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规划编制的内容

根据产业规划的任务和特点,产业规划要完成三方面工作:一是产业研究,二是产业定位,三是规划实施方案。产业规划的报告文本可以根据咨询方的经验和规划主体的要求,设置不同的章节,但以下三大部分内容需要尽可能完整和达到相应的深度要求。

(一)产业分析

产业分析是产业规划的基础,围绕宏观环境和行业趋势的影响,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水平,客观评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找准起点,为进一步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产业研究重点要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情况、产业政策、自身优劣势等内容作系统的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产业规划所关注的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竞争环境分析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内容中,行业环境分析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与规划方案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宏观环境关注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在产业规划中,竞争环境分析主要是从区域经济差异化角度切入,以寻找比较优势。

在宏观环境分析中,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行业发展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颁布的方针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等因素。法律环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的执法机构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要关注全球或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通常衡量经济环境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物价水平、消费支出分配规模、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利率、通货供应量、政府支出、汇率等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经济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技术环境,是指外部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应该注意的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要着重分析对行业发展趋势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要归纳总结影响因素,既要站在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又要站在行业发展的关键点上,不能流于形式。

行业环境分析是产业研究的重点,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行业环境研究要系统分析行业发展的现状情况,市场情况及未来市场预测,行业发展技术动态,产业链上相关行业动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行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对行业环境的总体判断,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对行业规划的影响。例如要编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石化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阶段水平,然后预测主要石化产品的市场,分析技术发展水平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上游能源生产与消费特点对行业的影响,分析行业原料结构和变化趋势等,通过行业分析寻找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行业环境分析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和模型,以更准确地表达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发展趋势。

竞争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产业存在的压力和竞争对手情况,通过案例和对比,进一步分析自身的行业地位及优劣势。

2.内部资源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是对规划主体的自身基础条件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所谓内部资源主要指规划主体本身的现状条件,所能调配和直接使用的生产力要素,以及支撑规划主体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等。

首先要对当地条件有认真的调查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要研究当地产业从历史到今天的变迁过程和历史沿革;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基础、城市能力,历年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产量情况;了解当地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和在建项目情况;了解相关的各级规划目标和要求。对现状情况的充分调查与了解可以使产业规划的基础扎实,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企业的想法,使规划更加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其次,要对规划依托的生产力要素条件进行逐一的分析,主要生产力要素条件包括区位、自然气候、土地、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水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等,要逐一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产业发展依托条件进行适当的评价。

对于资源型产业,要专门进行资源条件分析,包括周边地区一次能源的资源储量、开采能力、资源品种分类,未来资源利用规划情况等。对一些高耗水产业和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规划,要专门分析水资源情况和水资源平衡,水利设施情况,未来当地用水量测算,以及水资源解决方案,包括水权置换,远距离调水方案的可行性等。

要对当地的环境容量、生态情况、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取得现状的指标和未来的总量要求,以使规划满足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总之,内部资源分析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在规划工作中,需认真进行现场调研,经过梳理和系统分析之后,为下一步规划选择打下基础。

3.产业政策研究

对于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编制产业规划时要专门进行产业政策研究。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范指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按政策内容可以归类为: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政策、行业准入文件以及标准规范等。

(1)宏观政策。国家宏观政策涉及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针对总体战略、发展目标、鼓励和限制方向、产业布局等提出相关的要求,是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宏观政策由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下发,包括国家战略及规划,也包括针对行业问题发布的各种政策文件。例如《“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等都是国家发布的政策性指导文件,涉及对行业发展的要求。

(2)行业政策。针对不同的行业,除在宏观政策文件中涉及的内容之外,还有各级主管部门针对行业发展的具体产业政策,细化若干政策要求。例如汽车行业、炼油行业、煤化工行业政策关注点较多;炼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涉及原油、成品油等关键物资,在市场准入、市场管理方面政策干预较多。

(3)行业准入条件。行业准入政策重点规划市场准入和投资准入,国家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员会等陆续发布产业准入条件及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等,政策针对所涉及的行业,提出准入和淘汰规模、技术、质量、能耗等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例如,工信部陆续发布行业准入条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牵头组织启动了百项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编制工作,对行业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产业规划要针对涉及的行业和产品有所研究。

4.优劣势分析

在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优劣势分析或SWOT分析,这是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的归纳和提升,要梳理出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条件,指出产业发展的劣势和不足,在下一步规划产业选择中可以做到兴利除弊,特色化发展。

(二)产业发展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规划的纲领。产业发展定位是立足当地的资源与条件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确定适合的主导产业及培育产业,通过产业的选择、产业发展规模的确定,理清发展次序,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强有力的产业集聚群,使产业具有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产业定位部分需要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产业框架结构关系、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等相关内容。

规划指导思想是表达规划的依据和规划的理念,要对规划对象的未来形象作基本的描述。要有高度和战略眼光,从大的方面把握产业发展的未来。

规划原则要表达规划的关注点,例如市场化、创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规划的原则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规划目标既要有形象目标,更要量化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一般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规划要提出规划的目标时间节点,一般会分为近、中、远期,分别提出各期指标的目标值。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产业规模、生产能力、产量、产值、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指标,具体指标会包括各分类产业的能力产量等指标,也包括科技创新、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人才计划等指标。规划的目标体系会根据规划的类型与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规划编制工作中,要设计切合实际的指标体系,指标也要利于统计和管理。

产业框架结构是重点产业和选择,通过对主导产业的筛选,确定产业发展模式,功能定位,以及重点发展产业。要合理规划各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相反,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总供求失调,削弱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产业发展思路是要梳理出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明确提出规划要完成的重点任务,确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所制定的方案应符合相关政策、技术及标准,更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及能力。

产业布局是安排产业结构的空间结构关系,产业布局体现各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主要支柱企业的区位选择分布。协调原则是各区域功能互补互助,分工合理有序,避免各区域之间因产业结构混乱、服务功能同构等各类问题而产生恶性竞争。以充分体现整体效益、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划理念,逐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合理布局。

总之,产业发展部分的工作是要完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产业发展的模式设计和产业发展的路径设计,确定发展目标、规模、布局、结构、任务、建设时序等关键内容。

(三)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部分要根据总体产业定位的要求,进一步安排具体的规划项目和实施步骤,评价规划效果,提出措施与建议。

为了使规划的理念和方案真正得到落实,在产业规划中要提出规划备选项目。备选项目要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政策的条件下,满足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相应阶段的深度要求;满足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满足技术先进、适用,且有一定前瞻性的要求;满足技术具有可得性及技术贸易的合理性的要求;满足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满足资源节约要求;满足风险规避及工程可靠性要求;满足节约投资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满足盈利性要求等。产业规划中的备选项目可以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产业规划中要对重点投资项目的条件和规划推荐理由进行初步的论证与分析,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条件,资源支撑条件,市场发展趋势、技术来源、公用工程要求、生态和环境影响、项目投入产出情况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要根据近、中、远不同的规划期,分别规划重点项目。对近期要实施的项目,需要提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规划理由,特别要对市场有更加准确的判断,以免造成规划误导。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检查规划内容,产业规划需要进行规划效果分析,将规划安排的各项任务量化后,预估在完成规划后可以达到的各项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各规划期末的经济指标情况,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要对资源消耗量和环保安全指标有初步的估算,对规划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要对实施的风险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包括争取政策支持、协调保证建设条件和资源供应、加大科技投入、吸引人才、加强管理等方方面面措施和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