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侈品后市场:二手奢侈品行业观察
- 曹玉智
- 39字
- 2024-11-04 21:41:55
第一章 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历程及典型企业
第一节 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历程
全球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历程
2019年12月16日,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1100亿美元的身家首次位居全球富豪榜榜首。
作为全球仅有的3位千亿美元级富豪之一,伯纳德·阿诺特的主要财富来源于为数量相对稀少的富人提供商品及服务——他所缔造及掌控的LVMH集团旗下拥有LV、思琳、尚美巴黎、宇舶、真力时、娇兰、丝芙兰、酩悦香槟、轩尼诗等近80个品牌,成为业内唯一的业务范围覆盖奢侈品市场的五大主要领域(葡萄酒和烈酒、时装和皮具、香水和化妆品、腕表和珠宝及高端精品零售)的集团。
近30年的全球首富席位,基本由4位大企业家包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ZARA服饰品牌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他们的主要财富来源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与服务,这与伯纳德·阿诺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说小众市场没有春天?奢侈品行业的商业魅力可见一斑!
伯纳德·阿诺特能够登顶全球首富宝座,与中国消费者的贡献紧密相关。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有多狂热?麦肯锡发布的《2019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下,中国奢侈品市场却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持续发展能力如此强劲,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得中国者得奢侈品行业之天下。”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5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3(平均每个消费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万元人民币购买奢侈品)。预计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增至1.2万亿元人民币,届时,中国将贡献全球40%的奢侈品消费额。
贝恩咨询与天猫奢品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受出境游受限的影响,202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在经历年初的增长疲软之后,实现全年48%的增长,达到近346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萎缩23%,而中国(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从2019年的约11%增长到2020年的20%,这种增长速度很有可能持续。中国有望在2025年,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份额。
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商业的发展方向。二手奢侈品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崭新的、巨大的市场即将被开发。
一、奢侈品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沃夫冈·拉茨勒在其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社会认为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商品或服务决定。”他认为奢侈品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使用价值。
奢侈品的另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因此,奢侈品又被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意义上,是指价值/品质的比值最高的商品,又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的比值最高的商品。
奢侈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是19世纪50年代前后。第二次科技革命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众多科技成果,一些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奢侈品的诞生及消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也为奢侈品的深度加工奠定了技术基础,奢侈品制作工艺日渐精湛。但手工业的生产量是有限的,富人的总人数和消费量也相对有限,因此,当时奢侈品的普及度并不高,行业发展规模不大,奢侈品只是小部分人的专属用品。
奢侈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而当时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对全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奢侈品消费复苏并快速增长,奢侈品从富人圈层流向社会大众。在这一时期,奢侈品与工业化生产、资本化运作紧密结合起来,行业中出现了垄断者,形成了LVMH等国际化的奢侈品集团。
奢侈品的第三个鼎盛时期是21世纪前后。全球奢侈品消费额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以10%~20%的增速高速发展。2000年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富裕人口快速增加,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成为继欧洲、美国市场后另一个被奢侈品品牌争相开拓的奢侈品新市场。
奢侈品新品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带动了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衍生出二手奢侈品寄卖店和典当行等新的商业空间。
