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普通病房护患沟通

与情绪化患者的沟通

案例1-1 鼓励对方诉说

【典型事例】上午9:00左右,我推着输液车去给13床患者——一位刚满20岁的小姑娘潇潇(化名)输液时,她的妈妈几次探上前来,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我见状直接开口问:“潇潇妈妈,您是有什么事情想说吗?您直接说就行了。”潇潇妈妈这才轻声细语道:“我想问一下,今天周六医生会来查房吗?”我回答道:“会来查的,周六有值班医生,挨个查过来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您再等等。”但潇潇妈妈仍眉头紧锁:“我们早上去做了个检查,会不会错过医生查房的时间?”我也稍微愣了一下,因为我早晨从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结束工作后刚回病房,只看见我们科室的医生正在查房,而13床患者是血液科借床在我科的患者,所以我也不清楚血液科的医生是否有来过,于是就跟潇潇妈妈说:“您别担心,我打个电话到血液科问问。”

回到护士站,我询问13床患者的责任护士,她告诉我医生来过了,由于患者去做检查,所以没见到患者。于是我给血液科医生办公室打电话,告诉值班医生13床患者检查回来,可以过来查房。挂断电话后,我又返回13床患者的床边,告诉患者血液科值班医生在他们做检查的时候来查房过,他表示等会儿再来。患者及其家属听后连声道谢。

【点评】因床位问题,医生安排患者借床在其他科室,因为检查错过医生查房,患者及其家属难免心生不安。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困惑,及时与相应科室联系,帮助解决问题,尽量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诉求,我们应该给予满足。

但当我之后为其他患者更换输液药品经过13床所在病房时,发现潇潇妈妈在病房门口徘徊,不停地望向走廊入口。我走过去,问她:“医生还没来查房吗?”她摇摇头说:“没有。”时间将至10:00,我劝她到病房里坐着等,并解释道:“医生可能有其他比较紧急的事情一下走不开,我再打个电话去问下情况,您还是回房间耐心等等。”潇潇妈妈回答道:“嗯嗯,真是麻烦你们了。”我也微笑表示:“这都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没什么麻烦的。”

【点评】当患者和家属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时,护士要积极给予处理,让患者和家属知道我们没有敷衍了事,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片刻后,血液科医生过来查房,潇潇妈妈也总算安心地坐下来陪着女儿了。不过,经上午的观察,我发现13床患者和家属都比较拘束,患者又是个小女孩,性格腼腆,不多言。而她妈妈因为女儿年纪轻轻就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加之病房没有相同患者,情绪一直很低落,总是很沉默。最初输液结束时,家属还亲自过来告诉护士液体滴完了。我对家属说打铃就好,不用亲自过来,您安心陪着女儿就可以了。家属表示她知道,后来家属虽然没有再亲自过来,但每次打铃后都站在门口等着护士。

中午,新开的输液送达,我为13床患者输注时,家属站在旁边盯着液体,但也不开口说话。我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这是治疗贫血的针对性药物,今天医生查房后新开的。”操作结束后,我耐心地对家属说:“阿姨,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虽然我们不是血液科的,但我们科室很多护士在血液科规培过,专科性知识都是了解的。”家属点点头:“我知道你们都挺好的,但医生不在这里,总觉得不安心,出现什么问题还得等医生来。”“您要是有什么问题想找医生,我们可以马上为您打电话联系,您不必感觉不好意思开口。再住一晚,明天血液科就有病人出院,床位一旦空出来,我们就把您女儿转过去。”家属知道明天就能转回血液科,脸上的表情明显放松下来。

【点评】对于不善表达的患者及其家属,护士要多加关注,热情、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开口说出自己的诉求。家属因借床缺乏安全感,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个性化护理措施的落实、治疗方案的选择等间接向其传递护士专业性的信息,以消除家属不必要的顾虑。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正常的诉求,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满足,也应事先向他们说明原因,并进行动态跟踪,在恰当的时机及时予以解决。

案例1-2 给解释留点时间

【典型事例】“护士,我增强磁共振检查已经做完,这个留置针留在手臂上非常不习惯,能不能帮我拔掉?”5床患者——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此刻僵硬地半举着手站在护士站办公班护士面前。

“现在还不能拔,过半个小时你再过来让我们拔掉。”办公班护士头也没抬,急匆匆地说完这句话,又一把接起旁边“铃铃”作响的电话。这天,正好是周一,许多新患者入院,计算机显示屏上不断地跳出新医嘱,采集病史、测量生命体征、抽血、处理医嘱……每个护士都恨不能把一秒时间掰成两秒用,办公班护士也无暇解释为什么要半小时后才能拔留置针。

