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谁说朕要开海禁了?

不要脸,太不要脸了。

叫你开海,你说祖制。

你们的工资,不就是朱元璋定的吗?现在怎么不说祖制了?

〖要我是朱棣,我直接就把这帮不要脸的家伙拖出去砍了。〗

〖老子从来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直播间里的网友们一个个骂的飞起。

“呵呵……”

朱棣冷笑一声说道:“刚才你们不说祖宗之法不可违逆吗?违逆就是畜牲吗?朕可不能背上这样的骂名。”

当时,文官们的脸都黑了。但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脸皮厚过城墙转弯处的人。

户部尚书说道:“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攻之也。圣人言,我们要会读之。”

礼部尚书说道:“此言大善矣,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有时候,祖制也是可以修改一下的。”

说道:“没有错,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该修改的我们就必须要修改。这才是仁君所为啊!”

官员们一个个站出来,引经据典,厚颜无耻,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

反正为了涨工资,他们一个个巧舌如簧,颠倒黑白。

祖制,已经被他们丢进垃圾桶了。

这是啪啪啪的打自己的脸,一点都不手软啊!

这看的直播间里的网友们又是一阵憋气。

无耻,太tmd无耻了。反正,怎么说都是他们有理。

原来,双标狗是明朝就有的产物啊!

事实上,这些大人也不真在乎这么一点钱。更不会为了这一点钱打自己的脸。

可是这事情不能办砸了呀,下面的官员会要他们的命的。

更万一这是朱棣的圈套,到时候对外宣布,说他们阻碍了这件事情,他们更加麻烦。

想想他们都背脊发凉了。

户部尚书舔着老脸上前说道:“陛下,满朝文武,包括陛下都同意这件事情。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朱棣磕了一个瓜子说道:“到时候你们不会出去说朕违背了祖宗之法吧?”

“不会不会,绝对不会。陛下绝对是一代圣君仁君,一定要记在史书之上,千古流芳。”

百官又是一通马屁奉上。

朱棣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

众大臣一听,顿时一个个笑逐颜开。

又是百官朝拜,一个个夸赞朱棣是千古仁君。

那场景,别提多壮观了。

哎呀,不对。

兴奋过后,百官们又开始警醒了起来。

这皇帝不是想给他们一个甜枣,再来一个大棒吧?

先给他们涨工资,然后再说开海的事情。到时候,他们想拒绝都没有理由了。

是啊!

祖宗之法也违背了。甜枣也给了。我皇帝要办一件事情,你们还不同意?

不过,这些官员的心中很快就开始冷笑了起来。

呵呵……

想在我们面前玩这一套,没门儿。

我们工资要涨,海禁照样不能开。

我们就是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让你这个皇帝知道我们的实力,以后更加依赖我们。

反正给我们钱我们拿着,想从我们口袋里掏钱那是不可能的。

官员们反应了过来,一个个又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他们彼此对视了一眼,一场真正的战斗要开始了。

接下来,看我们怎么拒绝这个皇帝吧!

我们就是这么不要脸,怎么了?怎么了?

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碾压皇权。怎么了?

吏部尚书出列说道:“陛下,虽然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好,祖宗之法有时候可以修改。但是,海禁不能开啊!

我们沿海地区常有倭寇骚扰,开了海禁之后,倭寇就更加猖獗了。开了海禁,对于沿海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啊!所以海禁万万不能开呀!”

又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是的,陛下。先皇为什么禁海?就是因为害怕前朝余孽和倭寇互相勾结,动摇我大明江山啊!开了海禁,对我大明大大不利啊!”

“陛下,我们大明本就以农为本,开海禁是重商轻农,是本末倒置,对我大明发展,大大不利,是亡国之策啊陛下!”

大臣们一个个站出来,口若悬河,颠倒黑白,鸿篇大论,引经据典,阐述开海禁的不利因素,说得那叫一个唾沫横飞。

看得直播间的网友们差点没气死。

〖这帮该死的家伙,给你们涨工资的时候你们那样说,现在又这样说了,这变脸的速度还真快啊!〗

〖谁说不是呢,朱棣就不应该给他们涨工资。这帮不要脸的家伙,气死我了。〗

…………

直播间里,网友们一个个都骂翻了。

但是朱棣却是坐在龙椅之上,悠悠然的嗑着瓜子。久不久还喝上一口小酒。那叫一个美滋滋。

朱棣等他们一个个说完,口水都说干了。

这才悠悠的问道:“都说完了吗?”

众大臣顿时一阵无语。

朱棣见他们不说话,这才疑惑的问道:“你们在这里说了半天,说的都是啥?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开海禁了?朕今天上朝以来,有提过海禁这件事情吗?”

啊?

众大臣集体懵逼。

不是要开海禁吗?

好像,今天朱棣还真没说过啊!

这这这,他们在这里说了半天,白说了?会错意了?

不是,你特别召开了这一次大朝会,不说海禁?这怎么可能?

你这玩的又是哪一出啊?

文臣们感觉他们出尽全力挥出的一拳却打在了棉花上,憋屈的难受啊!太难受了。

朱棣悠悠的说道:“没有错,今天不说海禁的事情。朕今天召开这一次潮会,主要是解决吏治的问题,也就是你们俸禄的问题的。”

真的只是为了给我们涨工资?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朱棣放下了一片瓜皮,擦了擦嘴,这才说道:“好了,俸禄的事情说完了。下面这件事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

吏部记录一下,以后沿海出身的官吏,就永远留在沿海当官。而那些不是沿海出身的官员,就永远留在内地当官。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本地人才最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够因地制宜,作出最优的决断。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好,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吏部调整一下,从明天开始实行,把内地的官员全部调回来,沿海出身的官员也全部调回去。”

“什么?”

众官员,顿时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