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航空专业

高中毕业临近,要考大学了。这个时候,正是顾诵芬人生风帆起航的时刻。

为了自己的理想,17岁的顾诵芬,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航空专业。

父母理解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他的选择。

顾诵芬分别报考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填报的都是航空专业。

回忆起当年报考的情况,顾诵芬说:

“正式考大学时考了三个。先去考浙大,浙大条件比较差,房子都比较土,而考试的题目特别难,数学能考40分就不错了。我认为我是绝对考不取的,谁想一发榜录取了。

“那次我们南洋模范毕业的考浙大,前十名的都是南模的学生。后来浙大给南模一个优惠条件,凡南模毕业的前十名免考进入浙大。

“考完浙大就考清华,考场很远,大家凑了钱,打出租车跑到清华考点,在现在的复旦大学附近。

“清华的题目比较容易,全能答完。所以我很有把握,清华肯定能考上。最后考的是交大。交大的中等,难度在浙大与清华之间,交大也考上了。三校发榜以后,母亲说别去清华,上交大就得了,离家近一点。

“其他几位同学都到了清华,后来表现都很不错,好多参加了地下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顾诵芬院士采集小组编《顾诵芬传》,师元光执笔,航空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第1版,第76页。

最终,顾诵芬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

其实,对上海交通大学顾诵芬早在两年前就曾在那里学习过。

两年前,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顾诵芬正在南模念高二,当时他制作航模的热情高涨。南模校舍因敌伪多年破坏,损坏严重。南模和交大是同根同源,校方就安排高二学生到交大南院宿舍底下一间相对宽敞的房间去上课,顾诵芬当时在交大学习了一年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源头之一。

顾诵芬的父亲、叔叔早年都在交大上过学,父辈对交大的印象非常好。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活调查表

叶景葵先生具保的学生保证书

顾诵芬选择上海交大,还有一个重要的感情因素,就是母亲舍不得他远赴外地求学。

哥哥诵诗不幸病逝后,父母非常悲痛,尤其是母亲。考虑到这一点,顾诵芬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选择交大,离家近,这样陪伴母亲更方便。

顾诵芬1939年回到上海后,先是住在复兴公园附近的复兴路上,后来搬到现在的长乐路和富民路交界处住。

1941年到1951年的10年,顾诵芬都住在那里。

去交大上学,他都是走去的,走小路,20多分钟,最多30分钟。他前几年没住校,直到毕业那年才住校两个星期,因为同学们非要他当班长不可。

当班长事情可多了,师生要沟通,老师要听学生的意见。老师白天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有时间。他住在执信西斋,一屋住3个人,上下4个铺,书桌也很小。

后来,他请另一位同学当班长,当时班里就剩10个人,分3个组,分别搞空气动力、结构、发动机。

上海交大也是中国航空工程教育起步最早的大学之一。

在上大学一年级时,父亲曾专门带他向钱锺书先生请教怎样学好英文。

钱锺书告诉顾诵芬,要多看《大西洋》等英文原版的杂志和各种剧本,要达到能在国外听懂像上海大世界唱滑稽剧的水平。那一次,钱锺书送了一本英文的现代剧剧本给顾诵芬。

1949年3月,胡适先生来沪,经常到合众图书馆阅书。

一天午饭时,胡适与顾廷龙全家同桌,胡适问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顾诵芬在大学学习什么专业,顾诵芬回答“航空工程”。胡适颔首称许,说“这是实科”。

顾诵芬考进上海交通大学时,航空系录取了近30名新生,然而随着学业晋级,同学人数急剧减少,其原因是对毕业后就业的考虑。

在中国面临着历史大转折的1948年,航空,尤其是空气动力学显然不是一个有较多就业机会的专业,所以二年级时就有不少同学转系了。

但顾诵芬没有这样想,他回忆:“我觉得搞航空不学空气动力学就白搞了,所以我不顾就业,选了空气动力学。”

在大学,顾诵芬系统学习了航空理论和技术操作原理,他的航空生涯从此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