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技术项目

国家高技术项目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计划,并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由项目单位具体实施的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国家高技术项目按项目主要目标可分为高技术研发项目、高技术工程建设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按项目组织部门的层级,可分为国家级项目和行业与地方项目。

1.高技术研发项目

我国国家高技术研发项目主要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也大部分是高技术研发项目,这三大科技计划构成了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也称为主体计划。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973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863计划”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863计划”最初设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目前已扩展为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10个领域,领域内设置专题和项目。专题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项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形成战略产品原型或技术系统为目标。

1986—2005年20年间,国家累计投入“863计划”330亿元,“863计划”发表论文12万多篇,获得国内外专利8000多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信息网络、深海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天地观测系统、海洋观测与探测、新一代核反应堆、超级杂交水稻、抗虫棉、基因工程等方面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2.高技术工程建设项目

高技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建设高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包括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1)大科学工程。大科学工程指大科学装置建设工程。大科学装置可分为三类:一是为特定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目标建设的专用研究装置,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神光装置和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二是为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的,具有强大支持能力的大型公共实验装置,如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及上海光源;三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的重大基础科学技术设施,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飞机、长短波授时系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

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以国防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大科学工程建设,其标志性成果是“两弹一星”。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科学工程见表1-11。

表1-1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科学工程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下同。

“七五”期间,我国建设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十大科学工程,并取得了“τ—轻子质量的精密测量”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九五”期间,先后启动实施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HT-7U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等5项重大科学工程。“九五”、“十五”期间大科学工程建设投资增加到近40亿元。到“十一五”前,我国大科学装置累计投资53亿元,建设设施34个,涉及时间标准发布、遥感、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同步辐射、地质、海洋、生态、生物资源、能源和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科学工程建设情况见表1-12。

表1-12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科学工程建设情况

续表1-12

“十一五”期间,我国进一步加强大科学工程建设,国家计划投资60多亿元,相继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子午工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中国散裂中子源、强磁场实验装置、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12项大科学装置。

(2)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到2009年,我国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3.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6〕43号),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类别和范围进行了规定,共计5类,包括:

(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化项目”),是指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研制开发项目”),是指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是指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技术中心项目”)。

(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升级调整项目”)。

(5)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4.重大专项和专项工程

重大专项和专项工程是国家高技术项目的重要组织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实施周期较长,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1)重大专项。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体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是切合我国国情,国力能够承受。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其中部分重大专项见表1-13。

表1-13 《规划纲要》提出的部分重大专项

(2)专项工程。高技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还有由国家规划和组织实施的专项工程。如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9大专项工程: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音视频产业、先进计算、生物医药、民用飞机产业、卫星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专项工程。这些专项工程都是包括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综合型建设工程。如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工程以建立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国家信息能力为目标,继续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的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建设300个面向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的驻地网,组建若干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实验室,组织关键技术、业务应用、网络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开发和试验,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并推动成为国际标准,实施关键设备、核心器件、关键软件产业化。围绕重要行业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需求,组织实施一系列应用推广示范。到“十一五”末,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商用下一代互联网,基本掌握关键技术、应用技术和关键设备。新材料产业专项工程以满足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开发航空航天和现代交通专用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高温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突破关键信息功能材料的核心制造技术,实现先进半导体、海量存储、平板显示等领域电子信息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开发高性能的光伏、储能、节能等能源材料,实现绿色材料的产业化。形成特种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