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越
女性励志演讲平台“遇言不止”创始人、作家
作为从小被教育“要有眼力见儿”的北京女孩,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十分困惑,为什么我的哥哥、弟弟,从来没有被这样要求。如果有长辈来访,被要求端茶、递水果、笑着陪他们聊天的“乖巧”孩子也是我;而我的哥哥、弟弟,则可以在一旁随便玩耍,甚至不用露面。这让我想起这本书第四章的社会规训——好女孩要为他人而活。
很多时候,女孩子不仅被要求学习好、有事业心,还被要求人缘好,能够永远喜悦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当然,对于男性也有类似的要求,但对女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男性的要求。
当我打开英国作家罗斯·哈克曼的这本《情绪价值》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要求作为女性的我们提供的一种情绪劳动——随时为他人服务,不能板着脸,要乖巧且讨人喜欢。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讨”人喜欢呢?因为如果不被喜欢,我们就会被排斥、被责怪,不再得到认可,于是“讨”就成了我们的情绪劳动。
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本身就是在付出劳动,而且这种劳动往往被忽略,且无报酬。所以,如果你在相关环境中,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甚至隐藏真实情绪,以便适应环境或与环境互动,那么你就是在进行情绪劳动。
我发现身边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情绪劳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面对的人群越多,我们要“劳动”的情绪也越多。下属可能要看上司的脸色行事,根据上司的情绪来转换自己的表达和心情;在两性关系中,时常会有一方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迎合对方的情绪;“讨好型人格者”更甚,优先照顾他人情绪是频繁出现的行为。这些都是情绪劳动,在种种压力的驱动下,消耗我们的情绪、体力和灵魂。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多地要求别人对自己进行情绪劳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观照自己的内心,想想自己是否正在进行情绪劳动。
这本书让人们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觉醒。你可能会突然认识到,你之所以觉得很辛苦,是因为情绪劳动过于繁重。
希望我们都能了解情绪劳动和情绪价值,知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