了一家投靠,凭借宗亲身份,帮助他们起家去了。

刘秀、刘备都是容貌奇异,目光如炬神色令人称奇。都是百折不挠,度过磨难,或多或少经历了些生活的冲刷。

刘秀再离开南阳时,挖走了不少人才,其中就包括,萧骏最在意的人,云台28将之首,明帝的老师邓禹,自己女友邓绥的爷爷。

根据问讯及听风的情报,刘秀拉带走了邓禹、吴汉、马武、贾复、朱祐五人。跟着他大哥,到汝南当太守去了。

凭借刘向牵线搭桥,做出利益许诺,娶了郭圣通,拉拢当地豪族,彻底立下了脚,整顿官职,招贤纳才,把那些还处于无主的云台将军,全部收下。

其实放眼天下,求贤纳才这种事,是必要的流程,习以为常。

那些汝南袁家势力,刘秀默认了他们的地位,相安无事,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

刘关张三兄弟,得到了刘歆的照顾,在平原郡的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事业蒸蒸日上了起来。

对于早期“股东”张世平、苏双二人的提拔,很快收获了回报。找来了巨商糜竺、糜芳兄弟二人。

又获得了不少河北人才:祢衡、田丰、崔林……,以及逃难至此的华歆。

因卢植被许行,带回了农家,只要他问消息便灵。知爱徒来到平原,便写信让师弟崔琰代为关照。

刘备的好友牵招,也来投奔于他。再加上,此前积累,及招收的黄巾军将。

除了关羽,张飞……还有好友简雍,远来投奔的孙乾、伊籍二人,收降的周仓、廖化、夏侯博……

还向公孙瓒借兵借人,跟老友田豫,相聊甚欢,参与战事共同平定乱局,用自己的方式,挖墙脚收人心。

但想要保存阵容,只要不被别人赶出去就行。但对于群雄云集的河北而言,困难无比。

在没有变故之前,袁家的分量就如铅铁一般,难以动摇。

高翊、景鸾、甄宇、赵晔、周泽、苏顺、崔琦这些人物,身上都有家世传承,分散各地,传经授业,麾下弟子成百上千,人脉不浅。

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一地,根据这一消息,萧骏能从姓氏判断出他们的家族,补上些记录。

若有再细的情报,删删改改就行,反正是系统提供的备忘录,随便操作一下就行,毛笔和刻刀用太久,别把打字法,弄生了。

王弼、郭象两个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在百家会议上,成了新生的思想,受到邀请入了百家之一。

佛教思想有了起兴的苗头,玄学人物广受影响,如陶渊明等人,在辩论面前,有一定的优势。

大部分弟子,面对佛论,说出的道理如蜡石一般,难以做出对等的回应。

庾信、魏收、岑参、嵇康、山涛、陈子昂六人去了曹操那里。

鲍照、颜延之、沈约、范云、任昉、冯延巳、汪藻、曾巩、阮籍、向秀、阮咸等人去了江南。

进入了姬光、勾践、朱聿键三方势力管辖的区域,没有任何消息的王安石,萧骏以籍贯推测,应该也在江南。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贺知章、柳宗元、刘禹锡、李东阳、解缙、李煜、李绅。被董卓、杨坚、李渊三人分掉了。

写《世说新语》的刘义庆成了小说家,朱熹、邵雍作为儒者下野。关汉卿、马致远、萨都剌、纳兰性德,没有他们的消息,大概率去了塞外。

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周邦彦、胡瑗、晏殊、周敦颐、龚自珍、石介被分到了赵匡胤手下。

孙坚拿走了陆游、孙复、温庭筠,提拔家族成员,拉拢吴家亲戚,吴郡豪门顾朱张,孙坚都拜访一遍。

整个天下都在抢人才,收亲朋招旧部,重人脉亲情,跟当地势力合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

萧骏记忆中最后一位袁枚,进了汝南袁家,剩下的几个目前毫无消息,别说推论了,猜都没法猜,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无人知晓。

萧骏将系统关闭,通知府中幕僚,叫杨会松懈下来。

将事情分散下来后,萧骏的任务轻松了不少,几封用朱砂点过的信封,被自己放在了最上。

“毛家兄妹的亲笔信,”萧骏来不及思考,两下拆开,一目十行:“这,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