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玩楚国人,我们是专业的

耍你没商量

晋楚争霸期间,晋国和楚国发生故事,只能出自战场上。

在晋楚刚接触没多久的时候,国际局势变动很大,主要是那帮跟班的小弟会随时转换阵营,而为了抢小弟,晋楚之间就要经常发生接触战。在著名的大规模战役城濮之战打完后,晋国又就许国的归属问题向许国发难,带领陈、郑二国前去伐许。小小许国,连郑国都打不过,哪里用得上晋国这尊大佛,显然,晋国人是针对楚国来的。

楚国也不示弱,尽管前面打输了仗,主帅也被迫自杀了,但为了保护小弟,他们迎难也要上。楚国总理带兵出门,直扑陈、蔡两国,为什么楚国人要略过郑国去蔡国?柿子要挑软的捏,郑国怎么说也是排得上号的国家,战斗力虽然无法跟楚国抗衡,可打起来毕竟费劲,蔡国就好办多了。

果然,楚国大军一到,陈、蔡马上举白菜投降,和楚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人说,陈国不是正跟着晋国在打许国么?国内投降,跟着晋国的那一部分人怎么办?做大哥嘛,就要有小弟会临时叛变的觉悟,所以,晋楚基本不会因为小弟们被兵临城下无奈地更换阵营而生气。

晋、陈、郑联军听说楚国的迂回战术,当即放弃许国,跑去找蔡国的麻烦。为什么又是蔡国?因为,陈国虽然也当了叛徒,可人家这趟欺负老许至少出人出力了,目前还跟在军中,他们的投降至少被逼无奈,蔡国呢,纯粹就是毫无原则的墙头草。

楚国人还没走远,听说刚收回的小弟蔡国又被晋国人围了,当即调转车头,要去解救蔡国。当大哥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小弟时英勇挺身的姿态。就这样,原本不想见面的两个国家,在蔡国福晋相遇了,双方在泜水两边对峙。

晋国的统帅是一个叫阳处父的大夫,楚国的则是新任总理斗勃。

双方一见面,谁是怂包立现,阳处父以前管的一直是外交礼仪方面的工作,对战场真是没经验,此次遇上的又是强硬的楚国,虽然前面有城濮之战胜利的余威加持,他也还是不敢冒险和楚国人正面接触。于是,脑子活络的阳处父想了一个主意,邀请楚国人过河来决战。阳处父派人对斗勃喊话说:“你过来呀。”当然,外交家的文辞没有这么强硬,而是十分谦恭的:“文的方面来说,我们不会欺负顺从我们的人,武的方面,我们也不会躲避仇敌。所以,你要是想开战,我准备退三十里给你们过河,然后我们再约时间开打。要是你们不想来呢,就原地等我缓口气,我是长途跑来的,等我们休息完了,再渡河去跟你们决战。”

斗勃是个急脾气,听完话当场就要命令大家过河,一旁的人赶紧劝:“老大,你忘了泓水之战‘半渡而击’吗?晋国人向来是大忽悠,不讲信用,他说退三十里,万一根本没退,而是埋伏起来,等我们过河走到一半,他们就发起进攻,我们就死得很惨了。不如我们退三十里,让他们过河来会我们。”

斗勃一听,有道理啊,毕竟之前与宋国泓水之战“半渡而击”的事,就是自家楚王干的,相信狡猾的晋国人一定也会这招。于是,斗勃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地,欢迎晋军渡河。

见楚军后撤,阳处父得意地笑了,对晋军宣布:“你们看你们看,楚国人怂了,他们跑了!”既然楚国人都遁走了,晋军自然没必要继续待在这里吹西北风,阳处父当即宣布全军回家。

比冤屈,窦娥都不配上榜

楚国人大退一步后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和晋国来一次正面战役,谁知道,一大早起来,发现河边一座营地也没有,哪还有什么晋军的踪影。斗勃知道自己被耍了,只好带着军队回国去了。作为一个老实人,斗勃并没有一路宣布“晋师夜遁”,只乖乖认栽,承认被阳处父忽悠了。谁知道,回去后,大难也紧随其后。

当初,楚成王要立太子的时候,看上了长子商臣,就问斗勃有什么意见。斗勃觉得,楚成王老婆多,孩子多,如果活得长,以后一定会更偏爱年轻的老婆生的小儿子,现在就立太子,到时候一定会引发内乱。而且,商臣这个人从小就不是善类,做事比较残忍,他一向看不上,当即就否认了,还说了一堆商臣的坏话。不过,楚成王是个固执的人,他的做事风格向来是“尽管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不听你的”,征求完意见,又不肯采纳意见,而是继续立了商臣为太子。

这样一来,斗勃反倒里外不是人了,被记在了太子的小黑本上,成了要划掉的敌人。这次空手而归的消息被太子商臣得知,马上跑去找楚成王告黑状,说斗勃是收受了晋国的贿赂,故意不跟他们打。商臣还添油加醋地提了城濮之战的失败,这次又这么没面子,真是楚国的奇耻大辱呀,而斗勃就是造成我们受辱的人!

楚成王一听,对呀,前耻还没血,又在战场上逃避敌人,传出去楚国岂不是要喜提“怂货”头衔?当即大怒,命人把斗勃叉出去杀了。和晋国的两场战役,楚国死了两任总理。

不过,害死斗勃的阳处父,最后也没得到好下场。

当初,晋文公死后,晋国的内政班子也随之更迭,晋襄公打算让表叔狐射姑当中军元帅,赵盾做副帅。在一次阅兵仪式上,阳处父竟然不听命令,私自掉包了晋襄公的命令,宣布让赵盾当中军元帅,狐射姑为副帅。狐射姑知道后,对阳处父恨得牙痒痒,特别是后面在晋国的内政上,赵盾总是压他一头,处处不能顺心如意,这一切的原因,狐射姑都把他记在了阳处父头上。因此,在一次和赵盾扳手腕失败后,明知自己在晋国没太大立足之地了,狐射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先把阳处父解决了。

最后,史书对此的记载,是“晋杀其大夫。”意思是,这是晋国的行为。这是因为,阳处父结的虽然是私怨,却是因为他乱改诏令,招致了自己的结果,所以,杀他这件事,完全符合晋国官方的操作。也就是说,他的死,在史书上的盖棺定论中,并没有可惜之处。

《史记》原文: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