【点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眼神的交汇,让人感受不到基本的尊重,导致患者觉得不被重视,急促的语气、简短的话语甚至会让敏感的患者感到敷衍,从而产生医患矛盾。

5床患者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站在护士站不肯离去,看见护士一直在忙着接待新患者,面露不悦地说:“护士,你们为什么厚此薄彼,难道他们是患者,我就不是吗?我检查做好了,帮我把这个针拔掉。”责任护士也明显听出了小姑娘的不满,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轻抚小姑娘的手,眼睛注视着她,温柔地说:“好,我马上来给你处理,你先等我一会儿好吗?”说完,对着坐在对面的新患者道:“您先看一下住院告知相关内容,哪里不懂问我就好,我先帮小姑娘看一下留置针。”“好,你先帮她看吧。”新患者回应道。

【点评】需要用沟通解决的事情也分轻重缓急,首先要处理重、急的事情,但也不能顾此失彼。案例中的责任护士先与新患者解释并征得同意后,再解决小姑娘的问题,既不怠慢新患者,又不激化小姑娘的不悦情绪。

“留置针怎么了,我先看看?”责任护士一边轻声细语地说,一边轻轻捋起患者病员服的袖子。

“我的检查都已经做完了,这红色留置针打着,手都不敢动,给我拔拔掉么好了,我早上起来到现在还没吃东西呢,拔掉我好吃东西去。”患者把手臂伸到责任护士面前,强烈要求把留置针拔除。

“做完检查多久了呀?出于安全考虑,检查完成后至少30分钟才能拔掉。且留在血管里的是软管,手可以活动的,不影响你吃早饭。”责任护士跟小姑娘说道。

“做完刚回来,为什么要半个小时这么久,刚刚另一位护士也这么说,是不是你们不想给我拔呀?”5床患者听到又是这句话,流露出不悦的表情,觉得护士在敷衍她。

责任护士赶忙解释:“小姑娘,您的合理需求我们肯定是会满足的。之所以要半个小时后才能拔除留置针,真的是为了你的安全考虑。你刚才做磁共振前是不是打了对比剂,有些患者会对对比剂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皮疹等不适,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症状,而做完检查后30分钟内是最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万一出现意外情况,这个时候手上的留置针就是你的‘救命针’了,可以节省打针的时间,马上使用药品。”

“啊,原来还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我得把这个针留着,过半个小时再拔。”小姑娘心有余悸地说。

【点评】有句谚语说:“耐心是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十分甜美。”在沟通中,多点耐心,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你先回病房,等会到时间了,我来你的床边帮你拔掉。”责任护士微笑着说。

“那我回去先吃个早饭。谢谢你啊,护士!”小姑娘脸上的不悦一扫而光,满意地返回病房。

半小时时间一到,责任护士来到5床患者的床边,询问其是否有不适,随后帮其拔除留置针,5床患者对责任护士表示感谢。

【点评】重视交往细节往往意味着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会给人以好印象,对增进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细节是沟通中的一个个“点”,由点构线,把护士和患者相连。

案例1-3 移情——恐惧的缓和剂

【典型事例】我科17床是一名50多岁心内科转入的肥厚型心肌病、脑梗死患者,患者2周前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治疗,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我科。当天下午,患者突然觉得胸闷不适,心电监护仪上心率的指标超过120次/分,主管医生立即给予查血急诊生化、心电图,并请心内科会诊。

听闻情况后,我来到病房,看到吸氧面罩下的患者满脸紧张,一走近她身旁,她便立刻伸出了手。我便赶快迎了上去,手被她紧紧地抓住了。患者语带哽咽地说:“我真的害怕,胸口又发闷了,是不是又要像上次那样进监护室。我大姐走的时候我在旁边,我会不会像我大姐一样就这么去了。”因为该患者有心脏病家族史,她的大姐在8年前死于肥厚型心肌病,故对自身的疾病非常担心,特别是从ICU回来后,患者变得格外胆小,躺在病床上时,常抬头关注心电监测的各项指标。

【点评】患者患病时,其症状可能受到心理上的刺激而加重,此刻患者从动作及言语都体现了她的恐惧与紧张,这时使用移情的技巧,不仅可以表现出对患者的困境或感受的理解和对焦虑的体谅,还能将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担忧,安抚患者的情绪。

