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沿着汉江逶迤而上,秋水时至,航行摇摇。一路之上因无宛娘相伴,伯牙顿感左右空落落的,亦无心观览山川形胜,两岸风景,正所谓意兴阑珊,索然无味。
想他此番奉使出往郢都,虽有负魏王重托,未能说服楚王合纵抗秦;然则毕竟龙潭虎穴,连人带琴全身而退,却又是不幸中之大幸!想那魏王亦还算是豁达明理,必能体谅此中曲折,于是伯牙心中又稍感释怀。
伯牙一心所念的,仍是举家南迁归楚之事。一路上思来想去,只恨不得早日解脱这宦海生涯,早日与贤弟妹重新聚首,从此归隐山林,不问天下,岂不快哉?
念其夫人梅姬虽贵为金枝玉叶,却一向贤良淑德,想必定能夫唱妇随,从其南迁;然而又忧其锦衣玉食惯了,一旦远离父母家邦,何以安心葛衣粗食之寻常生活?又兼他一双儿女尚未成人,亦何以服此南国水土?心念至此,伯牙仍不免愁肠百结,不免思前虑后。
不觉大船又行了几日,算来早已出了楚国地界。心事浩茫之间,只见沿途满目萧瑟,那秋风也日紧一日。伯牙思归心切,只道是于此乱世之时,原只须合家相安无事才好。
这一日,大船靠近一水陆码头,伯牙就要舍舟上岸,也好放这大船原路折回郢都。伯牙千恩万谢,别过了众位水手,便归心似箭,与那随从卫士一路披星戴月,晓行夜宿,少不得又是乘车骑马,直奔魏国大梁而去!
遥望大梁夷门将至,却见沿途逃难百姓蜂涌而来!伯牙等人大惊失色,方知那秦军已于近日灭了赵国,破了邯郸,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锋荡平了韩魏二国!那秦将王翦挥师攻破大梁之日,魏王令王子王孙全都服毒死节,随后也拔剑自刎!仓惶之间,君臣死的死了,亡的亡了,就连那王妃如姬,也不堪城破受辱,据说亦是举身赴火殉国了!
随从卫士闻讯,顿时一哄而散!唉呀,这可如何是好啊?伯牙心忧如焚,我夫人梅姬呢,我那儿女们呢?他什么都顾不得了,急忙入城去寻找自己家眷。可是大梁已一片火海,王公府邸早成焦土废墟,哪里还有夫人梅姬踪影?哪里还有他一双儿女的笑声?
顷刻间国破家亡,伯牙发疯似地在废墟中寻找家人的踪迹,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寻得一只染血的土埙!这埙乃南国楚人所独有的六孔古乐,以粘土烧制而成。伯牙如获至宝,将这土埙捧在手上,揩去污淖,然后又捧至唇边轻轻一吹,竟还有声呜呜然!
这只土埙原是做父亲的亲手为孩子制做的玩具,吹起它,儿女的笑靥不禁重新浮现伯牙眼前!这令伯牙坚信,夫人儿女定然都还活着,就在红尘之间的什么地方!
于是他吹起这只土埙,走遍大梁每个角落,去找寻他的家人。伯牙吹出的埙声深沉低回,呜咽若诉,他想,他的家人一定熟悉这独特的埙声,只要他们听见了他的埙声,就一定可以阖家团圆的!
从此,三晋大地出现一个专心吹埙的疯乞丐。疯乞丐披头散发,衣衫褴褛,不说也不笑,无思也无虑,有人给吃的就吃上一口,无人给也不讨要,只是不停地吹着手中那埙;不管是日出日落,也不管是风霜雨雪,只是呜呜地吹着那埙!
那疯颠乞丐吹着土埙走遍了魏国,走遍了韩国,也走遍了赵国;他吹过了冬天,吹过了春天,又一直吹进了秋天。谁都不知晓这个形单影只、神情呆滞的疯乞丐吹的是什么曲子,更不知晓他便是名扬天下、技惊四海的琴之圣手伯牙!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日,伯牙来到一条小河边,小河曲折蜿蜒,不知流向何方。河边空旷无人,只在不远处有位老渔父曲膝盘坐船头,一边用酒葫芦啜着他的酒,一边悠闲地执杆垂钓。
伯牙实在太累了,他在河边青草地上坐了下来,仍呜哩哇啦地吹着他的埙!
