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创锦衣卫

徐允恭和汤鼎只是观刑之人,他们没必要一直留在这儿。

而常茂就不行了,得督促行刑完毕。

现在邱山和王喜二人只被吊着一口气,哪还敢再奢求活下去,只盼望着能够速速一死摆脱痛苦。

他们的那些家眷早在两人行刑之前就全都被带过来了,就只等他们行刑完毕被发配了。

亲眼看着这些,这些人心态都奔溃了。

当然,或许他们之中也有无辜之人。

但他这处境之下,哪还有精力再为他们考虑。

要怪也只能怪,他们和邱山王喜沾亲带故了吧。

直到最后行刑完毕,常茂才进宫面见了老朱。

大概因为这几天天气冷暖变化太大,老朱染上了些风寒。

凭自己还年轻,也有常茂的预言在。

尽管如此,老朱每天仍还在正常处理政务。

耽误的久了些,这几天有些严重了。

“伯父,行刑已经结束了。”

常茂道:“伯父身体不佳,应该好好养养。”

“底子再好,这么不重视也得折腾坏了。”

老朱打了个哈欠,放下手中的奏章。

“有那些奸诈小人在,咱哪有歇息的时间。”

“咱这几日让各军自行调查,至少查出了数百个曾干过类似之事的人。”

“别管最后是否得逞,至少他们是有这心了。”

当初那种情况下,谁都不知道老朱最后能够取胜,难免会有人生出些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其实,要不是有人捅出来,老朱也不会非得追究。

“咱让刘基回来了!”

“咱在这儿忙的焦头烂的,他也别想躲在青田游山玩水。”

当初,老朱放刘基回去,也不会是被当时的时局逼迫所致。

不仅仅是刘基,就连李善长也明白,刘基回归草堂那是必然的事儿。

别看刘基不争不抢,但以刘基的头脑,想要扳倒他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咱已然二虎派人带了咱亲笔书信去青田了,追赠其父祖为永嘉郡公。”

能被朝廷荫蔽先祖,也是读书人一辈子的夙愿。

老朱这样的恩赐,也是刘基莫大的殊荣了。

不得不说,老朱还是会笼络人心的。

一个李彬案把刘基逼出了朝廷,如今一个恩赐便又把他召了回来。

而且,刘基还得对老朱感激涕零。

对此,常茂也没再多说。

历史上,刘基在去年年底已经被召回来了。

也许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些多,现在已经洪武二年了才被召回来的。

“你觉着检校如何?”

下面大臣斗得激烈,老朱估计越来越体会到检校的好处了。

“伯父既然问到,那侄儿就实话实说。”

“至于对不对,还请伯父甄别。”

常茂顿了一下,道:“在后世,除了检校之外,还有东厂西厂内厂,厂卫横行也是党争的一部分。”

“东厂建于永乐朝,当时靖难刚刚结束,还有很多所谓建文旧臣子在下面聚集,借此避免燕王殿下发展兵力出征漠北。”

“而在靖难之役期间,宫中不少宦官都曾通风报信过,于是燕王殿下便设立了东厂。”

“性质与检校差不多,但是却都由太监充任。”

“再到宪宗朝,当时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精锐丧失殆尽,文官逐渐掌控朝中的话语权,”

“宣宗皇帝便不得不设立西厂,用于抢夺对军事的控制权。”

“后来到了武宗,因孝宗的放纵文臣在朝中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在那么长时间的发展之下,东厂西厂早就变了样子,武宗不得不增设内厂打开局面。”

“后世虽说大明厂卫横行,是大明一个很大的积弊,但实则知道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在特定背景下的无奈之举罢了。”

听了这些,老朱迟迟没说话。

过了许久,这才道:“你的意思是该扩大检校?”

就当前这种背景,即便换个人来也不见得有老朱干得好。

“侄儿只能结合侄儿所知说说侄儿知道的,至于什么时候扩大伯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老朱自问出来开始,怕已经有夸大的想法了。

他若说还不是时候,老朱也得听他的啊。

“好像咱求着你说似的。”

“滚蛋!”

次日,老朱便发了成立锦衣卫的旨意。

这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年时间。

锦衣卫有单独刑讯人犯的特权,上到皇亲国戚下到文武大臣都可随便带走问话。

由二虎出任指挥使,从民间挑选人手培养。

现在有官身的人都是有后台的,只有从民间挑选出来的那才足够清白。

之前,刚是一个检校就让人很不满了。

要是再扩大之后,那他们还能说话吗?

倒是有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去找老朱,但老朱直接下了道旨意说自己病了,这几天不谈公事。

去拜访老朱的那些人,刚刚提起朝堂的事便被老朱给赶走了。

不过,除了马皇后之外,吕淑燕常出入老朱那儿。

每天跟着马皇后出入乾清宫,哑然是把她当成儿媳妇相待了。

反倒是常玉婷,已经好几天没进宫了。

她得知老朱病了后倒是提过去照顾,但马皇后回信说有吕淑燕就行了,用不着她再去照顾了。

因为这,常玉婷也惆怅了很长时间。

她倒不是在乎太子妃的位置,她在乎的只是朱标而已。

眼瞧常玉婷好几天闷闷不乐,常茂还开导了他几次。

不知老朱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绝对不可能让吕淑燕进东宫的。

要有那意思,当初他通过镜子给吕淑燕反射投影的饿时候,老朱也就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说了。

而且,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建锦衣卫了,明显是对李善长手伸得太长而不满意了。

现在被那些功臣左右那是每个朝代立国之时都要面临的问题,老朱既然已经这种情况所带来的麻烦了,又岂会再把这麻烦留给朱标。

要是老朱直接赶走吕淑燕还好说,只是不知道明明是没有让吕淑燕进东宫的意思,偏偏还要搞这一套又是为了什么。

不管什么意思,只要影响不了他们就行。

没有了吕淑燕,他姐在东宫少了一个对手,相对来说也能够更轻松一些。

而且,将来的靖难之役大概率是不会再发生的。

朱棣坐不上皇位,大明后来的那些历史恐也要随之做出改变了。

只是希望,结果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