于是我弯下腰,对她说:“你不要害怕,医生、护士都在呢,一会儿就会好的。现在血氧饱和度指标正常,就是心率有点偏快。”“小来,我怕,我怕像上次那样又进监护室,我不要去那里,上次是从监护室出来回病房了,但再进去,能不能出来谁说得准呀。你陪在我身边好不好?你在这儿,我胆子就大了。”我点了点头,用手紧紧地回握住她的手:“好,别怕,我在这陪着你。你也静下来休息,一直说话对你现在的情况而言不太好。”我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用另一只手为她捋捋头发,在她身边默默地陪伴着。而后我看到患者的心率开始慢慢稳定下来,她的表情也舒展开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渐渐地,患者不再觉得胸闷,此时并没有使用降心率药,心电监测各项指标也都维持在正常范围。

【点评】移情的非语言沟通胜过千言万语,适当地运用触摸、靠近、沉默等技巧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恐惧的心放松下来,体会到护士的关爱和理解。并且,对于此时患者的病情,不适合讲太多的话,默默地陪伴更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

旁边站着的是患者的二姐,她看到我的举动后非常欣慰,把我拉到一边连声道谢:“小来,真的要谢谢你,谢谢你的安抚,要是就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这么紧张,昨天晚上隔壁床位的病人走了,我这个妹妹也没有休息好,白天病房又比较吵,没有补觉,就觉得烦躁,有了你的安慰,她平静了好多,现在心率也没那么快了。而且看到我妹妹这样,我心里也难受得紧,大姐因为这个病走得早,现在小妹也得了这个病,之前住进监护室,我真怕她挺不过来。”看到家属说着说着眼睛开始发红,我连忙拍拍她的背:“没事了没事了,这不是从监护室出来了吗。现在你妹妹的病情也稳定下来了,你也不要难过,你妹妹看到你难过反而会使她情绪不稳定,不利于她的病情恢复。”“好,好,听你的,现在我陪在旁边,不能让妹妹反过来担心我。”我又回到患者床边,对患者和她家属说:“你们昨天晚上也都没有睡好,现在监护仪上各项生命体征都正常,放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待到患者情绪及各项生命体征彻底稳定后,我才离开,并在离开前不忘安慰患者,以及告知家属情绪稳定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医生会请心理科医生开心理处方辅助治疗,让家属平时也多关注患者心理的变化。

【点评】疾病折磨的不只是患者,对陪伴在旁的家属也是心理上的打击。家属经历了患者送进ICU抢救,重回病房后病情又发生变化,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因此,不能忽视家属的心理问题,要对家属做好安抚,以免家属的情绪影响到患者的心情,不利于患者康复。

案例1-4 用真诚叩开患者心扉

【典型事例】生机盎然的4月,草木将绿未绿,繁花将绽未绽,荒芜与繁盛之间,不至泛滥却无关冷清,一切美好都以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姿态存在。我刚整装上班,我科的一名年轻责任护士就对我说:前天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收治入院的19床患者经常发牢骚,嫌东嫌西,家里人也从未来医院探视,她心情比较糟糕,时常哭泣,对医生开出来的检查也不配合,经常抱怨医生不了解她的病情而乱开检查单。静脉穿刺也很困难,前一天我们用了30分钟左右才给她打上浅静脉留置针,但昨晚她坚决让护士拔了,不配合。听完责任护士的汇报,我心里默想:这样下去不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也会耽误患者的治疗,看来需要主动找这位患者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好让她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我即刻打开计算机,首先了解该患者的病史资料,发现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报告显示24小时的室性期前收缩为2046次,以上午多发,提示该患者的期前收缩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病情不是很严重,治疗上医生已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此药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目前医生予以完善各项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并已预约心超及冠脉CTA检查。基本掌握患者的情况后,我就来到患者的床边,发现患者的眉头紧锁。我用充满善意、诚恳的目光,身体略前倾,微笑着向患者打招呼:“阿姨,你好,我是病房的高级责任护士,以后你有什么需要,都尽管来找我,我会尽我所能帮你解决。”

【点评】对于患者而言,如果不确定访谈者是谁,或者不确定访谈者是否适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能令他们不安,因而访谈时需向患者说明自身的角色。诚挚的眼神、倾听的身姿、关心对方的语言能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让患者逐渐打开心扉,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