二手奢侈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消费者购买过一次的奢侈品(甚至是全新、未使用过的,业界称为“二手新品”),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经过一次购买后再次被购买或者被转让的奢侈品。当前中国的二手奢侈品主要包括箱包、皮具、腕表、珠宝以及服饰、配饰等。这些奢侈品相对来说生产标准化程度更高、市场流通性更强。在这些品类里,相比较而言,箱包、皮具、服饰、配饰等客单价低、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市场流通性强,珠宝、腕表客单价高、市场流通性弱。
奢侈品寄卖店这种形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兴起,比如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二手奢侈品名店柏欧福(Brand Off)和美国的布法罗交易市场(Buffalo Exchange)等。柏欧福在日本已经拥有近40家连锁店,2009年柏欧福进入中国香港市场之后,在上海也开设了新的连锁分店。
二、新兴的消费观念促进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3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等经济收入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的主力军,而他们对消费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他们还要求商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及贴心的配套服务。奢侈品正是完美满足其需求的商品。
持续壮大的中等经济收入群体的消费力支撑起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麦肯锡的一项研究预测,我国中等经济收入(家庭年收入为1万~10万美元)人口快速增加,至2025年有望达到6.6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7%以上。假设这些人的年均奢侈品消费额为5000元人民币,则对应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近10年来,中国的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2010年之前,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基本上都是从海外购得的;而现在,中国市面上流通的二手奢侈品有70%都来自自主市场的回收。自2013年起,中国消费者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第一大购买人群,按年均6000亿元人民币的奢侈品新品交易额来计算,中国的整个奢侈品存量市场规模在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再按其中的奢侈品新品中的30%可进入二手奢侈品市场的转化率来计算,中国二手奢侈品的可交易额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但从各方渠道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的二手奢侈品交易意愿较为强烈,其中北京居首,其次是上海。在北京的受访者中,60%的人希望可以通过卖掉自己的奢侈品实现快速变现。但同样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其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的消费欲望明显低于北京的消费者,这主要与广州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有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化,特别是年轻一代人。二手奢侈品很好地满足了Y世代(80后与95前)与Z世代(95后与00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他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却又十分渴望拥有更多奢侈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提升自己的品位;二手奢侈品为他们消除了一部分经济障碍,让他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奢侈品,为他们提供了相对低成本地过高品质生活的机会。
年轻一代人对奢侈品的消费习惯较前一代人发生转变,对待奢侈品的认知从“身份的彰显”转为“自我的表达”,从“物质炫耀”变为“情感动人”(品牌和商品背后的故事才是吸引新世代消费者买单的首要因素)。这种对于奢侈品的认知的转变带来了新的需求,品牌也在积极迎合这种需求。中国的年轻一代人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于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接受程度很高,他们中大部分人承袭了父母辈甚至祖父母辈积累的财富,消费能力较强。而且,他们对奢侈品的潮流有着更高的敏感度。为了迎合他们的消费个性及需求,近年来众多奢侈品品牌在年轻化上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以求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一是邀请受年轻人关注的名人为品牌代言。古驰、普拉达、娇兰等品牌纷纷寻找合适的代言人。
二是叠加潮牌元素。品牌通过年轻化的设计、潮流化的形象来增强其在年轻一代人心目中的影响力。
奢侈品品牌放下身段,热情拥抱消费者,在商品调性上从“高高在上”转变为“有人情味”,在商品价值上从强调“价高稀缺”转变为强调“个性稀有”(推出更多的限量款、半定制商品迎合消费者的个性表达需求),在销售渠道上从“线下零售”扩展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
奢侈品品牌的以上种种改变,提升了年轻一代人对奢侈品的兴趣以及消费能力;也使二手奢侈品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标签化程度被大大降低,商品本身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的变化推动了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逾5000家企业主营二手奢侈品买卖业务(包括寄卖、典当等)。行业中涌现了一些领军者,一是创立于中国香港的米兰站,二是创立于北京、中国唯一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二手奢侈品网络交易平台寺库,三是率先在中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直营连锁门店及线上电商平台(包括App)的聚奢网。
