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他是乡村建设的倡导者、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他在多个场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问题回应,他是我国乡村建设的掌舵者、领航者,他为我国乡村振兴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概念,并进行了概括性表述。在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框架下开展乡村振兴的可行道路。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我们的乡村建设指明了道路——包括从城市与乡村衔接角度,从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角度,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从乡村社会基层治理角度,从乡村文化精神文明角度,从乡村减贫脱贫方式方法角度,从乡村建设成果共享角度进行路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没有停止对乡村建设的思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的阐述。乡村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实现乡村产业发达兴旺;二是实现乡村文化清纯,充满正能量;三是实现乡村人才汇聚,能人辈出;四是实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好;五是实现乡村社会组织治理有力,公平公正,人人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也是他深入基层调研时特别关注的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就对乡村建设的人才保障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他指出,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点,只有人才才能推动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充分尊重和使用乡村现有人才,抓好本土人才存量培育,积极争取引入更多的外来人才,比如返乡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入乡创业人才,让这些人才融入农村、扎根农村,我们的乡村建设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乡村人才建设中,首先要抓好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就乡村建设举办了中央政治局专题集体学习会议,请专家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作出的众多阐述,使乡村振兴的内容更加丰满、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清晰,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重大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我国乡村的全面建设,我国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张开,王声啸,郑泽华,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新进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4):140-166.。乡村发展滞后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经济社会问题。横向地看,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乡村发展滞后。现阶段我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不平衡就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城市与乡村差距导致的乡村相对落后,由此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今后我们还将有4亿人口生活在乡村。不解决乡村发展缓慢的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这个群体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全体人民的小康。

(2)乡村振兴工作与农业农村方面其他工作的关系

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工作的指针,是我们关于“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三农”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乡村振兴就是指挥这众多工作的那只手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它展开,都是对它的具体化,也就是所谓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我党对多年来“三农”工作的总结和理论升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包含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三个方面。

(3)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

乡村振兴要振兴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一是农村产业要实现振兴,要实现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振兴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乡村振兴,2022(4):8-15.;二是要实现人居环境的适宜居住;三是要实现农村精神文明有文化底蕴,充满正能量罗嗣亮.乡村文化振兴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分析[J].党的文献,2021(6):48-53.;四是要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民众广泛参与,能体现公平公正季雨亭,郑兴明.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21-27.;五是要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裕,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还对这五个方面内涵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乡村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个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要实现产业兴旺,农村产业就需要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产业运行体系。乡村的生态建设,不仅要做到自然生态环境好,还要适宜人民居住,让人居住起来舒适安全。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心灵建设,有对传统乡村文明的传承,也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扬。乡村社会秩序是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良好的社会治理才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乡村建设是为广大乡村群众建设的,他们生产生活顺心如意才是我们开展乡村建设的归宿。

(4)我国乡村振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我国的乡村振兴一定要从我国各个地方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各个地方也要从当地乡村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我国各地乡村的差异性,尊重客观规律,制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振兴方案。搞乡村振兴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把资源高效配置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乡村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还要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确保市场机制高效运行、公平公正运行。当然,政府的参与与支持不是要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市场机制的很多不利影响将得到有力的遏制,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收益的分配更加公平。此外,在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要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包括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土地制度、保护基本耕地面积、开展乡村规划、加强市场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等。实施乡村振兴要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进行乡村建设。

通过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推动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实现小规模农户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只有这样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取和借鉴我们传统农业社会优秀的社会治理经验,要继承传统农耕文明中的优良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治理方面要充分重视德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传统农耕文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城乡融合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国家特色,在城乡如何融合发展问题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创新二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破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完善和分解,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完善与分解,对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制度的完善,推动人才、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畅通流动,从而促进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农村人口的脱贫。乡村人口全部都脱贫了,广大农村没有绝对贫困了,我们也就实现全面小康了。乡村建设始终要有一个领导者,那就是我们的党。党就是一面旗帜,始终为乡村建设指明方向,指出正确道路。

(5)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要有丰富的人才

我们要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激发乡村现有人才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吸引更多城镇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从农村职业来看,职业农民是人数最多的群体。我们只有让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成为收益高的产业,才能让职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6)我国的乡村振兴绝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一项工作,而是长时期都要做的一项艰巨工作

任务的长期性是由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短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持之以恒才能达成最终目标。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要不断积跬步而成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会议必须将高质量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去。还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出发,要求乡村振兴要适应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定要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这项工作,这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证。为此,我们要把从事乡村振兴的各级党政组织的负责人甚至全部工作人员培养成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培养成热爱农村热土的有抱负的党员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对乡村振兴的内涵作了精确提炼。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的任务明确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乡村要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农村要实现精神文明的质的进步;三是乡村要抓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四是要抓好乡村基层社会组织治理建设;五是要以人为本,抓好乡村人才供给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要实现我国农村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的优先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怎样实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施操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三农”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