“喂!我说你这花子!又是疯又是颠的,吹的什么玩艺儿呀?将我的鱼儿全都吓跑啦!”——那老渔父不满地嚷了起来!
伯牙却不理不睬,犹自旁若无人地吹着那埙!
“喂!问你话呢!你究竟何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那老渔父又是一声断喝!
“我是何人?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伯牙突然浑身一激泠,一缕光亮倏地照亮他那昏噩浑沌之心!
伯牙停下手中埙,起身走近那渔父,指着河水又没头没脑问了一句:“敢问这位老丈,此河可有什么名号么?”
“名号?无名之河,要甚名号?你以为是你么!”——老渔父反讥他一句。
“哦,无有名号。”——伯牙点点头,又问:“不知这无名之河流去何处?”
“流去汉江!你这人怎的这般啰唆!”
“流去汉江?”——忽如那电光火石,伯牙这才想了起来,汉江之口不是有座大坟山么?大坟山下不是有座钟家村么?那里不正是贤弟妹一家的隐居之处么!
伯牙眼里放出光来:“对呀对呀!我不是无亲无故,不是孑然一身啊!妻子儿女没有了,我还有贤弟妹啊,他们不就是在楚地汉江口钟家村,正盼着愚兄举家南迁呢!”
“什么贤弟妹?什么愚兄?还什么举家南迁哩,你这花子说的是甚疯话?”
“哎呀老丈呀!你行行好,就用你这船,送我去汉江口、钟家村好么?”
“什么?你要我用这条小船,送你去汉江口、钟家村?可是,你这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啧啧啧,我且问你,你可有银子么?”
“银子?”——伯牙抱歉地笑笑,又拍拍身上:“我没银子,真没银子,只剩这埙了!”
“埙?谁要这劳什子!我只要银子!“——老渔父不屑地推开他手。
可是伯牙摸遍全身,再也找不出丁点值钱之物了。忽然,他的指尖触到一块贴身玉珮,他想起来了,那还是出使楚国之际,梅姬夫人亲手系在他项上的护身之玉!
伯牙使劲揪下那玉珮递过去,又苦苦央求道:“行行好吧老丈!喏!我只有这块玉珮了,不过这是块好玉,值好多好多银子哩!”
老渔父将那玉珮翻来复去看了看,这才装入囊中,又朝伯牙微微一笑道:“这么说起来,你这花子也是落难之人么?罢了罢了!看你可怜见的,若是旁的渔家,才不稀罕这破玉呢!快上船来罢,那楚地汉江口,距此又何止千里?我这小船,少不得要十天半月哩!”
伯牙上得船来,老渔父将手中酒葫芦递去道:“先啜几口,暖暖身子罢!”——说来也怪,喝过渔父的酒,伯牙顿觉神清气爽,疲惫全无!渔父收了葫芦,又朝他哈哈一笑道:“好啦、好啦!再不疯啦,也不傻啦!”
伯牙如大病初愈,仍一路无话,只是专心吹他的埙;那老渔父则运浆如飞,一边摇着浆,一边唱起谁也不懂的渔歌;浆起浆落之间,那小船便直如腾云驾雾一般,伯牙只觉耳旁呼呼生风,手中那埙一曲尚未吹完,那小船却早已停在了江汉之滨,大坟山脚下!
伯牙恍恍惚惚上得岸来,正要称谢之时,可回身一看,哪里还有渔父与那小船的踪影?伯牙正暗自奇怪,忽闻山崖之下,林木疏朗之处,又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歌声!
伯牙侧耳细听,辨出那是一伙山野村民正在招魂跳丧。这招魂跳丧之俗,乃上古传下的荆楚民风,居丧七日,族中之人头戴鬼怪傩具,随祭师巫祝闻歌起舞,以歌舞送亡灵远行。
伯牙朝着那伙执绋打幡的人群走去,只见那领头的巫祝口中念念有辞,正击鼓振铃而歌,又踏歌仗剑起舞:
“哟嗬嗬,灵魂不可向东兮,东有蛟蛇鱼龙!
哟嗬嗬,灵魂不可向南兮,南有虎豹长虫!
哟嗬嗬,灵魂不可向北兮,北有貔貅熊罴!
哟嗬嗬,灵魂只可向西兮,西有瑶池圣母!”