目前,中国的二手奢侈品企业的售卖模式主要有三种:回购、寄卖和换购。
回购就是由二手奢侈品企业一次性向卖家(出货者)买断商品,然后放在自有平台(门店或网络)上进行销售,此模式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持。
寄卖是中国二手奢侈品企业重点采用的一种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只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卖家可以把商品寄放在店内出售,成功出售后,企业根据之前约定好的比例向卖家收取佣金。此模式的优点是门槛低,可以降低企业运作的流转费用,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货源不稳定,企业对货源的掌控能力比较差;第二,无法保证商品质量,企业不能保证良好的商品质量和相关配件的齐全度;第三,交易流程烦琐,企业作为中间方,需要不断地与买卖双方进行沟通;第四,缺少配套服务,企业一般不提供商品的售后服务(包括保养和维修等)。
换购就是卖家将自己的奢侈品与二手奢侈品企业店内的商品进行交换,只需要支付一定的差价以及翻新和维修奢侈品的费用,就可用少量的钱换取其他奢侈品。这种模式不仅使换购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二手奢侈品店的货品流通率,实现了双赢。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在逐渐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潜在的行业危机。目前,中国的二手奢侈品鉴定师等专业人才稀缺,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货源、质量疑虑较重,且经营二手奢侈品业务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比起中国香港闹市区里的二手奢侈品门店,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二手奢侈品门店地址较为偏僻,客流量明显较少。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环境逐渐形成。奢侈品新品交易额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促使二手奢侈品保有量大幅提升,这无疑为二手奢侈品的交易带来了充足的潜在供给。二手奢侈品相对不容易受到品牌方的供给限制,但能够享受品牌方所带来的品牌溢出效应。
对消费者而言,特别是对Y世代与Z世代消费者而言,二手奢侈品不但性价比高、有利于环保,而且有些绝版中古款商品比新品更能体现潮流风向,因此,二手奢侈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正在逐步崛起,这片广阔的蓝海值得创业者关注。
三、对比日本和美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历程,看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中等经济收入群体崛起。随着手中的财富不断积累,加上西方消费主义的深刻影响,购买奢侈品逐渐成为日本当时的一股风潮。由此,西方奢侈品品牌真正走出了欧美,跨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大品牌在日本扎堆开店,国土面积并不算大的岛国中,竟然有近50家古驰、60余家菲拉格慕和200余家LVMH集团的专卖店……这股奢侈品消费浪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了30多年,使当时的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1]。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长时间的滞涨期,消费者由于经济压力纷纷将手中的奢侈品卖出变现;而新一代消费者虽仍然对物质消费趋之若鹜,但苦于“囊中羞涩”,无法消费一手奢侈品,于是物美价廉的二手奢侈品成为其不二之选。在日本,二手交易的传统由来已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来管理二手交易。例如,早在1949年,日本便颁布了《古物营业法》,并分别在1993年、1995年、1999年7月和12月、2002年和2004年先后6次进行修订和补充。1995年,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制定了《古物营业法实施令》和《古物营业法实施规则》及后附的《古物营业相关法令的解释基准》,要求在日本开设旧货交易业务的商店在当地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对于从业人员,虽没有强制要求具有上岗职业资格证,但也鼓励其在相关机构接受培训。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日本整个二手交易行业的规范程度和专业程度。因此,近年来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得到了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认可,日本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二手奢侈品输出国。
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美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很大。美国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和环保非常推崇,The RealReal、Thred Up和Rebag等二手奢侈品交易电商平台在美国奢侈品市场中颇具影响力。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可供流通的二手奢侈品存货。同时,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的认知较过去几年有所转变,购买二手包不再被视作囊中羞涩的体现,新的消费观念为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中国的二手奢侈品的流转环节和商业模式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中的初创企业正在不断获得资本的关注,只二、包大师、红布林、奢交圈、妃鱼……众多企业都在资本的助推下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行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目前,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货源高度分散。市场上大部分二手奢侈品货源为C端消费者,激活和获取的难度较大。二是商品非标准化且SKU众多。三是行业内尚未出现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垄断级交易平台。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鱼龙混杂,目前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中缺乏为消费者所信赖和认可的销售渠道或平台。
