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3)
- 王震坡等
- 2062字
- 2024-11-04 21:51:20
序二
当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已有超过133个国家和地区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相继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例如,欧盟发布的“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旨在修订欧盟立法,以确保实现欧盟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5%的目标,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美国则通过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COP27)发起净零政府倡议,邀请各国政府以身作则,最迟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地区的政治动荡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气候承诺的时间表,部分欧洲国家放松了气候承诺,甚至暂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尽管气候政策正在经受重大地缘事件的挑战,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仍然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以减少主要部门的碳排放,并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从国内来看,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用能及碳排放仍有较大的刚性增长空间,汽车产业碳排放的根源性、结构性及趋势性压力总体尚未缓解,中国脱碳转型的压力与难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因此,加快能源结构持续低碳转型、构建终端用能部门节能提效升级,成为当前加快向碳中和目标迈进的主要技术路径。
一是加快公共领域电动化进程,推动公路运输碳减排贡献度。公共领域车辆运营强度大,月均行驶里程长,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有助于加快道路交通碳减排进程。根据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数据显示,2022年乘用车领域新能源网约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共享租赁车月均行驶里程分别为4309km、4282km、2893km,而新能源物流车、公交客车、重型货车月均行驶里路程均在2000km以上,车辆运行端碳减排贡献显著。此外,部分新能源公交客车接近退役置换,有必要开展新能源公交客车分批量更新置换,提升新能源公交客车活跃度。因此,开展试点区域公共领域电动化,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政策标准法规等领域持续完善创新、先行先试,将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改善应用环境。
二是持续探索“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创新,加快高能耗交通工具清洁化进程。重型货车作为生产资料用交通工具,具有单车油耗高、使用强度大、柴油排放因子高等特点。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重型货车保有量约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4%,但车辆使用环节碳排放规模约3.5亿吨,占汽车总使用环节碳排放的33.4%。加快探索重型货车等高耗能车型的电动化替代,是加快推进车辆结构清洁化的重要技术路径。新能源重卡相较于燃油重卡,在经济性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换电重卡具有首购成本低、运营效率高的优势,有望在短途运输及干线物流等场景推广应用。因此,集聚区域优势企业与资源,探索“车电分离”模式创新,从政策扶持力度、技术标准体系、协调电网配电管理、强化资金支持保障等领域持续推进并扩大换电重卡试点推广,以模式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推进各领域协同发展和跨领域合作。
三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低碳发展,鼓励与推动交通与再生能源构建碳链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建立起包括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运输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报废回收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碳配额及碳核算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转化国际标准,加快制定我国碳足迹核算标准,为产品赋予全球通行的低碳标签。交通与能源的碳链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是做好破解当前制约新能源发展消纳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时空转换”,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是建立道路交通碳资产管理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碳交易系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350个交易日中,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2.2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1.21亿元。然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均被逐步纳入碳交易的计划中,唯独汽车行业未能入列。当前,道路交通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条件已初步成熟。截至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已累计接入新能源汽车超过1500万辆,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碳交易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加快建立碳管理机制,建议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直观量化并展现我国交通领域碳减排成果,支持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3)》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大数据,以总览全局的视角向读者呈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车辆运行及充电规律等方面的特征。本报告以丰富的图表、翔实的数据及调查结果,既让广大读者全方位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运行特征和用户使用习惯,又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汽车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出版,将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政府在推动清洁汽车推广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推动中国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023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