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针对和谈相关准备(10)

春秋战国时期,游牧部落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他们时大时小,此消彼长,被统称为“戎狄”,匈奴就是其中之一。及至战国后期,以匈奴为代表的这些游牧部落、部族逐渐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为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据王国维考证,昆夷、猃狁、荤粥、鬼方等名称基本上都是对匈奴先民们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说明匈奴正是由这些游牧部落为主干,不断吸收其他人口成分而形成的。匈奴民族的形成,结束了过去北方草原诸多游牧部落、部族独立发展的历史,此前散布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也形成了百川归海、汇于一处的局面。因此,匈奴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数千年来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匈奴游牧政权的建立和匈奴民族的形成,又使匈奴有足够的力量去征服周围更多的游牧部族。匈奴立国后,冒顿单于东征西讨,“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此后,又征服了居于北方的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族。公元前2世纪70年代,匈奴右贤王用兵西域、中亚一带,征服了月氏,“定楼蓝、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空前的大统一,形成冒顿单于所谓的“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的局面,匈奴政权的统治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亚草原。活动在该地域内的各游牧部落、部族在匈奴政权的统治下,消除了以往彼此之间的壁垒,获得了在相当大范围内相互交往的必要条件,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形成了空前规模的交流。伴随着这种大规模交流而来的,则是以前各自孤立发展的游牧文明互相交融,迅速发展,更多的游牧文明要素和更丰富的游牧文明成果融入匈奴人的游牧文明,这样匈奴又成为了这种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游牧文明的当然代表。

匈奴是非常典型的游牧文明。其社会经济基础是游牧业,即“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匈奴“贵种”诸王“各有分地”,属民们的游牧只能在“分地”的范围内进行。在较为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匈奴人发展了相当发达的游牧业。但游牧经济的先天不足存有脆弱性及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匈奴社会经济必须辅之以狩猎、产品交换等活动。史籍中记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这反映出狩猎业在匈奴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同时,匈奴社会中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匈奴人的商贸活动则尤为活跃,不仅在匈奴社会内部以及与东胡、西域、中原之间进行,同时还通过西域与中亚、罗马帝国发生了间接的贸易关系。其中尤以与西域、中原的贸易规模大、重要性突出。匈奴人的宗教信仰带有明显的萨满教特点。据记载,匈奴人“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有巫者,出兵必占吉凶,敬仰天地日月,有崇拜偶像的习俗。

匈奴的文明,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在现代社会前较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中国北方良好的草原环境对于中国,甚至全球的意义我们还未曾完全揭示出来。匈奴所居住的地方最适宜的经济形式就是游牧生产方式。西汉时期就有人指出:“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意即阴山和河套一带是匈奴民族依山(阴山)靠水(黄河)在此生息繁衍、猎牧为生的“苑囿”和“治作弓矢”的军事手工业基地。

匈奴驻牧时期的中国北方,全都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间或有疏林荆棘分布,西起今自治区极西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部的合黎山、北大山、龙首山,包括今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及焉支山),腾格里沙漠东端的贺兰山,河套以北的狼山,以及乌拉山、大青山,直到大兴安岭西南的山地丘陵区,到处森林蔽野,禽兽出没,被匈奴游猎民当成制造穹庐、毡车、弓矢、鞍勒的原料取给基地而射猎游牧其间。

在这里需要给你们补充说明的使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此后,离散的匈奴又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中国史籍上渐趋消失。《史记》一书不仅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也将秦人、楚人、吴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说成是炎黄子孙。司马迁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也有人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还有人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至汉代,“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统一塞北部族。塞种,是源自中亚的东伊朗语族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与匈奴、康居、乌孙、大宛习俗相同,“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自月氏王被匈奴所杀,大月氏西迁,在印度建立贵霜王朝。考古发现的北方匈奴墓葬有很多处,内蒙古境内较重要的有杭锦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沟,陕西境内有神木县纳林高兔,新疆境内有托克逊县阿拉沟等处。这些匈奴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装饰品,重要的是首饰、剑鞘饰、马饰或带饰,如项圈、耳坠、串珠、冠饰以及各种动物形饰片或饰牌,没有任何器皿。这些饰片饰牌均以草原上常见动物为题材,如牛、羊、马、鹰、狼、虎等。反映在装饰图案上就是奇异的动物文饰,多为动物斯咬的景象。还有鹰首狮身的格里芬神浮雕,不管是西亚格里芬兽还是塞种人的再或是匈奴人的,都呈现类似造型和修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