二手奢侈品的流转过程主要包括回收/收购、定价和出售三个环节。我们结合对美国和日本的部分上市企业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企业在二手奢侈品的各流转环节中所需具备的关键运营能力,进而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来探讨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最适合的模式及发展趋势。
1.回收/收购环节
获取高质量的商品是这个环节的关键,商品来源渠道多样且均需持续拉新、运营和维护。对于每一个交易平台来说,获取商品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商品回收有线上、线下两大渠道,其中线上渠道包括自建或其他第三方建立的专业二手奢侈品回收平台、综合二手商品平台、回收拍卖平台等;线下渠道主要包括烟酒礼品回收门店、奢侈品养护门店、典当行、专业二手商品回收店铺、个人回收者(如微商店主、奢侈品品牌的销售店员)等。
线上交易平台可以通过各类营销广告来触及有奢侈品出售意愿的C端消费者,然后由平台的专业人员去运营、转化和维护,精准的定价和较高的销售速度是吸引消费者的有利要素。例如,美国的The RealReal,以在线上获得商品的模式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交易的方式主要有“白手套服务”(专人上门看货)、直邮到公司和将商品送到线下店等。2019年,The RealReal加大了对线下渠道的投入力度,希望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收货效率。
对于线下渠道来说,货源消费者的获取与门店所处的位置、人流量及宣传推广力度高度相关。日本消费者消费二手奢侈品的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十分繁荣。日本的电商业务不如中国发达,因此消费者偏好线下交易渠道。日本米滨公司采用多种线下店铺业态并行的方式,逐步形成了集团化的品牌。截至2019年3月底,米滨在日本共开设了36家门店,开展二手奢侈品回收和销售业务,还开设了11家专门的回收中心。日本Sou公司拥有门店80多家。Sou一直在发力线下回收网点,与百货商场和商业设施(如汽车站、地铁站)强绑定,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开设线下店招揽消费者。这些线下门店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品牌宣传作用,也为二手奢侈品回收提供了线下交易场景。相较于米滨,Sou在电商层面发力更大,不仅运营自有电商平台并为平台投放广告获取流量,还在2020年1月开设了跨境电商平台,用户网覆盖125个国家,旨在建立全球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由此可见,这两家公司都在逐步往线上与线下融和的方向发展。
对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备的中国而言,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若想广泛获取商品,在线上渠道方面要发力和借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建App、小程序、微信商城等拥有自有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需要和各种线上的B端、回收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获取更多高质量商品,借助电商交易平台、二手交易综合平台高速发展的“东风”,成为其奢侈品板块的主要服务供应商或平台的头部店铺,获得规模化的精准流量等优质资源。
对于中国二手奢侈品企业而言,线下渠道不可或缺,第三方合作和自营开店均有必要。线下门店作为重要的品牌宣传和交易场景,有其天然的必要性,但如何选址、如何开店及运营管理,对于很多缺乏线下运营经验的团队而言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
2.定价环节
在鉴定商品的真假之后,商品便进入定价环节。前者相对简单,毕竟真假的标准是固定的,但商品定价异常复杂。二手奢侈品的定价标准往往涉及商品品相、稀缺程度、残值率、供求关系等参数,而且价格是一个时刻变动的数据。品相的定义在我国尚未有统一标准;稀缺程度和新品供给量、潮流指数等有密切关系;残值率和商品的品牌、款式、材质等指标密切相关。
美国的The RealReal称其定价的根据是近期的1000万件商品的历史成交价格,主要的定价影响因素有商品的品牌、品类、新旧状况、颜色和市场需求量等,最终定价通过“算法+人工介入”得出。从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现状来看,线上交易数据被各个平台掌握,线下交易数据更是难以获取,数据高度非结构化(某个商品在不同平台上的名称、型号、新旧定义均不同),真实成交价格难以被知悉。因此,通过抓取数据进行定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日本拍卖会模式的定价逻辑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拍卖会参会者多为经营二手商品店的B端企业(个体户),其对商品的品相、流行度、残值率有较高的敏感度,报价较能体现市场真实价格。米滨公司每月组织两场拍卖会,Sou公司在日本境内、中国香港举行针对不同品类奢侈品的拍卖会,两家公司的拍卖会提供了庞大的实时交易数据。短期内,将拍卖行为常规化并获得实时交易数据,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
3.销售环节
目前,中国二手奢侈品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撮合交易模式、佣金模式及买断模式,交易场景主要分为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