伯牙不觉心中一动,于是便吹起手中那只土埙,随之跣足散发,兴冲冲地舞进人群,与祭师祝觋一起狂舞起来!直舞得三魂如痴,七魂如醉!直舞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伯牙舞得正酣,蓦然听见空山之外又传来一阵熟悉的琴歌之声!那歌声好熟悉呀,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曲子也好亲近呀,亲近得如同自己的孩子!……
伯牙又循声找去,却分明看见林中隆起一座黄土新坟,一位腰裹麻布、头缠白巾的女子,于那祭台之上,正顾自哀哀弦歌抚琴。那琴声凄婉如诉,另有一位女子更是泪流满面!
伯牙心中又是一动,近前一看,只见碑上赫然镌有“钟期之墓”几个大字!猝然看清了墓碑上那字,伯牙顿觉天旋地转,不由得大叫一声,身子向后一仰,立时昏死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伯牙这才悠悠睁开双眼;杏姑见伯牙神智清醒了,不由得放声哭诉道:“大哥怎的今日才来呀?自大哥去年离去后,钟郎便日日登高北望,望穿秋水,哪知竟忧思成疾,汤水不进,不想七日前,一命归天了呀!”——说完又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伯牙早已哭倒在墓碑之旁,手抚着墓碑涕泗滂沱,声泪俱下:“贤弟呀,你何不再等等伯牙啊!实指望与贤弟琴曲相知,共度余生,不想天不怜我,竟摘我心肝,断我心弦啊!”——面对知音之墓,伯牙愈思愈悲,不禁以手戟天,怒极而骂道:“天哪天哪,东皇太一啊!你高高在上,贤愚不分何为神?你心硬似铁,善恶不辨枉为天啊!……”
宛娘杏姑突然见到日思夜盼的大哥,不禁悲喜交加,又心疼地问道:“大哥啊,这一年不见,大哥因何变成这般模样了啊?夫人与孩子们呢?他们没与大哥一起来么?”
一提起夫人与孩子,伯牙忍不住泪如泉涌!宛娘得知大梁凶讯,更加伤心不已,她捧起祭台那面琴呜咽道:“哥哥走了,我取来这琴,原想替老师祭祭我哥哥,不想一曲高山流水,果真引来了大哥啊!大哥啊,如今亲人们死的死了,亡的亡了,就请大哥用此琴再抚上一曲高山流水,权当是送我哥哥、还有夫人孩子一程罢!”
杏姑含泪接过琴来,捧与伯牙大哥道:“妹妹知道,此琴原为杏花村中一截雷劈火烧的朽木,不想竟成就了大哥琴圣之名!而今我那苦命的钟郎去之未远,听琴如见大哥之面啊!还是请大哥再抚上一曲高山流水,以慰钟郎在天之灵罢!……”
琴声哀哀,如凄如怨;琴声渺渺,如悲如泣!一曲弹罢,琴师愈加气结:“心声无人再知,此曲奏与谁听?绝技无人再赏,此琴留有何用?”——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又涌了出来,不觉点点滴滴,洒满衣襟:“如今知音已死,心弦已绝,从此天下不复再有此琴矣!”
杏姑犹自惊讶,只见伯牙双手举起琴来,向那祭台之上猛地一摔,便将那一面凤凰神琴,生生摔得粉碎!可惜那被视为天纵神器的凤凰琴,顿时玉轴抛残,金徽零乱,连同琴曲琴韵,一起迸散于楚天汉水之间!
家在何处?国在何方?生有何欢?身又何恋?面对知音坟前那一地残琴碎片,伯牙忽而又抚掌大笑,随后便飘然远去,连那宛娘杏姑亦莫知其终!……
不知过了几朝几代,几世几劫,沧海桑田,丘墟垄亩,江汉之滨已渐成舟楫往来,人烟稠密之地;那大坟山也早已演化为汉阳龟山,汉阳龟山又因河水改道,移至汉水之南,然而伯牙破琴绝弦,以谢知音的故事,却代代相传,令后世之人频频回首惊望!
又不知过了多久,亦不知是何方人士,于那龟山脚下,伯牙碎琴绝弦之处,筑起了一座清幽如梦的琴台园林。每逢上元寒食或是中秋月圆,总有人来此追思凭吊,伤时怀古。只因园内多有墨客题诗,骚人留赋,世人称之为汉阳古琴台,便一直相沿至今!
今日汉阳古琴台,浓荫蔽日,曲径通幽。游人于此踏青赏景,寻踪追贤之时,每每总能听到从中传来的悠悠琴声。有人说,那曲子便是其后楚国宛娘传下的“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