亮明我的身份后,我接着看了患者的手背静脉,发现其静脉条件欠佳,有多处瘀斑。这时患者就向我诉苦:“我的静脉太差了,你看我的手这副惨状。”“你放心,从今以后,由我来帮你打针,我工作很多年了,在穿刺方面经验多,尽可能减少你的痛苦。”并且表态:若逢周六、周日我休息,会委托其他高年资护士来为您输液。这时患者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接着,我耐心向她介绍主管的三级医生,强调其有高超的医术,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让其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检查治疗。患者点了点头,但眼中仍流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晨间交完班后,我立即与主管她的三级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并跟随查房。当查到该患者时,三级医生认真询问病史,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措施,也让患者自己提出对治疗的想法,询问其对哪些检查项目有疑惑,并一一予以耐心解释。最后,三级医生强调让其安心住院。患者用满怀信任的眼神望着医生,用力地点点头。

【点评】打开患者的心扉,让患者把真正的问题摆到明面上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患者的静脉条件差,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十分痛苦,可以请穿刺成功率高的护士来输液。患者之前有抱怨,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不信任,可以先让其信任的主治医生来开医嘱。因此,用肯定的语言准确地告诉她她的主管医生具有高超的医术,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有助于医患双方建立信任感。并且采用护患关系基本模式中的“共同参与型”,以平等关系为基础,护患双方具有相等的主动性,从而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

这天之后,只要我上班,我都会先去看下她。一天,我发现患者神情沮丧,双眼黑眼圈明显,我即刻坐在患者床边,轻声询问:“阿姨,你昨晚睡眠不好吗?”话音刚落,一滴滴泪珠从患者眼眶溢出,我即刻拉住她的手,耐心倾听。原来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欠佳,家中共4人,除丈夫、儿子外,还有一位90岁的公公,4口人一起居住在50余平方米的房子里。而丈夫对她不太关心,公公脾气怪异,儿子常常不着家。之前她在社区工作,现已退休在家,家庭生活较沉闷,故常郁郁寡欢。但值得庆幸的是,她有一些社区的朋友,常在微信中联系。而近几日社区正组织出游,她也想跟随外出散散心,但又怕身体吃不消,故情绪烦躁。我即向患者表示:我会跟你的主管医生反映你的想法。我向主管医生反馈了患者的情况,他认真评估了患者的病情,认为她的病情并不严重,建议她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并强调放松情绪对治疗有利。

经过沟通,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并表示出院后要参加社区的旅游,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经过治疗,患者很快康复出院。出院后,患者还写了一封表扬信,对我科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

【点评】医护人员不仅要医治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从该患者的诉说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缺乏家庭的关爱,但友情弥补了亲情上的缺失。患者的基本需要被满足后,她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对于此时的患者,要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需要会更利于患者的健康。

案例1-5 “放纵”的血压

【典型事例】周二,查房后,我像往常一样来到病房巡视,刚走到房间门口,便听到13床患者王大伯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这儿的医生都不会看毛病的,我这样的血压他们也不管。”听罢,我意识到患者有情绪波动,便来到他的床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道:“哎哟,王伯伯,是什么让您老人家这么不高兴啊,说给我听听,看看我能帮你不?”王大伯看着我,便打开了话匣子:“小来护士啊……”

【点评】反思性提问是一种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它可以促使患者进一步阐述他们之前说过的话。对于患者的抱怨,护士应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也为今后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事情不复杂,王大伯是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规则服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这次是急性发病,医生考虑到降压后会导致低灌注,故未开具降压药,也未向患者说明。患者入院第3天血压为180/100mmHg,出现头晕现象,而医生查房后只给患者增加了改善循环的药物,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开降压药,所以王大伯觉得医生不重视,不给他服用降压药。

【点评】主动确定并适当探索,包括患者的想法、担忧、期望以及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患者的不满意通常源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

我认真听完王大伯的诉说,便开始笑着跟他沟通起来。首先,我告诉他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而医生的职责要求便是严谨,此时王大伯点头表示赞同。接着,我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讲解给王大伯听:“王伯伯,你现在是中风的急性期,医生不给你开降压药是不想你的血压降得太低,血压降低了,反而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而加重病情,到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出现头晕的表现了,所以医生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王大伯瞪大眼张大嘴吃惊地看着我:“小来啊,我信得过你,可是你也别唬我。”看着王大伯的表情,我郑重其事道:“王伯伯,医学是不骗人的,这是很严肃的事情,我不会对你说谎话的,你放心。”病房里的其他患者也开始劝说:“老王,小来跟我们相处很长时间了,她的为人我们最信任不过了,所以啊,这么跟你说,你得听进去。”“嗯。”王大伯坚定地回答道。