目前,美国的The RealReal以撮合交易模式为主,佣金收入占其总收入的近90%。其网站披露的佣金率为15%~60%,与商品的价格和品类有关。其佣金率较高或许与美国消费者为服务付费的意识较强,以及美国二手商品变现渠道较为有限有关。The RealReal表示,其60%的商品能在1个月内售罄,80%的商品能在3个月内售罄,售罄率非常高。
根据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如果按15%的佣金率来计算,则2020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总佣金收入约为7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有望增加到120亿~180亿元人民币,这个市场规模其实并不算小。目前,中国市场中存在超过5000家各种形式的线下二手奢侈品门店,假设二手交易中的30%未来有机会迁移到线上,那么留给纯线上交易的佣金收入增长空间也有35亿~50亿元人民币。但货源端和销售端获客成本的高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的盈利;而二手交易平台的用户一般又对价格较为敏感,有比价的习惯,对平台忠诚度不高,需要平台不停地用补贴来刺激用户进行多次交易,这无形中加大了平台回收资金的难度。所以,综合来看,采用撮合交易模式的企业难以盈利。
米滨和Sou的运营模式则以买断交易为主,销售对象包括B端和C端。翻看其财报可以发现,米滨公司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7%~31%;Sou公司近几年的毛利率逐步提升,从2016年的25%提升到2019年的45%。两家公司的净利率一直在3%~7%的区间内波动。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线下模式存在理想的生存和盈利空间。
从二手交易的场景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回收和销售的渠道是一体的。独立的二手奢侈品垂直电商平台受到获客费用高昂和消费者忠诚度不高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前期成长阶段可能长期难以盈利。借助综合二手电商平台来开设或运营二手奢侈品业务,则是一个借力发展的好方式。此外,直播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场景,主播通过具有引导性的话术和知识讲解,对商品进行介绍、近距离拍摄、上身试穿等,能够相对充分地展示商品的成色、品质,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手奢侈品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周期较长。美国的The RealReal通过开设实体店铺来做信任背书。日本的米滨公司采用多种店铺业态并行的经营模式,形成集团化品牌。线下门店既承担了获客和销售任务,也发挥了品牌宣传和信任背书的作用。Sou公司在开设线下实体店的同时发力全渠道,将线下和线上渠道打通,贴近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有机地将线上和线下渠道结合,不断提高运营效率,是二手奢侈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线上/线下+2B2C+技术驱动”是未来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2C销售的毛利率比较高,但周转速度较慢;2B销售的毛利率低,但周转速度快,有些热门货品甚至在回收当日就能被以一定溢价出售给其他B端。2B、2C相结合是理想的商业模式,既能平衡商品的毛利率、周转率,又有利于积累交易数据。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中的领军品牌“聚奢网”(前身为佛阳子),作为行业开拓者(2003年涉足二手奢侈品业务),在2006年就开始了线下直营门店的开设,目前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100家线下门店,建立了广泛的线下收货渠道,为各城二手奢侈品B端企业及C端消费者提供便捷且贴心的服务。
门店承担了回收和销售商品的任务,商品化任务则由总部后台来完成。二手奢侈品是一个较新的消费品类,线下门店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消费者的任务。聚奢网创始人曹玉智表示,公司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甚至会考虑通过吸纳加盟商来实现扩张,还会与各大中城市的典当行、二手奢侈品门店组成联盟。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商业布局,聚奢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发了官方App,利用在线电商,提高与上游合作企业(B端)及下游消费者(C端)的连接效率与交易率。2020年下半年,在曹玉智的亲自推动下,企业还成立了直播带货团队,重金打造了场景化的直播空间,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人”与“货”之间的渠道鸿沟,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积累消费者和数据,实现了商品的快速周转,从而吸引更多商品聚集到平台上。
在二手奢侈品防伪方面,前沿的区块链技术能解决假货问题,聚奢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为奢侈品(珠宝、手表等)贴一个无法复制和伪造的“二维码”。利用NFC全息扫描技术,企业可以验证商品自身所带的“二维码”,并自动将所有交易信息记录在案,帮助聚奢网采集该商品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交易数据。
尽管线上、线下的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想要打造一个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线上和线下渠道缺一不可。在线上方面,获取自有平台的私域流量以及转化综合平台的公域流量都非常重要;在线下方面,个体门店、典当行、奢侈品会所等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很难形成一个全国性网络。但B端企业的服务能力强,如果能对它们进行数字化改造,实时获取B端企业的交易需求和交易数据,并有组织地为其稳定供货,就能够提高整体库存周转率,同时快速积累交易数据,从而巩固平台的运营优势。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发展
2019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迅猛,欧洲二手奢侈品交易额占全球奢侈品交易总额的50%。在美国,二手奢侈品寄售网站The RealReal于2018年7月宣布完成1.15亿美元的G轮融资,与古驰、普拉达等知名奢侈品品牌合作。2019年6月底,The RealReal顺利完成上市计划,市值突破了20亿美元。它的成功背后,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
