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 王秀丽
- 999字
- 2024-02-05 16:14:10
第四节 主要贡献
本书详细梳理了DSGE模型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为今后有志于使用该模型进行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有益的补充资料。本书在梳理DSGE模型的文献综述时以五个脉络展开。第一个脉络是介绍DSGE模型的理论渊源,将DSGE模型的发展置于历史高度,有益于读者从发展角度看待DSGE模型。第二个脉络是介绍DSGE模型的特色——波动性的根源,DSGE模型中波动是将不确定理论合理地镶嵌进来的伟大创新。第三个脉络是介绍当今世界上各国中央银行应用DSGE模型的现状,通过这些介绍,可以看出DSGE模型已经成为众多央行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证工具,如何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实证分析也是众多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一。第四个脉络就是介绍DSGE模型计量方法的发展。第五个脉络就是介绍DSGE模型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针对不同经济哲学,货币政策发展出很多不同理论。伯南克说货币政策的效果一般而言是1%的贡献在于一个好的货币政策目标,而99%的效果则取决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方面。本文的文献综述将梳理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央行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中央银行政策实施效果;另外,货币政策操作原则、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等与货币政策实施有关的现实问题,也是本次文献梳理的重点。
另外,本书详细介绍了DSGE模型的实施过程,从模型中行为主体的设定到模型非线性差分系统的建立,从模型的稳态求解到模型的线性化。对于数据和模型的匹配问题,本书详细介绍了数据的季节调整、去势以及差分过程。最后介绍了估计模型的两种重要方法——校准和贝叶斯估计。
实证研究是主要内容,主要模拟和分析了货币政策制定中所遇到的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在外汇结售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如何影响国内经济表现。第二,比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表现,探讨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对经济的正效应更强。第三,探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和基于规则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波动时的经济表现。引起经济波动的根源很多,针对不同类型波动源,货币政策部门应当采取不同应对方案。本书对技术创新导致的波动和流动性偏好带来的波动进行模拟,比较传统的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经济效益,提出货币政策制定当局应该如何应对不同波动源带来的波动。该方案的实施需要中央银行高效的信息搜集能力,而这种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存在的可能。第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协同效应和不存在协同效应的比较,探讨了中国当前财政政策主导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余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