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嗷嗷嗷嗷嗷!”
2024年1月2日,在哈尔滨一家现代化的医院产房里,嘹亮的啼哭声划破了夜的宁静。这是一个大胖小子降生的标志,一声声哭泣仿佛预示着他未来的非凡和伟大。
王东夫妇喜极而泣,他们决定给这个在旅游热潮中诞生的孩子起名“王滨”,以纪念那热闹非凡的哈尔滨。
医院里除了大滨子降生了,还有一堆骨折的小土豆们在排队打石膏。
王滨从出生起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在五岁开始上学,七岁便告别了小学生活,九岁自学完成了中学课程。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十二岁时便以省状元的身份横扫了高考,展现出了他惊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你要上清华还是北大”王东兴奋的问儿子。
“我对学校没兴趣,学习太无聊了。”王滨却平静地回答。
“那你想做什么?”王东疑惑地问。
“我也不知道,我想先都试试,毕竟来人间一趟,什么都想试试。”王滨回答的看似漫不经心却很坚定
“那好,爸爸支持你,你想先试什么”
“我先试试音乐,然后美术、然后体育”
就这样大滨子又花了三年学习了,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还有枪炮坦克,煎炒烹炸。
直到有一天,大滨子读到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大意是:
“大脑很重要,这个结论是大脑告诉你的”
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这却引起了王滨的思考,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向:脑科学或者说意识。
意识是什么?
此时王滨也不知道,但是他想去研究明白。
这样王滨就又一次参与高考,并顺利考入清北大学神经科学专业,并辅修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
研究明白意识是什么,何其困难,大脑,这个由肉体、蛋白质和激素组成的器官,究竟是如何孕育出思维的火花?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滨和他的团队。在他们眼中,大脑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结构,而是万千思想的发源地。
2060年,中国宣布率先研究出可控核聚变,这可控核聚变都研究出来了,王滨团队才刚刚有了一点点突破性进展。
王滨团队,发现意识其实是能量的一种。他们发现,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能量——一种高度有序且复杂的能量。
能量是什么?在物理学中,能量是一个守恒且转换的概念。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的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是恒定的。
基于这一原理,王滨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意识真的是一种能量,那么它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属性。
这意味着,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我们的意识——这种特殊形式的能量——得到了增长。
进一步地,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转换这种能量,我们或许能够在不经过传统学习的方式下,直接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我们就可以不学习,通过一种特殊的能力转换形式来使得我们的学识得到增长。
这种有序的能量,或者说意识的本质,就是其能够成长、迁移,甚至可以被提取和捕捉的关键。在人类的大脑中,神经元便是意识能量的载体。
神经元是意识能量的载体,但是意识能量的载体不一定需要神经元。
大脑通过消耗物理能量,维持了这种有序的意识能量,促使思考和智慧的发展。经过无数次的动物实验和理论验证后,到了2064年,王滨团队决定迈出最关键的一步——进行人类实验。
王滨,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核心科学家,勇敢地承担起第一位实验对象的角色。他决心亲身经历这场实验,探索意识的最深层次。
在实验前,王滨团队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但他们没能预想到的是太阳活动的异常。在实验的前一天,太阳活动出现了罕见的激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有些担忧,但王滨和他的团队决定继续进行实验,他们相信他们的技术足以应对这一挑战。
“实验开始。”团队成员的声音在实验室内回荡。
“意识提取实验开始……”,主控台的屏幕上,数据开始快速变化,显示意识提取进度条。
“意识提取进行中……”,紧张的气氛在实验室内弥漫。王滨躺在实验台上,闭上眼睛,心跳加速。
“意识提取进度100%……”,一切看似顺利,但就在这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宁静。
“意识开始进行转移……”,但紧接着系统发出警报。
“不好,是太阳活动对意识转移产生了影响!”一位科研人员焦急地报告。
整个实验室陷入混乱,科研人员忙碌地调整设备,试图稳定情况。王滨躺在实验台上,此时已经被剥离出意识的他,仿佛是一具尸体。
“马上启用备用方案!”实验负责人命令道。
紧急情况下,团队成员迅速启动了预先设定的应急程序,但已经太迟。
“警报!警报!意识丢失!意识丢失!”实验室内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科研人员面色惨白,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在这一刻,王滨的意识被吸入了一个漩涡,飘向了未知的空间。王滨的意识试图挣扎,但无济于事。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最后消失在一片混沌之中。
留下实验室众人,面面相觑。
“意识,去哪里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