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光:四川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2023年)
- 李新主编
- 6310字
- 2024-05-23 14:09:12
对四川省资本市场十年发展的思考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和基石,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过去的十年,在以注册制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引领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将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抢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遇,落实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利用资本市场和地区资源禀赋长期布局比较优势产业,将是四川未来五年资本拉动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四川资本市场在全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全国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投资者数量规模超过2亿人,居全球首位,上市公司市值和数量分别为83.29万亿元和4947家,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资本市场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1)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2012—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从2472家增长至4947家,总市值从26.74万亿元增长至83.29万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与GDP的比值从49.65%提升至86.66%。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在发挥实体经济融资和居民投资的重要渠道功能的同时,承担着驱动中国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和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重大使命,已成为助力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
(2)资本市场顶层制度建设更加完善。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做出系统规划,全面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资产管理市场走向良性发展,极大地优化了中国金融市场结构。2019年,注册制改革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逐渐完备。2020年,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以专章形式对投资者保护进行规范,实现了我国投资者保护证券立法集中规定从无到有的进步。与此同时,A股退市制度不断完善,自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6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完善了“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3)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的抓手更加有力。2012—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从15.9%提升至32.4%,股票市场累计融资13.3万亿元,融资金额和融资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融资金额从4452.68亿元增长至18178.85亿元,融资企业数量从314家增长至1219家,资本市场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
(4)上市公司推动产业转型的作用更加突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资本流入创新创业企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资本市场在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初期以金融、消费、资源型企业为主的结构相比,全国现有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2200余家,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绿能、迈瑞医疗等46家新兴企业市值逾千亿元。根据WIND数据,2021年IPO募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生物医药、电子产业、机械设备、通信产业和电力设备,共计募资2952.16亿元,占年度IPO募资总额的55.04%,五大行业市值共计30.33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30.61%,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5)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2012—2022年,我国先后设立新三板、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目前已形成涵盖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于“专精特新”,科创板则是中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资本市场向服务创新型企业迈出坚实步伐,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提升。同时,资本市场产品供给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在股、债、期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的基础上,风险管理工具日益丰富,不仅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多元化需求,更提升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的能力。
(6)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2021年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持股市值占比已达44%,以基金、保险投资、社保机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陆港通开通,A股纳入MSCI和富时指数,加速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2022年9月底,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2.77万亿元,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4.35%。
(7)东、西部区域市场差距持续缩小。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资本市场实力平均提升约40%。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在西部地区交会叠加,通过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积极承接东部资本市场发展外溢要求,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正逐渐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追赶。根据有关统计,西部12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本市场发展平均指数上升8.7%,东、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指数差值比由2018年的72.4%下降至2021年的66%,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二)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效
十年来,四川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5.38万亿元,成为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经济总量迈过5万亿元大关的省份。与经济大省相对应的是,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自2016年按照“股债结合,以债为主”思路实施系列重大改革以来,四川目前上市企业数量已超过福建,名列全国第七位,千亿市值企业数量名列全国第八位,直接融资助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成效显著。
(1)产业集群发展成势,上市公司动力源强劲。近年来,四川相关行业企业陆续上市,有力地带动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省“5+1”产业及16个重点产业上市公司超过40家,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以点带链”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为例,2021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702亿元,增长24%,在雷电微力、极米科技等上市企业引领下,区内已形成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条,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一极;2021年,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连续5年保持20%的增速,成都先导等9家企业成功上市,进入临床阶段I类新药52个,居全国第四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中列第四位,稳居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第一梯队。此外,相关头部企业陆续选址落户本土,牵引形成了新一轮的区域集群效应。遂宁和宜宾是四川锂电产业两大重镇,遂宁市以上市公司天齐锂业为龙头,聚集了一大批锂电企业和项目,2021年锂电产业产值突破28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宜宾市以引进宁德时代为契机,吸引了超过40家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当地,总投资额超过1071亿元。“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四川锂电产业,同台竞技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在多家上市企业聚集效应下呈现出了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科技创新蔚然成风,多层次市场驱动力持久。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创业板、科创板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陆续成立,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联动发展更加紧密,传统行业向科技创新产业的转型步伐越来越快。十年来,全省新增上市企业114家,增长率达84.52%,超过40家优质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奔赴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目前四川主板上市企业10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4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5家。其中,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近半数,体现出川内科技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生物医药两大领域,总市值超过1480亿元;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四川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六,2022年半年报业绩表现出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赛道和持久的驱动力。
