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情况

一、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一)创新型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举措,企业创新意愿显著增强,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2017—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企业数由约10.22万家增加到约16.92万家,约增长了65.56%,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 R&D 活动的企业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由27.43%增加到38.35%,增长了10.92个百分点(见图2-1)。此外,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Dealroom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从2019年的237家增加至2022年的325家,约增长了37.13%。

图2-1 2017—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数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WIND,2023年5月)

2022年,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出台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优惠政策。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8997家。在2022年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达到59%。

(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2017—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由2017年的1201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514.24亿元,约增长了45.79%。同时,全国R&D经费支出中来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由13464.9亿元增长至约21808.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约76.48%增至约78.01%(见图2-2)。可以看出,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且对全国研发经费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其中,大中型企业仍然为研发经费投入的主力军。2021年,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70%。

图2-2 2017—2021年全国R&D经费支出中来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金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2018—202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年5月)

此外,我国企业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7—2021年,企业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从273.6万人年提升到约382.7万人年(见图2-3),增长了约39.9%。

图2-3 2017—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

(数据来源:2018—202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年5月)

(三)企业科研组织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加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选题、实施、评审的话语权,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高度一致的领域,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项目实施。例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具有明确产业化目标的重点项目中,国家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例如,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等项目指南中,提出要“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针对产业化课题,要求以企业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近年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2022年,在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项目占比已接近80%,企业的科研组织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体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创新主体合作愈发紧密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创新活力。各创新主体协同开展的创新活动不断增加。2017—2021年,研发机构的R&D课题中来自企业委托的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由6447项增加到12757项,增长了近2倍;高校的R&D课题中来自企业委托的项目数量也从206992项增加到347235项(见图2-4)。各创新主体之间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表明,截至2021年年底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产学研合作专利占比为4.0%,较上年(3.1%)提高0.9个百分点。

(二)新型研发组织蓬勃发展

当前,新技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更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互交织,联系日益紧密,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愈发频繁,涌现出了一批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共同建立的新型创新组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共计2412家,同比增长了12.7%;承担1.8万项企业科研项目,占当年承担科研项目总量的51.46%。另外,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江苏、浙江等地在组建创新联合体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例如,江苏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备案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原则上应为省内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图2-4 2017—202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来自企业委托的R&D课题数

(数据来源:2018—202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年5月)

(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2022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为670506项,较2017年约增长了82.4%;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37294.3亿元,较2017年提高了约1.8倍(见图2-5)。《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表明,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转让率为11.5%,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约为2018年(3.8%)的3倍。同时,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图2-5 2017—2021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和合同数

(数据来源:2018—202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年5月)

三、工业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质量双升

(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2017—2022年,在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的科技成果由51677项增加到68199项,约增加了32%(见图2-6)。其中,制造业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占比自2018年以来保持在35%以上,2022年达到25719项,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81.5%。此外,2022年,我国在航空、能源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C919飞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运行。

(二)高质量专利成果平稳提升

专利是工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2017—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由2017年的约47.8万件增至2022年的约95.9万件,增长2倍以上。增速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保持在16%以上,2021年达到21.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由2017年的约93.4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约169.2万件,约增长了81.16%;增速逐渐趋于平缓,2021年的增速为16.85%(见图2-7)。从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专利来看,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PCT专利申请数量仍然排名首位,在PCT专利申请数量Top20企业中,我国占有6个席位,其中华为仍然名列榜首,专利申请数量达到7689件。

图2-6 2017—2021年应用技术类重大科技成果数量(项)

(数据来源:EPS数据库,2023年5月)

图2-7 2017—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件)

(数据来源:2018—202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年5月)

(三)新产品产出水平逐年提高

我国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为958709个,约为2017年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也从2017年的13497.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约22652.9亿元,约增长了67.8%(见图2-8)。

图2-8 2017—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开发经费支出

(数据来源:EPS数据库,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