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上元灯会

(作者在这里,祝大家上元节快乐!我们一起看看明朝时的人,是怎么过上元节的吧!)

正月十四晚上,上元灯会首先在罗家寨附近上演,这一场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蜡烛等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花灯效果好不好,会不会引起火灾等等。

虽然两个上元灯会的场地都选择了水泥路上,旁边也没有木质建筑,但是万一正式灯会时着了火,也不是好玩的。成千上万人陷入混乱,会是一个大危机。

不过,即使这样,朱高煦还是想出了几个措施,尽量减少起火的概率,以及万一起火后的危害。

第一点,就是尽量让每一个花灯之间的间隔大一些。反正这一次参赛的一共也就二十多个花灯,离远点也就是几百米的长度,不能算特别长。这样做,可以减小连锁起火的风险。

第二点,就是在花灯的两侧拉起隔离带,让亲卫站岗,防止有观众进入隔离带。这样做,既能降低因为碰撞导致起火的危险,也能让万一起火的时候,花灯附近没有什么人。

第三点,就是让每个单位的元宵摊位,多准备几桶水,这样不但方便给煮元宵的锅里添水,也能在万一起火时,尽快救火。

只要这次灯会顺利结束,所有参与站岗的亲卫和元宵销售的职工,都能获得一份奖金。

此外,有点私心的是,朱高煦还让建筑队在正式灯会现场北面的空地上,搭设了一个观礼台。说是观礼台,其实也就是一个多层的木架子,就跟后世大家拍摄毕业照时的那种架子差不多。

正月十五申时三刻,上元灯会正式开始。

这是一种民间盛会,所以也就不用搞什么开幕式之类的程序了。

因为冬天盛行北风,这一次所有需要点火的摊位,都被设置在了花灯的南侧,而其他不需要点火的摊位,都被设置在了花灯的北侧。

朱高煦几人带着比较大的三个孩子,还有一些高层和他们的家属挤在观礼台上,周围是负责警戒的亲卫。

随着夜幕慢慢降临,从罗家寨方向,威清卫方向,王家坡方向,还有零散的其他各个方向,都有百姓聚拢过来。那些画卷上,还有前一世幼年记忆里的景象,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巨型花灯大部分都是以动物形象为主的,不过也有一些以植物或者神话人物为形象的。虽然这是罗家寨地区第一次举办大型灯会,但是因为工匠很多,花灯的制作水平还是可以的。

除了巨型花灯本身很出彩之外。一些有头脑的商人,也都显现出了一些才能。

比如,“金聚德”的老板钱多来,他不但出了一大笔银子赞助上元灯会,占据了南面正中比较好的一块地方作为摊位,还提出了可以帮大家免费加热食物这一个业务。

要知道,“金聚德”摊位里边的炉灶,本来可是用来给烤鸭保温的,里边可都是烤鸭和鸭油的味道。而站在他的摊位之前,更是会一直闻到烤鸭的香味。

大家把自己的食物交给他们加热,就肯定要在他的摊位前站一会儿。

如果是某些自己来的成年人,那也就罢了,还能吃到一些混着烤鸭香味的食物,算是白PIAO党的胜利。

但是,如果是带着孩子或者对象来的人,好意思一毛不拔的,还真不多。

关于这一点,钱多来也“贴心的”推出了一些小份菜肴。比如鸭头、鸭脖、鸭掌、鸭胗之类的,这些很受青年女性欢迎;而最受小孩子欢迎的,自然还是鸭腿。

剩下的鸭肉,则大部分被男性买走。

像钱多来这样的商人,还有不少,大家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面赚着钱,一面也丰富着灯会的市场。

而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人的赞助,也让这一次灯会不但没有亏本,反而又赚钱了。

其实,单以这两天的收支来看,钱多来肯定是亏了很多。

但是,在北平目睹了朱高煦的几次操作之后,钱多来就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广告的精髓。只要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东西好,那么就不愁赚不到钱。

而来到云贵后的几次实践和后续收入报表,也一再帮他加强这个认知。

要知道,和后世无处不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宣传不一样。在这个年代,除了口口相传之外,能在短时间之内,给自己的产品、店铺提供大量曝光机会的途径,并不多。

罗家寨日报是一个,领地内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和集会,是一个。剩下的,只能等看到机会才有了。

所以,钱多来就再也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做广告的机会。

甚至于,有些其他店铺的老板,也开始跟随钱多来的脚步。

只要是钱多来投资的地方,他们也要跟上一步,虽然投的钱,不如钱多来多而已。

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后来也都慢慢看到了广告的价值,成为了广告的忠实信徒。

朱高煦从来不信仰什么人人平等,他信仰的是机会均等。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选择自己工作和道路的权利。

但是你能到达什么高度,那就要看你个人的能力和选择了。

朱高煦能做的,只是尽量给每一个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至于能爬多高,能走多远,还得看你自己。

虽然朱高煦周围有不少亲卫,但是还是有很多百姓向朱高煦跪拜,再加上正月十五的夜晚,还挺冷的。

所以,酉时五刻一过,朱高煦就带领家人们,离开了。离开前他还吩咐亲卫们,最后留下十几个人维持一下管理台的秩序。

朱高煦走后,各单位的领导们,也陆续带着家人们离开了。

有不少百姓,在询问了亲卫,得到允许后,也登上了观礼台,享受了一把“亲王待遇”。

这感觉还真不错,要不是坐的时间太长,会被其他百姓痛骂,他们还想多坐一会儿呢。

但是,古代的大多数百姓,脸皮还是比较薄的。所以,基本上每个想上观礼台的百姓,在排了一会儿队后,都能上去,过一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