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忆录

十一月二十九号下午。

陈安整天都是心神不宁。

家里有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陈安的外婆生病了。其实症状已经很久了,只是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陈安的外公突然发现,她的脸上和身上都很明显地发黄。老爷子这才意识到,老伴是生病了。而且这种异常的黄让老爷子心里发慌,他觉着这是挺严重的病。

等到陈安今天早上出门上学,正洗漱的时候,陈母冯晓丽接到了外公的电话。

外公在电话那边急的要紧。

……

陈安出生在外婆家里。

陈安的父亲工作很忙,当时家里条件拘谨,还是陈父买不起房的时候。陈父家在当时的佳滨东部一处小村子。说是小村子,其实就是几栋平房,构成的一个平房区。生活做不到自给自足,居民都是进城买粮食和蔬菜。

那里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仓买,也是一间平房。门常年不开,只有一个小窗户,买东西的人们敲敲窗户,店老板就打开,递东西,交付钱,都是通过那个窗户。

陈安出生之后,会说话了,去那里玩过一个星期。陈父带他回去看奶奶。奶奶和陈安的关系很疏远,也很平淡。当时陈安在那里最大的乐趣就是那个递东西的小窗户。之后奶奶带着陈安在家里模仿着玩这个游戏。

老房都有宅院,也有一个宅门。奶奶家的宅门是铁门,铁门是拉铁栓来反锁的。门上一个暗格,打开它,手伸到门背面,把铁栓拉开,门也就开了。反之,门就被反锁上了。

那个暗格,就是奶奶带着陈安,做了一堆玩具纸钱,常常陈安站在门里,奶奶站在门外。

“今天都卖些啥呀?”奶奶趴在门上,透过那个打开的小暗格,模仿着买家问道。

“啥都有!”陈安屁颠屁颠地在门里回应,接着又说:“你要啥?”

他们俩玩的游戏如此的简单。可陈安的童年记忆极其有限,能讲出故事的,这倒是其中之一。陈安记性不差,但他的童年生活真的是有限,屈指可数。

讲陈安和奶奶的故事,在这里不是跑题,而是之后随着陈安的成长,他和奶奶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事情。此处行文,意在把奶奶和陈安的童年故事介绍完,将来就不用动辄这个部分的背景故事了。

我们回到外婆的事情上。

陈进买不起房,当时是外公和外婆掏钱,为二人买了一间房。也就是说,陈父的彩礼,只有那枚,用东拼西凑的钱,为冯晓丽买的银戒指。

这件婚事,原本外公是不同意的。可那时候,农家讲究养猪,养猪户当时极其挣钱。陈进看到这个势头,抱进宅院几头小猪羔,想以后养肥了,卖掉,挣一笔钱。所以那时候,老陈家也算是半个养猪户了。外公对这个抱有一定的希望,最后就没太过干涉。但还是掏钱给二人买了栋房子。几乎掏空了老两口当时的全部存款了。包括后来的装修,也是外公主持的。

可惜陈进买入和卖出的这一周期,刚好掐在了高价入,低价出的周期上,陈进终于不服气,最后投资了一大笔钱,买了一百头猪羔的那次,就彻底因此破产了,亏了不少钱。

陈进从头到尾也没攒出一套房子,这是他最憋屈的事情。

陈安那时候年纪小,根本不清楚这些事的来龙去脉,更别提这复杂的背景和关系了。他只知道,他从小被外婆精细照顾,外婆是最疼他的人。包括母亲和父亲在内。

如果翻看陈安的忆童年相册,厚厚的一大本,一千多张洗出来的相片,近乎一半都是外婆和陈安同框。这本相册后来被长大的陈安当做宝贝。

陈安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于说话。陈母冯晓丽脾气暴躁,看到别的几乎同龄的小朋友已经主动和长辈打招呼了,就会批评陈安几句。这时候外婆就会出口阻止,外婆就是这样不讲道理的人。不管你说的对不对,只要谁欺负陈安,外婆第一个不允许。

陈安上幼儿园,前后换了三家,那时正值手足口病,有病情发生,冯晓丽就会立刻带着儿子换家幼儿园。最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叫芳草地的幼儿园,是陈安的第四家,也是顺利完成幼儿教育的一家。

整个过程,最焦急的,最担心陈安的,也是每次接送都不落下的,是外婆。外婆就是这样的好,不讲道理的好,说不出来的好。

外婆给陈安换洗内衣。夏天的时候,没有合适的袜子,哪怕陈安再怎么抗拒,外婆都会给他穿上小小的丝袜,说着:“还不穿?穿别的给你小脚丫捂坏了!必须穿着,听话哦!”

