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 曹文献
- 2255字
- 2024-05-23 15:03:10
前言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本书在县域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本质内涵基础上,运用增长极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产业结构转换与城镇化发展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综合利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农村的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系统地对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设计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模式路径。本书为连片脱贫地区县域城镇化推进和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关实践提供了范例以及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部分,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明确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等概念的梳理,明确了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同时,在梳理及回顾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城镇化进行研究的内容布局,研究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上的地域特色问题;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领域要更加具体,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要义,减少在研究上的空泛性;加强脱贫地区县域城镇化相关的实证研究。本部分对本书研究内容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增长极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转换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
第二部分,综合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基础条件进行研究后发现:首先,罗霄山郴州片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生态优势,城镇空间组织具有离散性,并且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其次,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总体提升,但城镇化率增长速度缓慢,与市域内其他县(市)相比,总体上城镇化水平较低;新型城镇村发展布局已然形成,但县域城镇依然存在规模过小、城镇集聚效应不足的问题;配套保障措施陆续推出,农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教育制度、资金筹措制度以及生态保护依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最后,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不平衡;城镇村产业支撑逐步完善,但产业支撑层次较低;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下降。
第三部分,从县域发展类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十四五”阶段预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①县域发展类型的分析结果:2010年以来,宜章县域发展类型都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型县域城镇化;2010年以来,汝城县域发展类型都为农业主导型县域城镇化;2010年以来,桂东县域发展类型都为商旅服务主导型县域城镇化;2010年以来,安仁县域发展类型都为农业主导型县域城镇化。②在选定的罗霄山郴州片区四县城镇化率变动影响的七个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表现显著,这表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持续稳定提高,对繁荣城镇消费市场,带动城镇服务业发展、促进要素汇聚,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第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在四县三次产业近年来不断优化的态势下,各县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宜章、汝城和桂东三县的第二产业明显落后,而安仁县近年来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作用不断显现。四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城镇化的影响总体上处于各因子的中位水平,但各年度的关联系数普遍不高,因此,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应在现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基本排在末尾,这说明,当前四县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当进一步发展提高。③对郴州市以及四县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十四五”阶段预测发现:四县城镇化率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但与市域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落后态势。从郴州市及片区四县至2025年的具体测算数据来看:郴州市为68.46%,宜章县为60.19%,汝城县为62.67%,桂东县为55.82%,安仁县为56.92%。可以看出,郴州市在保持目前的追赶湖南省域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下,桂东和汝城两县的城镇化率相比宜章和安仁两县,有增速超越的趋势。四县城镇化率与郴州市域水平的差距也说明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相对较大。四县如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城镇化发展潜能,尽快填补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上升空间,将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布局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典型模式进行经验归纳,并结合前述分析,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罗霄山郴州片区四县农村不能走单一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应因地制宜,通过提升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层次,共同建设好城镇镇区、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区,实现人口及产业在城镇空间的集聚;要围绕人的需求,强化产业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公共配套服务的建设以及制度保障,切实推进“宜居”“宜业”的城镇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走一条“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商旅服务业+人口转移”的多样化新型城镇化道路。
最后,本书具体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罗霄山郴州片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以三区共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三业并进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以制度创新打造县域城镇化保障机制,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终为实现该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曹文献
2022年6月于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