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元春皓齿轻启,其中姿态,真真演绎了什么叫“闭月羞花”,朱逢春不由得多瞄了几眼,心神微动,下意识道:“元春姐姐你真美……啊,我是说,我再讲一遍那故事!”
朱逢春不说话还好,这一开口,元春的脸蛋,更明艳了三分,心跳不觉加快。
太孙怎么能这样……
从一百年前,武宗皇帝二兴大明后,虽然程朱理学的影响有所削弱,随着民生经济发展,呈现出了盛唐时期的开放之态。
但自幼长在荣府,深受大家族规矩教导的元春,还是第一次遇到有男子,这么直白说她美,那种莫名情绪又涌上了心头。
反倒是魏安、戴权,还有春香等,见太孙和贾女史打情骂俏,见怪不怪。脑袋转向一侧,装作没看见,当起了电灯泡。
而朱逢春见情形不对,已主动错开了这个话题,再将石猴出世的故事说了一遍。
《西游记》第一回讲完,慈庆宫的众人们,都有种意犹未尽之感,见了第一批观客的状态,朱逢春就知道了妥了!
《西游记》一出,就等着大卖吧!
是夜,他秉烛拿着元春的笔记,花时间又修改了一遍,确定没有犯什么禁忌。又给朱仲良写了封亲笔信,主要是关乎出书细节。
随之,再亲自用做的纸袋装起来,上面以浆糊封口,朱逢春这才召来戴权嘱托道:“这封物件告诉那采购的人,不得拆开,只要完好送到燕平郡王府,交给府上的朱仲良朱公子,就能得十两银子!”
朱仲良出自燕平郡王府,这事在前两日,朱逢春就让戴权打听到了,毕竟当年燕王朱棣剩下的嫡亲后代,只剩下了一脉。
“奴婢遵命!明日正好是采购的日子,奴婢必将此物妥善交予!”
戴权忙应下,双手接过,就要弯腰离开。
朱逢春的话语,又从桌案处传来。
“小戴子,你觉得本殿下待你如何?”
闻此,戴权一个激灵,偷偷瞧了眼太孙,发现太孙的目光有些摄魂,心里所想,仿佛无所遁形,这比李公公的目光还要锐利。
戴权忙低头,认认真真道:“自入慈庆宫以来,只有殿下把奴婢当成了人!”
戴权说的是心里话,无论从日常行径,还是言语上讲,太孙对待他们这些内侍,不像其他主子,当做家奴,或羞辱,或无端打骂。
而从气质上讲,在慈庆宫快两旬了,太孙给他的感觉,那就是有几分玩世不恭,又有深谋远虑,让人忍不住信服。
无论以前宫里,关于太孙的传闻如何,于他看来,太孙委实是个好主子!
像中秋节这一应事,他脑子灵,前几日合计了合计,顿时惊叹,太孙行事,看似无意,实则有意,一举打开了局面。
跟着这样的主子,有风险不假,只要把握住了,同样有大前程!
朱逢春站起身来,走到戴权面前,看向面前的太监,那张脸上,一时露出不属于年龄的威严和冷静,道:“好,你明白就对了!今天我要说的是,不论你来慈庆宫前,有人给你说过什么话,交代过什么事,以后你只能忠心我一人!以后我有一碗肉吃,绝对不会落下你,懂吗?”
戴权啪的一下,跪在了地上,头紧挨着地面。
“懂,奴婢懂!在奴婢来殿下身边前,那冯公公就嘱托,让奴婢隔几日去汇报殿下之事,奴婢不得不,但说了都是一些小事!自今日起,奴婢只忠于殿下一人,殿下让奴婢往东,奴婢绝对不往西!”
“起来吧!我信你!”朱逢春轻轻点头,这戴权还挺懂事,晾了这么多天,趁着今夜,打开这层窗户纸,他也是有深虑的。
戴权比魏安灵活,脸上能藏住事。既然要发展宫外这条线,在宫里认识人颇多的戴权,就可以充当中间人,帮他料理。现在计划已经开始,也是收心摊牌之时。
戴权起身后,朱逢春又道:“以后宫里,有哪些你认识的人,暗地里,该联络的,就联络,关系不能断了。要是需要花银子,就让人去找我那皇侄朱仲良,平日冯公公那里,你知道该怎么汇报……”
“是!”
又交代了二三事,等着戴权离开,朱逢春这才重新坐到椅子处,将近些日子所做之事,重新复盘一遍,确定没有大的遗漏。
吾日三省吾身,以便查漏补缺,这也是他在前世就养成的习惯。
……
第二日,太阳照常升起。
一大早,也就巳时三刻,总管太监李昌顺就来了慈庆宫。
来的目的,不出意外,正是告知朱逢春,过两日后,可往宗学进学一事。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也标志着,曾对慈庆宫形成的禁足令,不复存在!
朱逢春也终于恢复了太孙本有权利,比如自由出入慈庆宫。
看似一小步,但对朱逢春而言,却是前进的一大步……
时间一晃,到了两日后。
外面天色黑糊糊,距离卯时还有两刻钟,朱逢春端比平日要早起一刻钟。
不错,今日正是朱逢春往宗学进学的第一天!
于春香等人的服侍下,这边穿衣洗漱跑步,又吃过早食,天已大亮!
待接过了元春按他要求,亲自裁缝的书包,里面还贴心放着一个香喷喷的香囊。
朱逢春心里暖洋洋,元春真是心灵手巧,考虑周到,娶妻当娶贾元春!
只是见太孙要去皇室宗学读书了,这些时日,朝夕相处,一直教导的元春,心里有些空落落……
临出慈庆宫时,朱逢春瞧见元春的不对劲,他三步一挥手,面上依依不舍道:“元春姐姐,还有你们,都别想我,本殿下还会回来的!”
这般模样,看得来接应的太监们,嘴角抽搐。
太孙去读书,又不是上法场,怎么弄得生离死别一样?
噗嗤!
反倒是元春开心笑了起来。
而等朱逢春坐着步辇,走了一会儿,明显感觉到,这路径往东面拐去了。
原来从武宗开始,皇子皇孙的具体学习之地,就搬到皇帝眼皮子底下,于乾清宫东南庑西向,勤读院。
按照武宗传下来的规矩:诸皇子皇孙年六岁,入学就傅,并由翰林院挑选讲师,负责教导。而太子(太孙),先同诸皇子一道于勤读院启蒙,十岁后,才会于文华殿,由詹事府等机构更具体的教育。
学习内容上,除了启蒙书籍,还有《皇明祖训》、《孝顺事实》,《大明纪实》以及《四书》、《五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