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符号概述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里,这些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行动,甚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来解决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这里即使用的广义的文化符号概念,就是把那些人们用来进行思维、生活的工具、技术、礼仪和标志等都看作文化符号。

一、人类的文化符号

人类的文化符号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大量经验事实表明,人类对于符号具有先天的敏感性,也善于通过符号来表达思想、见解、情感和意识等。这些符号甚至可以通过人类的某些特殊动作,如手势等体现出来。

人类创造了各类符号来发展文明、推进生产力,这已经被诸多经验事实所证实。这些符号降低了人类合作的成本,提高了要素的价值。人类根据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符号来调整心理状态,并进行行动方面的判断和决策,这是人类行为的特征。人类通过创造不同的符号来实现不同的目标,并探索如何强化这些符号的价值。

二、文化符号的基本类别

在广泛意义上,语言文字、数理逻辑、服饰装饰、建筑景观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文化符号,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文化符号既是人类行为复杂性的外部表现,也是认知和分析文化行为的重要基础。

(一)语言文字类

各种语言以及体现这些语言的字母、文字等都是这类文化符号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类文化符号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有些文化符号甚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符号构成的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二)数理逻辑类

各种计算和推理符号等是数理逻辑类文化符号的主要内容。这些符号通过专用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对事物描述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这些符号体现了人类抽象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其中一些符号体现了自然和社会的大量经验事实与理论规律,如微分方程描述的动力系统等。

(三)服饰装饰类

服饰装饰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符号,如各民族的服装等就是这类符号的主要构成。这类符号具有庄严人体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创造和利用这类符号已经成为专业人士乃至大众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服饰装饰类符号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建筑景观类

各种风格的建筑构成的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传递着人们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超越的追求等,而不仅仅满足于居住需要。这类文化符号通常由专业人士创设,并由此产生对公众审美等方面的效应和价值。

(五)社会交往类

社会交往是体现文明的文化符号,如人们见面时的礼拜、作揖等行为,是体现文化涵养和礼仪的一种方式。这类文化符号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国家差异。新西兰毛利人见面时的“碰鼻礼”就是这类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

(六)民俗礼仪类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或各区域特殊的文化行为,如敬酒、祭祀等。这类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交往和合作作用,是不同主体之间建立信任的标志。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先祖或亡亲的追念,这是孝文化的一种形态,对教育后代具有重要价值。

(七)人居环境类

人居环境类文化符号表现在诸多方面,如绿化造型等就是人居环境类符号的形式。人居环境类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美情趣、职业类别及社会身份等。

(八)技术工具类

可能很多人对技术工具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疑惑,由于本书从广义视角讨论文化符号,因此将其看成一类重要的文化符号。这类文化符号主要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如铆钉、机床以及无线电信号和网络信号等。由于具有体现生产力的重要功能,因此这类文化符号被用来强化工业意识和工业思维,以及相关领域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制造、传播和推介等。

(九)其他类别

如果更加广义地考察,那么社会交往礼仪也是文化符号。比如,藏族同胞见面时敬献哈达等,通过这种符号来传递热情和友好等。此外,还用某些文化符号表明某种身份或荣誉,如勋章和帽徽等。

专栏1-1:连环画的教化作用

连环画是很多人永恒的记忆,也是当下小朋友热爱的文化产品之一。家长和社会通过连环画为孩子讲故事,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以岳飞精忠报国为主要内容的连环画,就是教育孩子热爱国家,接受教育,增长技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此外,连环画在科学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今,连环画被以各种形式开发推广,如用彩色印刷强化视觉冲击、推出珍藏版增加销量等。

三、人类的文化符号偏好

人类的偏好是一种自然秩序。诸多经验事实表明人类具有显著的文化偏好或者符号偏好,这些偏好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乃至重要的神经生理现象。之所以发生和维持这些偏好,是因为文化符号给人们提供了某种方式的服务,或是对人们的发展具有某种价值。

这些偏好产生的心理基础比较复杂。有些偏好出自人类先天的习性,可以称为“先天性偏好”(congenital preference)。比如,有事实证明很多人具有音乐、绘画等先天性偏好的基础。有些偏好来自后天的教育,可以称为“习得性偏好”(learned preference)。比如,对于国旗等文化符号的尊重,就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大量事实证明,这些偏好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组织及有关主体的合作,也对组织内部形成共识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些偏好具有稳定性(stability)。这种稳定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人的一生中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符号偏好,以及一个族群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号偏好等。不过,文化符号偏好也存在变异性(variability),这可能与文化交流等有关系。此外,文化符号偏好还具有拓展性(expansibility),即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文化符号来理解周边的事物和社会。不仅如此,人类还通过学习等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并着力建立这些文化符号之间的联系。比如,各种语言词典就是这类文化符号联系的重要成果和体现。

专栏1-2:中国人对书法的偏好

中国人喜欢在布置或者装饰房子时挂字画,这是书画艺术偏好的重要体现。很多具有较高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将书画收藏作为体现身份或者修养的标志。

实际上,这种偏好体现了一种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怀,如有些人将书法内容作为治身修业的座右铭等。因此,很多文化偏好发挥着教化以及修身养性的作用,这也是书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四、文化符号的创新

文化符号的创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并且有更多符号处于被创造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元文化符号构成的世界里。艺术家在进行文化符号的创新时,技术化方式正在和传统方式融合,催生了一些能够恒久留存的文化符号。这些都是文化符号创新领域的积极进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创新了很多文化符号。有些是商业性符号,如商标设计和创造等;有些是技术性交往符号,如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项目等;有些是娱乐性符号,如卡通人物形象等。那些得到广泛传播的文化符号总是很快被主体利用,进行价值拓展和符号创新。但这些创新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模仿,很多研究证实了符号模仿行为的存在,并讨论了其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人们在兴建房子时总是喜欢模仿望族人家的风格,就体现了一种群体意识,也是人类文化行为的趋同效应。

专栏1-3:微信和QQ头像——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的头像等已经成为大众广泛使用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为人们增进了解提供了载体和工具。一些案件的侦破等也借助符号进行,因为符号的特征及变化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符号因为能够快速传播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尤其具有虚拟舆情等方面的效应。这已经成为社会组织重构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有学者对此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文化符号的形态、内涵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