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黑产业

忙里偷闲的何平跟兄弟几个聊了一会儿后,转回头来还得接着处理眼前的一堆烂事儿。

比如这次抓来的土匪,林林总总就有三百多口子人。

这帮人中当然真的有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投身到土匪这个大家庭中去的。但肯定也有天生暴力,就是喜欢杀人越货的人。

因此对于这个俘虏群体,一开始何平还想着分辨一下,然后区分对待。

可事实上,这种办法根本就行不通。这帮人太能装,也太能演了,没有一个熟悉他们生平的人站在这里,你根本就无从分辨他们内心的好坏。

于是,心情烦躁的何平大手一挥,把这帮人全都安排到煤窑里干活儿去!

俘虏们当然不愿意了,他们要是愿意去干煤窑这样的活计,又怎么可能会去当土匪呢?

只不过现如今根本就由不得他们选择了,何平安排了一队护卫队员,押着这帮人就去了他们自己的煤矿里。

在这里,每个人都被铁链锁住了两条腿,让他们根本就没办法迈开大步子跑。而且,何平给这些护卫队员的命令很简单,但凡有不老实干活儿的,随便他们怎么去处罚这些人。

只要不把人弄死,那就可以往死里弄!

于是乎,这帮子俘虏可就受了罪了,每天完不成定额,不但要面临各种惩罚,还不给饭吃!

在经过了一段儿时间的“磨合”之后,一个新崭崭的黑煤窑就在何平的手里诞生了。

岳铁山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他几乎每天都住在煤矿上,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教育俘虏的工作。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后,岳铁山突然主动找上了何平。

“堂主啊,这个买卖做的太划算了,有了这帮俘虏干活儿,咱们想不发财都不行啊!”岳铁山兴奋的说道。

“我说岳大侠,你该不会还想整些俘虏来吧?”何平惊奇的看着眼前这个大侠,心说这位大侠该不会是要黑化吧?

果然,对方的下一句话就让何平有些坐不住了,他对着何平说道:“堂主,我听说包头城里最近开始热闹起来了,很多商队都在找镖师,要不咱们也参与参与?”

“你想干什么?”何平一听这个就有点儿不淡定了,老岳这是真的黑化了吧?怎么想着主动出击了?

“嘿嘿嘿,咱们不为赚那几个押镖的钱,咱们就是为了练兵!”岳铁山找的这个理由是如此的冠冕堂皇,可再怎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盖不了他想多多的抓土匪的真实想法。

这帮不要钱的劳动力太宝贵啦,岳铁山这是真切的感受到了这几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们使用奴隶的快乐啦。

何平认真的想了想,这才对着岳铁山说道:“老岳啊,咋说呢,我不反对你的这个想法,练兵可以,抓几个土匪过来打黑工也行,但你得控制一下规模,更不能抓普通人进来充数。

咱们可是得在这片地方长久的待下去的,可不能把咱们自己的名声搞臭了,你说对不对?”

“是是是,堂主,你说的对,我保证只抓土匪,绝不会抓普通人进来充数的。”岳铁山拍着胸脯保证道。

不过对于他的这个保证,何平虽然相信,但也得给他套个笼头。于是乎,在几天后,一个新的部门就被他搞了出来:监察队。

监察队的队员,都是在三个护卫队里选出来的,他们原则上受各个队长的管理,但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监察队员。

具体职责就是要跟何平直接汇报每次执行任务的详细过程。何平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护卫队里立个规矩,省的以后护卫队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岳铁山和顾长峰对此倒是没多想,在他们想来,这些监察队员只不过就是何平明着安插的眼线。

对此他们都是能理解的,何平毕竟是堂主嘛,他明着安插眼线,总比他来阴的强。

再说了,他是平山堂的老大,他监察自己的队伍也是无可厚非的,因此两人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包头周边的土匪可就倒了霉了。

狗日的岳铁山不讲规矩啊,他不但将从前的过路费打了好几个对折不说,还特么连拜山的程序都给免了。

从前的镖局想从他们的地头上经过,那都是镖局的人,拿着银子提着礼物,恭恭敬敬的上山来跟他们商量的。虽然不是说必须要这样吧,但这是多少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啊,这让两边的交易,显得更“文明”一些不是?

