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个文翁文郡守也想到了利用长江水运组织蜀郡的商人发展贸易这个方法,瞅着架势搞得还很不错。想到这里,刘从戎跟随他而来的那个偏将先走,咱们过去看看蜀郡的商人都运来了什么东西。由于从秦末以来到现在蜀郡都没有发生过战争。所以通过汉朝急忙百年以来的修生养息政策,蜀郡现如今变得是格外富有,其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和苏浙一带相媲美。
西汉时期,蜀郡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四川盆地的自贡和临邛(今邛崃)所产蜀锦和井盐品质极高,这促进了四川盆地的贸易往来,使得蜀地变得更加富裕。井盐的生产不仅满足了当地的需求,同时也为蜀郡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此外,蜀地还盛产桐油和丹砂。桐油主要用于制作漆器,而丹砂则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这些产品的生产不仅展示了蜀郡在化学工业和手工艺方面的先进水平,也反映了当时蜀郡经济的多样性和繁荣程度。当时畅销全国的锦漆铜铁,均是出自蜀郡的主打产品。历史上四川就因地势险峻、群山围绕,让世人望而兴叹,但勤劳勇敢的蜀人从不缺乏开拓的勇气。秦汉时期,随着郫、捡两江水道的疏浚以及丝绸之路的凿通,天府之国与外界之间关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绵延不绝。从漆器到蜀锦,从铜器到铁器,这些东西都凝聚着蜀人智慧与创造的“成都制造”,也正是成都“万商之渊”美名的最佳例证。下面,我就给诸位说下蜀郡最有名的这四样东西:
一、锦
西汉扬雄《蜀都赋》曰:“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流光溢彩的蜀锦,历来为人们争相购买。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部提花织机模型,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实证了汉代蜀锦织造业的发达。
二、漆
蜀地盛产生漆、丹砂、桐油,生产漆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在商周时已经有较高水平,而秦汉更是达到鼎盛。成都制造的漆器以仿铜礼器和日常生活用器为主。现代出土于老官山汉墓,漆木案、漆耳杯,华美悦目轻巧耐用,展现了蜀地在手工艺等方面的精湛技艺和高水平。除了民间用具,一些漆器“奢侈品”也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更为轻便美观,而且采用了描金、戗金、堆漆等装饰手法让漆器更为美丽,更有甚者,将金银、玛瑙、玉石、珍珠、水晶等贵重物品镶嵌其上,可想其富丽华贵。《汉书·禹贡传》记载:“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此处的金银器据考证指的就是在器物口部或耳部镶贵金属构件的名贵漆器——釦器。
三、铜
除了轻便的漆器,坚固耐用的铜器也十分流行。成都平原的冶铜业历史悠久,到西汉初期,铜车马器和各种铜日常用具更是普及开来。这种被称为“洗”的器物是用以盛装酒、汤的容器。这件铜洗内底部铸“蜀郡作造羊”五字铭文,表明其为蜀郡所造。另一件标有“蜀郡”的则是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藏的“蜀郡”铜镜,带有“蜀郡”铭文的铜器在全国各地等地均有发现,也证明了汉代蜀郡铜器制造业之兴盛与行销范围之广泛。
四、铁
同样发展蓬勃的还有冶铁业。秦并巴蜀后,将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蜀地,并设置铁官,鼓励私营,蜀地冶铁业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铁器制造基地。汉承秦制,在成都及临邛(今邛崃)、南安(今乐山)和武阳(彭山)设置铁官。至西汉中期,成都的铁器已在生产生活中全面普及,不仅促进了水利、农耕、交通以及其他手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大量输出,为天府之国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铁锸,可翻地起土,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地区,都发现了钤有“蜀郡”“成都”“蜀郡千万”“蜀郡工官”等铭文的铁器,表明蜀郡生产铁器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流通到西南地区。特别是到了东汉时期蜀郡冶铁业跨越式发展,百炼钢技术已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
除了上述产品,蜀郡还有其他重要的经济活动。例如,冶铁也是蜀郡的重要产业之一。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一家是冶铁世家,他们以冶铁致富,显示了蜀郡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西汉时期的蜀郡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精湛的手工艺技术,生产了包括蜀锦、井盐、生漆、桐油、丹砂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不仅丰富了蜀郡的经济结构,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这里,先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汉时期巴蜀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两汉、三国,是巴蜀手工业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新的手工业部门,如冶铁业、制盐业等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部门也有了空前发展,如冶铜、纺织等。这一阶段,巴蜀地区的手工业生产,虽在少数部门曾以官营为主,但总体上仍以私营、分散为其生产的基本特征。
一、冶铁业
秦入蜀前,巴蜀铁器量少质劣,且多为铜铁合铸,冶铁尚未发展为单独的手工业部门。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占发现来看,从秦入蜀至三国蜀汉,是巴蜀铁器的初兴及普及阶段。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段:秦统治期间为第一阶段,普遍用铁与铜铸兵器,铜为柄把,铁为锋刃,同时铁斧,铁削、铁三脚架等手工工具和生活用具迅速普及,出现少数铁农具。西汉初期为第二阶段,在兵器领域出现剑、戟、矛等纯铁器,铜兵器大幅度减少:在手工业领域和生活用品方面,铁器进一步普及,一些传统用铜的小件器物如刻刀、针等,基本上被铁器取代;在农业生产领域,铁犁、铁镰、铁锄、铁镭等器物的使用日益广泛。西汉中期至蜀汉为第三阶段,铁器在兵器、工具、农具、日常生活用具诸领域全面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在普及铁器的过程中,巴蜀的一些边远地区也发展得很快。考古工作者在理县佳山的秦至西汉初期石棺中,发现大量釜、鳌、三足架、斧、镭、镰、锋、凿、钻、锥、削、刀、剑、镑、镯等铁器。其中,有由蜀郡内地输入的,也有本地生产的。其品种、数量之多,即使在蜀郡内地也很罕见。这与川西高原地区原青铜文化较落后,接受新事物的阻力较小有关。整个两汉时期,蜀郡内地的冶铁业在西南直处于领先弛位,是主要基地。秦及西汉初期,以卓氏、程氏为代表的蜀地冶铁家,“倾滇、蜀之民”,“贾椎髻之民”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