(3)国有资本资产证券化提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势见效。随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政策的推出和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四川国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成功地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四川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自2017年以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以并购上市公司为路径和抓手,成功控股3家上市公司,战略投资5家上市公司,完成超百亿存量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市值由零增长到2021年底超过5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从零提升到2021年底的20.57%,成功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在先进材料、生态环保、高端制造以及大数据等领域布局,以相关上市公司为核心资产组建的生态环保集团和先进材料集团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成都市也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确立了2022年每户市属国有企业都有1家上市公司的工作目标。近年来,成都国资完成了对中化岩土、莱茵体育、红日药业等公司的控股并购,国有资本进一步布局工程设计、体育运营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市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已提升至48.05%。
二、四川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四川虽为经济大省,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的省情,距离经济强省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应在资本市场上,主要体现为四个不够:市场规模不够充分、内部结构不够优化、区域布局不够平衡、产业带动不够强劲。
(一)市场规模不够充分
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比,四川上市企业数量相对偏少、市值和市场融资规模相对偏小。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广东省现有上市公司807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浙江省624家,江苏省602家,数量位列第二、三名;北京、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400家,排名第四、第五。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最大,超过22万亿元。在上市公司市值上,广东省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均超过5万亿元。在直接融资规模上,2021年广东省、北京市直接融资规模接近1.3万亿元。而位居全国资本市场第二梯队之首的四川,目前仅有167家上市企业,总市值约2.83万亿元,2021年直接融资规模不到3300亿元。
(二)内部结构不够优化
在四川167家上市企业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共65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39%。而第一梯队头部的广东省,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44%。相比之下,四川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3个新兴产业较为集中的板块企业数量还有一定差距,结构上不尽合理。此外,在市值分布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值在100亿元以下,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仅五粮液、泸州老窖、通威股份和天齐锂业4家,500亿元至1000亿元市值的仅成都银行、东方电气、四川路桥3家。
(三)区域布局不够平衡
区域布局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川内地区之间上市公司数量差距明显,成都上市企业聚集多,其他地区上市企业少。从数量上看,目前成都上市公司112家,占全省的67%;从市值上看,成都上市公司市值1.35万亿元,约占全省总市值的44%,如果考虑宜宾、泸州2家白酒上市公司1.01万亿元市值规模,则成都和宜宾、泸州上市公司市值占全省的77%。而广元、巴中、资阳、甘孜四个市(州)至今无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分布的区域性不平衡特征显著。
(四)产业带动不够强劲
一方面,“5+1”重点产业中科创产业占比不高。传统的食品饮料行业的总市值约10740.9亿元,占全省上市企业总市值的37.91%。而科创板总市值约1480亿元,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不足4.5%。相比之下,全国科创板总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为6%,这反映出四川资本市场布局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力量还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民营经济占据四川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力量。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民营经济20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降本增效,缓解融资难等痛、难、堵点。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从资本市场数据分析,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即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缺资金缺资本尤其是缺创新资本的现象不容忽视。2019年,全省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98亿元,仅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089亿元的39%,债权和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四川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王晓晖书记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发展优势,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在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四川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枢纽作用,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更加强劲、更为持久的内生动能。
(一)积极储备上市后备资源,做优做强比较优势产业
牢牢抓住注册制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机遇,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规范经营、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建立分层次、分行业、有梯队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结合全省优势产业现状,加快培育科创型优质公司,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优势产业再升级。依托四川比较优势资源推进资本融合、科技金融的发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二)抢抓历史新机遇,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打造大企业大集团
牢牢抓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厚植良好土壤,大力扶持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的上市公司,深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改革创新,支持上市公司在稳步推进主业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再融资、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资本运作手段,强化在新兴产业战略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中的带动作用,推动培育1~2家万亿市值,一批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企业集团,提升四川上市公司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国有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是现代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市各级国有产业集团可着力打造和布局上市公司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支撑,通过上市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整合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通过资金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不断提升国有资本流动性和证券化水平,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效应,加快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基金公司等国有企业通过天使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并购基金、证券基金以及ETF基金等多层次多形态资本形式,与产业集团形成合力,共同助推地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服务实体根本宗旨,落实固链稳链强链延链
坚持以资本牵引行业产业区域联动,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聚集,同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搭建完善区域产业金融综合性服务网络,构建多层次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体系,逐步形成区域产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资金服务。细化分析全省优势行业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的“链主”企业,营造良好的资本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促进上下游产业汇聚和集群打造,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在固链稳链强链延链中发挥领头作用,积极培育“中国系”的配套中小企业,持续强化行业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夯实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