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何方神圣?

《人民文学》杂志社。

《人民文学》1949年创刊,是新中国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第一任主编茅盾,郭末若题写刊名,教员亲自为创刊号题词。

一直到1976年,《人民文学》才复刊,出版工作暂交由了人文社负责。

最近杂志社上下喜气洋洋。

他们在今年第5期的《人民文学》中,放了颗“大卫星”,发表了曾在年前座谈会上讨论过的一篇小说,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干部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这篇文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伤痕》。

一时间,洛阳纸贵,各单位翘首以盼,售报点排起长龙,还有很多工人将这期杂刊买给他们厂长,希望他学习“乔厂长”,领导工人们实现四化。

略显狭隘的文化界,又吹起一阵“改革文学”的东风。

这部作品的影响有多深?四十年后,颁发“改革先锋”奖章时,中国作家仅两人获此殊荣,一个是已故的路遥,另一个就是蒋子龙。

“王扶老师,读者来信我给您送来了。”

“又是一麻袋啊?”

“何止啊,还有两麻袋呢,还在楼下,我没往上搬。”

《乔厂长上任记》能发表,王扶算是头号功臣,正是她冒雨探望,请蒋子龙原谅《人民文学》此前对他的伤害,这才有了这篇小说的诞生。

“王扶编辑,你好。”

王扶抬眼一瞧,瞅着个高大年轻小伙儿。

“江作家!”她面露喜色,站起身,拎把椅子给江弦,“快请坐。”

“王老师您不用客气,我就过来问一下,刘老师把我的稿子给你了吧?”

“刘老师?稿子?”

“......”

瞥见王扶一脸懵,江弦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

刘茵这个老6!

他将原委解释一通:“我昨儿来递稿,半道碰上了《当代》的刘茵老师,非要拿我稿子去看看,说看完就会替我给你送来...怎么,她没送来么?”

“她忘了吧?”王扶皱着眉,有点捉摸不透。

总不至于明抢吧?

《当代》和《人民文学》,如今算是人文社的左右手单位,说白了都是自家人。

能让刘茵忍不住出手抢稿...那稿子得写的有多好啊?!

王扶越想越不安,“不行,我得去找她一趟。”

俩人一齐站起身,往《当代》所在的后楼2楼去。

江弦是个e人,走路也嘚嘚,跟王扶打听,“王老师,现在《当代》的主编是哪位啊?”

“现在是秦兆阳肩挑着《当代》主编的位子,严文井老爷子之前急性脑血栓,送友谊医院去了。”

“啊?上次座谈会,我瞅见严老精神头还不错呢。”

“唉,老爷子操劳的事儿太多,为了创办《当代》,这又忙前忙后的,累垮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就说那位老人家,膀胱癌,还忍着病痛,一直坚持工作,唉,你说多让人民痛心啊...”王扶说着说着难过起来。

“您别太伤心,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那盛世如他老人家所愿,就没辜负他老人家的付出,您说对么?”

“对、对,江作家你说的真好,年纪轻轻,好高的觉悟。”王扶感动的抹抹眼角,对江弦好感大增。

......

《当代》的编辑部墙边贴着一张从杂志上撕下的封面,看着很朴素,却又透露着无比的自信。

据说是孟伟哉看到《今天》杂志后,受到鼓舞,认为要办一本人文社的杂刊,而且气魄要更大更雄伟,于是有了“当代”之名。

“这里这个空行一定要留,空行关乎节奏,要让读者在切断处停下来,捉摸一下...”办公桌前,王卫国和刘茵讨论着稿子的修改事项。

“刘编辑!”

“江作家、王老师。”刘茵抬起头,与二人打声招呼。

王扶朝她颔首致意,“老刘,忙着呢?我和江作家过来取下他的稿子,你怎么都忘记帮他给我送了?”

“我正准备找江作家说这个事儿呢。”刘茵笑着道:“先坐,喝杯茶。”

“江作家,你这篇稿子我仔细看过了,相比《人民文学》,我觉得还是给《当代》比较好,《当代》很适合。”

王扶腾一下站起来,关节叩响桌面,“老刘,你什么意思?你要抢我们《人民文学》的稿子么?”

这特么闻所未闻啊。

王扶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向来都是他们《人民文学》抢别人稿子!

就说几个月前吧,《十月》的刘鑫武和刚回京的丁凌约了几篇稿子,都已经编排进《十月》的最新一期,马上要下厂了。

他们《人民文学》直接杀去《十月》,从刘鑫武那把稿子要走了,就当着他的面儿硬生生抢走,都无需征得他的同意。

刘鑫武当时脸都气紫了,有什么用?还不是得把稿子乖乖让出来。

真以为“皇家刊物”是白叫的?

“刘茵,你要这样我就要找领导去评评理了。”王扶不满道。

“老王,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刘茵语重心长,“江作家的这篇稿子,整整19万字,这么长的字数,刊登在你们《人民文学》,肯定不合适,但我们《当代》就很适合,我们《当代》最喜欢刊登中长篇的小说。”

“怎么不合适?”王扶有些生气,“我们可以分成几期进行连载,周立波老师的《山乡巨变》不就是这么登的?连载那么多期,关注和讨论哪里少了?”

“你这不是强词夺理?”

“我摆事实、讲依据,怎么强词夺理了?”

......

王卫国在旁边都看傻了。

这个江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啊?

他自己本身也是《延河》的编辑,但从未听闻过有编辑能因为争抢稿子吵起来啊。

关键这俩人还是《人民文学》和《当代》两部国家级文学期刊的编辑啊!

“两位老师,你们先静一静。”江弦赶紧站出来调停,“刘编辑,感谢你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但这篇稿子,我一开始就和《人民文学》约好了,我也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吧?”

听到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俩词,刘茵屁股底下长了钉子似得不自在起来。

“真不给《当代》?”

江弦摇摇头。

“我相信《人民文学》的实力,一定能给我这篇稿子最好的编排。”

见他态度坚决,刘茵倍感无奈,极为心痛的将《芙蓉镇》取出,交到王扶手上,一个劲的叮嘱。

“这是部好作品啊!你们千万不能埋没掉啊!”

“怎么会呢?我们可是《人民文学》。”王扶极为自豪和自信的接过。

心里跟着升起一阵诧异。

这稿子能让刘茵肉痛成这样?

真有那么好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