【点评】精准医学时代,沟通简单化、通俗化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考验。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所需具备的。在告知患者病情和解释治疗方案时,尽量将复杂、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我理解王大伯的想法,而王大伯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于是我接着说:“王伯伯,等医生查房结束,我让主管医生再跟你详细说说。”这下王大伯终于笑了:“好好好!小来,谢谢你啦!你记得帮我去跟医生讲一下,我在病房里等着他。”

【点评】使用认知共情,从认知上理解患者的想法。

查房后,我把王大伯的顾虑告诉了主管医生,主管医生马上到病房,针对王大伯的病情、治疗等详细地进行了讲解。王大伯对主管医生所讲的知识表示理解,感觉增长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同时也对治疗有了很大的信心。事后王大伯很满意我所做所说的,当我再次见到王大伯时,他笑眯眯地拉着我说:“小来护士,医生来找过我了,跟我说得很详细,道理跟你讲的是一样的,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以后我真的要引起重视了,谢谢你们哦!”

【点评】医患沟通不仅涉及护士与患者,而且涉及护士与患者家属、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以及其他相关健康工作人员的沟通。人文关怀是建立医护患三方和谐关系的根本。切实帮助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赢得良好的信誉。

案例1-6 换位思考,感情互通

【典型事例】护士站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我连忙赶过去。只见29床老贺的儿子与主管医生正在争执,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有好多患者和家属在围观,并窃窃私语,影响很不好。我第一时间把双方拉开,然后决定先与患者家属沟通,再向主管医生了解事情的经过。

【点评】患者的家属是患者的直接受益人,患者对亲人的忠诚信任度和影响力最高。如果医护人员能注意指导患者家属亲密合作,发挥他们沟通患者的配合作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选择先与患者家属建立良性沟通关系。

我将患者儿子请到接待室就座,此时他的情绪还未平复,出口的话像辣椒般呛人胸口。我一直耐心礼貌、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渐渐地,他也被感染了,语气语调也平缓下来,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了一遍。原来,主管医生在查房时告知老贺及家属目前病情好转可以出院,但患者和家属强烈要求再住院治疗几天。(该患者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即使住院治疗,也只能以暂时减轻症状为目的。)从医生的角度而言,患者病情已经好转,再继续住院也没太大的意义;而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求再多输几天液,认为多输液病情总能好点,患者心理上也能更平稳些。双方有各自的想法,也都没有错。问题就出在患者家属要求再输液几天时,主管医生说了句:“你这个毛病即使再输液也不可能完全好的。”患者及家属当时就激动起来(患者5年前确诊扩张型心肌病时,当时医生就告知存活期5年左右,今年刚好是第5年)。家属说:“我们其实对病情都有数,老爷子也知道活不长,但医生这么一说,多少也刺激到老爷子。谁不怕死啊,将心比心,知道命不久了,谁不伤心。我们只是想尽量让老爷子活的时间长一点,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请患者家属先回病房。接着,我把患者及家属真实的心理感受告诉了主管医生,他表示真不知道患者及家属的想法,否则他绝不会这么直说的。

【点评】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困境和感受,设身处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误解。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忽视疾病对患者及家属的意义。该患者症状缓解,已达到临床出院标准,但家属因为“大限将至”而出现担心、恐惧等情绪表现,对此我们应予以理解,并让其参与到疾病决策中,使我们的沟通更有效,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之后,我又来到老贺床边,与他及其老伴、儿子交谈,设身处地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及家属的愤怒表示深深理解,告知其实主管医生原先并未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所以说出的话让他们从内心无法接受,现在我已经将双方沟通中的盲点告诉主管医生,他明确表态今后在与你们的沟通中会尽量注意方式、方法,学会换位思考。现在患者和家属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尽量予以满足。老贺说:“其实我心里也知道医生说得没错,我的病是不可能好了,只是尽量不去想,可医生在查房时当着我和家人的面一下子就这么说出来,我一时感到很伤心,难以接受。我想多挂几天补充营养的药,至少心理安慰一下也好。”我再次向主管医生转达了患者的愿望,最终患者继续住院输液3天。

在出院那天,老贺高兴地对我说:“今天感觉舒服多了,谢谢你们。”虽然我知道其中多少有些心理因素,但我为这些心脏病终末期患者能有愉快的心情由衷地感到高兴。让患者与家属保持心情舒畅,也是我们人文关怀工作的重要内容。

【点评】反馈使沟通变成一个双向交互信息的过程。当对方的倾诉得到满足后,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情感支持。感受交换,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互动。维护患者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人情温暖,帮助他们更好地战胜疾病,身心康复,才能使医患达到互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