可现如今呢?岳铁山牛啊,他就不上山来跟他们讲这个规矩!每次都是遇到了他们出来抢劫,对方派个人过来,扔地上几个银子,说这就是买路钱。

一开始,很是有几个不忿的山头,想着搏一搏面子的。可结果呢?人家岳铁山当即就发飙啦,都不说几句场面话,直接就让人强攻他们的山头。

岳铁山的队伍能打啊,不但人人有火枪,他们特么竟然还有炮!什么山门,能经得住用炮轰?

因此,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包头这边的重要山道上,已经被他灭了七八个山头了,抓获的俘虏足足有两三千人!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免费劳动力,何平这个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四有青年,不得不配合他陆续开办起了黑煤窑,黑砖窑,还有黑矿场!

这要放在后世,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重罪!

可放在这个时代,何平这要的行为不但没有罪,反而成了包头城里最大的好人!甚至他们的剿匪行为,还得到了当地官府的嘉奖!

也就是这个时候的官府不了解平山堂剿匪的细节,否则这个嘉奖说不定就会变成讨伐了。

就这样,被岳铁山逼的走投无路的一些山头,不得不开始转移地盘,一些规模小的,散伙下山来当难民讨生活了。而一些规模大的,则是远远的离开了这一片地区,跑到其他地方去重新立山头。

等到了咸丰元年立冬的时候,包头附近竟然出现了百年难遇的太平局面。

包头这个地方,天气冷的很早。而今年他们种下去的那一万多亩土地,也算是获得了大丰收。

得益于充足的灌溉,和雇工们的用心经营,他这些田地的亩产,竟然能跟其他人家的熟地持平。

而种植了后世种子的那些地块儿,产量最高的甚至能够达到后世亩产的一半!

这就已经非常逆天了,这样的大丰收,也让何平彻底摆脱了这一年来,一直压着他的粮食危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有了基本保证的何平,在秋收完毕之后就给雇工们发了工资和粮食。到了这个时候,很多雇工也对何平这个东家产生了极大的信任。

一来他们拿到了如数的钱粮,二来这些贫苦的穷人们,也深切感受到了何大当家的威势,觉得平山堂这颗大树很值得依靠,于是纷纷提出了想长久留在这里的期望。

想留下好啊,何平大手一挥,在附近找了一块儿不太适合种庄稼的地方,给他们免费发放宅基地。

每块宅基地虽然都不大,只有区区的四分地,但这么一点儿地方,对于这些毫无立锥之地的穷苦人来讲,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随着分发宅基地的活动进行着的,还有何平提出来的另一个方案,那就是田地的承包制度。

模仿后世的家庭承包制度,何平在这个时代也搞出来了一个变种的承包制。他告诉这里的雇工们,只要他们能把家人弄来,一个五口之家就能承包三十亩田地。

具体怎么承包呢?那就是平山堂给他们提供土地,水渠或者水井,种子还有牲畜等等,而他们需要将地里产出的一半儿,交给平山堂当做地租和种田的成本。

剩下的一半儿产出,就是他们自己所有了,用来冲抵他们的工钱。同时,如果他们想卖了多余的粮食换钱,那么他们只能卖给平山堂,不能卖给其他人。

这样的一个政策,得到了大多数雇工的认可,虽然这里面的风险也有不少,还要将一半的产出当做地租交给平山堂。

但如果仔细算算的话,田地,种子,灌溉还有牲畜,都是平山堂提供的话,那么这个数目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种粮食是有成本的,除了平时的人力成本,剩下的那些要素,哪些不得需要钱呢?

更何况,这些人还知道一点,那就是在这里生活,做工的机会比之内地要多得多。平山堂这里每时每刻都在烧砖,都在开矿,只要是农闲了,他们就能打些零工,赚取到一些银钱。

这些人不怕吃苦,他们就怕世界上没有一个让他们吃苦换钱的地方。

因此,到了立冬的时候,平山堂生活区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村庄了。这里盖起了一座座的民房,一些离家近的雇工,已经将自己的家人从内地接了过来,如今正是一副欣欣向荣置办新家的景象。

而那些离家远的,很多都还没有回来呢。他们需要带着自己的家人,走几千里路,一点点的从一个旧时代,走到这里的新生活里来。

何平不担心他们会不回来,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渴望新生活,渴望生活在富足,安全的平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