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三人看去,已是春风得意、占位上风的裴四郎,内在处境并不如外人想象中的如意。
三人心中平衡了些许。
而这一幕,黄裳再熟悉不过,瞥看仲长潜,心道:你这是找到兄长了,看看你两个叹兄叹弟吧。
仲长潜发现裴四郎谈起卫英二国公,也在推算人的年纪,与崔公同出一辙,莫非是崔公弟子?
随之叹道:“人生际遇,命大过力!名将一生,也靠际遇,以卫公之力,也只能大器晚成,唉!”
“令师是哪一位?何故蹉跎?”薛礼好奇问道。
卫国公、英国公二人自不必说,那是天下行伍之人心中的泰山北斗,可望不可即的绝顶人物。
正是大唐之所以为大唐的武功柱石。
能令裴四推崇,自不稀奇。
但听他说起大器难成、大器不成,心中怅然。
好奇的是,他眼中的师傅如此人物,已年过半百,是何原因蹉跎至今?
裴行俭又叹道:“说来你也未必听过。
我左屯卫中,最高名义长官,左屯卫大将军,当世虎将卢国公程知节,自是无人不晓。
其下两名左屯卫将军,知名些的一个,或许也听说过。
姜行本将军,皇帝宠臣,长年统领北衙禁军精锐“飞骑”,四年前更以行军副总管身份,从侯君集灭高昌国,磨碑刻功,宣威异域。
再其下,是实际掌领卫士的左屯卫中郎将,也是两位。
知名些的一个,李安俨,却是因去年参与太子谋逆案被杀而知名。
继任者,为我师苏讳定方,却无甚好名。
只在十四年前随李药师出征,领前锋二百骑,乘雾急行,袭破颉利可汗汗帐!
武功如昙花一现,得了个可在各卫调任中郎将的资历。
却给李大总管惹来个纵容兵士劫掠汗帐珍宝的弹劾。
开启了李卫公每出征、必大捷、必被诬告、皇帝斥责、闭门自省、平反安抚、有边事、再出征的轮回模式。
我师也因当年污点,随卫国公的屡遭打压,十四年来隐身不用。”
“卫国公那般盖世武功,却是如此遭遇?”薛礼听到此,心中恐惑。
“自古名将,功高遭忌,忌惮的不是君王,便是朝臣。
何况将兵之道,杀伐威严,难免得罪许多要人。
敌国破,谋臣亡。
千古之下,这等事还少么?
卫国公功成,退身自保,得享晚年,也便是遇着了今上。”
裴行俭叹道,将手中一觞酒饮下。
黄裳看出不对。
忙劝道:“薛大,莫想偏了!裴兄之师已是屯卫中郎将,正四品大员,统领帝都禁卫,已算不得蹉跎。
所欠缺的,只是更高位,更大功,如今只是位不配才而已!”
又对裴行俭笑道:“裴兄,莫要吓退薛大。
怎不让他学那英国公大器早成?
怎不学那卫国公,尽管晚成,可国家有事,老骥伏枥,挺身任命!
即为将,当如是!此为真名将!
莫非是去那左卫说情太难?”
裴行俭答道:“非也!我只是道出实情而已!
若如此,即能吓退薛大,那你要担心的却应是他了。
左卫说情之事,却不必担忧。
如今的左卫大将军,武阳县公李大亮,文武兼才,仁义当世罕见!
若下面行不通,最后我想法惊动到此公,也能成事。
只看薛大的决心如何?”
“决心自是有的!二十年勤学苦练,岂能付之东流?”
黄裳替薛礼答道,既然裴四不是推脱,他心中稍定。
又向薛礼道:“方才听得,辽东大战,皇帝或要御驾亲征,如此机遇,十八年来未有!
只看如何快选入府卫?”
“可薛大岂能……无后便去那沙场?”仲长潜又在担忧。
“扯蛋!薛大去沙场,也能安然回来!
还有,倒是仲长你要多想想自己,你的药到底行不行?”黄裳急吼道。
他自听得崔善为、裴休贞说过那些暗黑大事之后,情绪有些不稳,仍在不时宣泄。
又遇到这样一个常在身边悲观叹气的仲长,有时真令他头痛气恼。
“说甚呢?当我不存在么!”却听柴瑶光嗔怒道,她自在一旁饮酒,一时竟被黄裳遗忘。
黄裳心中一醒,反应过来,忙道:“七娘你是奇女子,不让须眉!我这是拿你不当……”
“外人”两字未出口,即又吞下,改口为:“不当寻常女子,拿你当师傅啊。”
见她仍是不悦,一面饮酒,一面旁听。
心下思忖:她这是怎地变了?……似乎是在听过裴淑英故事之后……
耳听仲长潜却提高声量辩道:“确是难以两全!一上沙场,谁能必回?”
裴行俭附和道:“仲长所言,不可不虑!
我大兄,号万人敌,也曾陷阵沙场,被卢国公程知节拼死救回。
乱斗之中,屈身事敌者,迫不得已者,多矣!
大唐猛将,神勇如罗士信公、秦叔宝公、程知节公、尉迟敬德公,即如英国公李世勣,
哪个未曾败阵?哪个未曾降俘过?
只卫国公未闻败绩,可谁知他在年轻时在故隋的遭遇呢?
曾听过几年前过世的胡国公壮年多疾,自道原因
‘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前后出血数斛,安得不病?’
秦叔宝公可曾是今上身侧第一战将,常于万军之中,跃马负枪,刺杀骁敌,全身而退,可称气冠三军。
大唐的江山,大唐天军的不败神话,是以血肉为基石铸就。
事实即是如此残酷!无法掩饰,有朝一日,终得面对!”
见黄裳被群攻,薛礼感念他是为自己出头,忙缓解道:
“人言‘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兵战之场,存亡之所分,纵有必胜之将,爱生之士,岂可无患?’
这话,黄五比我还熟,他岂能不知?
他只为我着急,只为我别无出路,不得已勉励罢了。”
裴行俭也收敛道:“正是!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
天子圣人,又岂能不知?不过,与我等一样,皆是不得已!”
此话巧妙,呼应薛礼的缓解,又将黄裳与皇帝二人对应,一样的“岂能不知”,一样的“不得已!”
不待黄裳反应,裴行俭又道:“国家以资财、材力、丁口三项,为入府卫的选则,自有考量。
从国事来说,丁口农桑,为国之本。
从兵事来说,家有丁口、资财,才有顾忌,更能听军令,更有保家之心。
从民事来说,单丁不伍,以利家族延续,人丁兴旺,一丁战伤,家中还有人耕植桑田。
对薛大与裴四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保全。”
他将薛礼与自己并列,又是另一种安慰。
黄裳一面听着两人一番劝解,
一面也自烦怒中清醒过来,哂笑道:
“是我心乱了。薛大若抓住此次时机,可少走不少弯路!
若上得战场,多掩藏自身,只在重大立功时刻搏命!如此当可保全自身!”
又对仲长潜道:“仲长,今日去见五斗先生,你请先生为薛大卜上一卦,由天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