陈安心里知道外婆的好,最后虽然无比抗拒,也终于听了外婆的话。只是午休的时候,幼儿园老师不给孩子们把被子从头盖到脚,所以袜子会露出来。陈安就无比羞耻,紧紧闭着眼睛,生怕有谁会笑话自己。

后来陈安上了小学。陈进几乎早出晚归,放假的时候喜欢躺在床上,也没有做饭的习惯。

陈安小时候不爱吃肉。冯晓丽做红烧鸡翅,陈安不爱吃。做糖醋排骨,陈安也不爱吃。枉费冯晓丽问东问西问这些菜怎么做,最后气到冯晓丽哭笑不得的是,那次带着陈安回娘家,外婆的一道炒土豆片,让陈安吃了整整一碗饭。

于是从陈安小学三年级起,冯晓丽就带着陈安回外婆家住了。外婆这辈子就只会三道菜——

炒蒜薹。

炒土豆片。

酱烧豆腐。

可陈安不但不会吃腻,就是这样慢慢习惯了外婆的口味。

外婆不会炒花样的菜,但做面食倒是有水平。各种馅的饺子和包子,还是馒头花卷,再或者是发面饼韭菜盒子,外婆做出来的,陈安就爱吃。除了不吃肉馅而已。

等到陈安上了初中,上学就开始早了。从此外婆每天都是坚持五点起床,每天坚持熬小米粥或者包面粥,做一顿可口的早餐给陈安吃。每天的早餐保证有两颗鸡蛋,是外婆亲手剥了皮。哪怕有些次陈安早上没什么胃口,或者是当天起晚了来不及吃。

至于中午陈安放学的时候,大概是三十分钟的时间。学校食堂的菜陈安抱怨难吃,外婆就主动请缨,在某天下午和外公商量好,两人就在陈安放学前十几分钟的样子,骑着小电动三轮车,就到了陈安学校对面的面馆,或者是一间西式汉堡店,再或者是一间米线店。这样提前给陈安点他爱吃的,确保他一放学出来,就能及时的吃到午饭。

冬天也不例外。因为坐在店里,不怕饭凉。两人必须每天都一块来,外公骑车载着外婆,外婆进屋点菜,看到陈安到了,陪他吃完饭,两人就开心地、也放心地离开了。

那年陈安中考。

陈安有个特殊的习惯。别的同学背东西、做题、写验算,基本上手里揣着一个本子,或者几张草纸也就罢了,可陈安特别喜欢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做验算。他做验算的时候,喜欢拉着同学或者朋友来他跟前,让其作为自己的“学生”。久而久之他觉得它自己是个小老师。逐渐养成了给自己讲题的习惯了。

这事,他和外婆商量过。他主张买一块白板,买一块很大的白板,能钉在电视背后的墙上的那么大的白板。这样他就可以每天晚上、周六日、寒暑假,靠着这块板子,给自己讲题、讲课了。

外婆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当晚直接和外公商量,外公也是疼爱外孙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市里的商品城,约了一个文具店的老板,最后去人家的仓库买到了一块三米长两米宽的大白板。备齐了笔、墨水和板擦。

买板子是在冬天。板子很大,小三驴放不下,也坐不了公交车。

外公就是那样背着它,从商品城步行背回了家。到家把板子擦得干干净净,笔灌满了墨水,把板子钉在了墙上,板擦吸附在板子上,就算大功告成了。

陈安那天回到家,看到这块板子,几乎乐开了花。那是他一份心愿。说实话,也是因此助推他产生了将来要当一名老师的梦想。

可他当时不知道,这块板子是外公费足了劲和心思买回来的。

中考备考的前一个月,学校的课程逐渐变少了,学生和老师到了离别的时刻,学校里夹杂着离别的苦闷心和振奋的精气神。当时影响了每个学生。

陈安叫着自己的一个伙伴,每天夜里复习的时候,两个小伙子开着微信电话,陈安擅长给他讲英语,陈安乐意听他讲化学。夜里困得不行的时候,也是外婆递给他一个只有陈安讲给她,她才认得的名叫“咖啡”的,在她口中叫“卡灰”的东西。

陈安说房间里太暖了,而且为了方便写白板字,就把书桌和椅子从房间搬到了客厅。可是冬天夜里客厅很冷,每晚十二点,外婆都还没睡,打开门悄悄看一眼客厅里只点着一盏台灯闷头学习的陈安,心里难受,但她只知道陈安是认学的好孩子,她莫名地明白中考的重要性,她不敢劝阻,她怕热陈安不开心,所以只是默默地陪着,也不睡觉。

回到屋里,跟老伴叹口气。

外公也没睡,戴着那副不到十块钱的老花镜,看着那个发出微弱的光的手机屏幕。那时候他俩刚学会看短视频。

陈安的母亲,因为工作也难,渐渐喜欢在夜里吃饭的时候,酌杯酒,促使自己快点入睡。

陈安也没泄劲儿。他知道外婆一直都在照顾自己,他明白他必须打赢这场中考的战役。

中考。

那两天,家里的三个人都一点不敢松懈。冯晓丽一大早把车停在考场附近,占了个位子。每天中午,外婆和外公骑着小电驴来送饭,冯晓丽也从单位坐公交赶来。饭由老两口送到陈安手里让他吃饱,然后冯晓丽陪陈安在车里午睡。

午休的时候,冯晓丽给陈安堵上耳塞。周围堵的水泄不通。

只有这番准备,才能尽量确保陈安在下午的考试中也能正常、稳定地发挥。外婆说一定保证让外孙好好考着。

最终,那年出成绩的时候,陈安终于松下一口气。

他没有辜负外婆的照顾。

他考上了市一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