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葛洪 青蒿与帐幔

朱高煦很庆幸,这一次的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并不是疟疾。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治疗疟疾方法的记载。

比如,生活在两晋时期的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就是治疗不太严重的、抗药性不强的疟疾的方法。

只不过,使用这种原始的方法,仍然会有一些病人,因为疟疾而死亡。一直到七十年代,美军在有奎宁的情况下,在越南战场依旧饱受疟疾之苦。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所说的青蒿,和现代所说的青蒿,实际上是很像的两种植物。它们都是属于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而且都可以用作中药。

他们的区别是:现代所说的青蒿,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等等功效,但是不含“青蒿素”,也没有抗疟疾的作用。

而古代所说的青蒿,现在名为“黄花蒿”,除了普通青蒿的功效之外,还含有“青蒿素”,可以用做疟疾的治疗。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学者在翻译《本草纲目》的时候,张冠李戴,把“青蒿”的名称给了另一种不产青蒿素的植物。如果是一个常年从事中医药的学者翻译《本草纲目》,我相信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个错误直到1987年才被屠呦呦纠正,而屠呦呦也因为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在全球治疗疟疾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为中国近代的持续衰弱,把弘扬本国历史传承的很多东西的机会,都让给了外国人。

如果当时的那批日本学者再严谨一些,搞不好这“青蒿素”就要成为日本人发现提取的了。

说完了青蒿素,咱们再来聊聊葛洪。

葛洪可是历史传说中的一个超级大牛人,他是炼丹师出身,但是流传下来的著作,更多是医药方面的,可以说在炼丹、医药方面均有建树。而随着现在网络小说中,各种炼丹炼药的兴起,他的名字就更加如雷贯耳了。

有说法说,葛洪是三国中大名鼎鼎的乌角先生、左仙人左慈的徒弟。这种说法既对,也不对。

说它不对,是因为葛洪出生的时候,左慈应该早就死了。

说它对,是因为葛洪是葛玄的侄孙,而葛玄是左慈的徒弟,而且葛洪也的的确确传承了左慈的丹药一道,算是隔代传承。而葛洪也的确给力,算是丹药这一脉,承下启下的人物。

其实,这种谬误,是非常常见的,最离谱的就是鬼谷子。因为从战国初期,到战国末期,再到秦朝,都有人说自己是鬼谷子的徒弟,时间跨度长达约三百年。鬼谷子就算再能活,也不可能活三百年。

这个只能说,这些人中,有些人可能真的是鬼谷子的徒弟,有的人是师承鬼谷子,但是是鬼谷子某个传人的徒弟。甚至可能有一些人是纯粹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跟鬼谷子没有任何关系。

同理,历代儒生都可以说自己是师承孔老夫子,但是除了那些真正的孔子弟子之外,这种师承,都是隔代传承,有一些甚至隔了上百代。

还有一个说法,说葛洪发明了黑火药,这种说法,同样也对,也不对。

目前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黑火药是历代炼丹家长期试验中,一个偶然的产物,其间可能经受过多人的改良。其中贡献最大的可能就是孙思邈和葛洪,此外,陶弘景等人可能也都有一些贡献,虽然他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寻求长生。

关于黑火药的发明者,史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黑火药的明确记载出现在唐代初年著名医学家、丹药学家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中,当然了,孙思邈记载中的配方,距离黑火药的最佳配比比例,差距仍然比较大。

而葛洪在他的《抱朴子·内篇》中曾经提到,硝石和雄黄混合可能产生爆炸效果。这应该就是历史记载中硝石、硫磺、木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葛洪记载这些的最初目的,更有可能是让后人预防炼丹时候的爆炸。最终却造就了一个大杀器,并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军事格局。

一个人,在他的两部著作中,能够给后人启发,创造出一种“灭世神器”,又创造出一种“救世神药”。这种人,你说牛不牛?

何况,葛洪的著作中,所提到的有用的东西,还远远不止这两种。

说回罗家寨,在处理完了最紧急的病人后,朱高煦让人们寻找此时仍被叫做“青蒿”的“黄花蒿”。并开始在罗家寨、百花湖、王家坡、杨庄村等地,大力推广种植。

蚊子的肆虐,导致六七月份,汉王度假旅店的生意,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当然,这种下滑,并不包括那些为了拿到香水香皂等用品,再去倒卖的客商。

于是,朱高煦让成衣厂,用棉纱赶制出了一批“汉府帐幔”,就是后世的蚊帐,先后加挂在汉王度假旅店的各类房间,又增加了熏香和汉王清凉油等物资的供应,终于再次扭转了局势。

其实,蚊帐的雏形,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翠纱之帱”,后来又叫做“帐幔”。

古代的“帐幔”的缺点是,如果采用丝绸等材质,那么成本较高,而且不够结实。如果采用布料为材料,虽然成本较低,而且结实,但是热。

解决的方法倒是不难,在织棉布的时候,故意把棉线弄稀疏一些,就可以了。这只需要稍微修改织布机,就能做到。只不过这时候,规模化的纺织作坊还不多,没有人往这方面去大规模生产而已。

这种布,虽然同样不结实,但是胜在成本低,织的快,一匹普通棉布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可以生产好几匹“帐幔布”了。

这种“汉府帐幔”,因为并不贵,很快就被LSP们发明了新玩法。无论是若隐若现,还是“帐幔网装”……都能更加激发LSP们的欲望。

不久,就有商贩来到罗家寨,开始求购“汉府帐幔”。

朱高煦一开始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他们只是买去防蚊虫的,直到几个月后,蚊帐销量更火爆了,才无意间发现了这件事情,再次被这些LSP们惊人的创造力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