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为273.536亿美元,预计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
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贝恩咨询公司联合意大利奢侈品协会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报告2019年春季版》显示,中国Z世代消费者正成为不断崛起的强大消费群体。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从拥有转变为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租赁或购买二手商品的方式获得商品的使用权。
从物质匮乏的时代走向物质过剩的时代,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同时催生出资产迅速变现以及追求更高性价比的需求,这给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制造了机会。而能够给中国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的先例,正是日本。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下行阶段。过剩消费奢侈品的卖家与注重商品性价比的买家群体涌现,促使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蓬勃发展。据悉,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日元,且依然有增长空间。日本二手奢侈品公司Sou 于2018年3月22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总收入超过227亿日元,利润为11.4亿日元。
与成熟的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相比,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根据《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中国消费者手中可以进行二次流通的奢侈品价值总额达300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高速增长,然而,中国消费者的二手奢侈品交易额还不到奢侈品交易总额的5%,市场空间巨大,不断吸引资本押注。
中国消费者经过长达20年的消费教育,逐渐开始注重奢侈品品牌文化、性价比等,一场“中国式奢侈品消费升级”正在大规模展开。
年轻人在追捧街头文化的同时,也有更开放的、注重性价比的购买心态,他们更热衷于消费二手奢侈品。同时,二手奢侈品价格较低的特点也完美匹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此外,年轻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年轻消费者在消费时更注重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对二手商品的接受度提高,推动二手奢侈品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奢侈品品牌做出相应的改变。此前,奢侈品品牌一直努力避开二手交易市场,担心二手交易会影响其品牌的高端定位并减少其销售额。但如今,大势所趋,众多奢侈品品牌纷纷开始拥抱二手交易市场。
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已经对此做出了反应。LVMH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会对发展迅猛的美国二手球鞋零售商Stadium Goods进行了投资,其2017财年总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这是一个赶上电商红利期的典型案例,如今Stadium Goods仅有一家实体店,其90%的销售额来自电商渠道。当寄卖者想销售自己的藏品时,可以前往实体店,商品经过店员的鉴定、定价,便可以加入销售系统。成功出售后,Stadium Goods抽取售价的20%作为寄卖费用,从而实现盈利。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收购了英国二手高端手表商Watchfinder。这项收购成为历峰集团调整旗下品牌组合策略的重要一环,对提高集团业绩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师品牌Stella McCartney和The RealReal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循环是时尚的未来”特别活动。已购买Stella McCartney的商品的消费者在转卖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时,每卖出一件商品,卖家就能获得Stella McCartney和The RealReal共同提供的100美元代金券,可用于购买门店的新品。
从根本上来看,奢侈品品牌与二手交易市场“握手言和”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奢侈品品牌向来对打假态度坚决,毕竟对于品牌而言,品牌价值不是一个能拿来冒险的东西,古驰就曾因为担心假货问题,拒绝与阿里巴巴合作,而二手奢侈品市场却是假货滋生的“温床”。奢侈品品牌方对打假有心无力,部分消费者知假买假,政府部门执法不严、处理不力等多个因素,造成了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假货泛滥的局面。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速度不会放缓。
目前,关于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交易体量和规模,我们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多家研究机构中的行业人士估计,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约为数百亿元乃至数千亿元人民币,与奢侈品新品市场相比,规模并不算大。
展望未来,中国居民收入会继续提高,中国人消费观念的改变、对时尚与美的追求,以及免税政策等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总体而言,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