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面对焦虑,如何向内探索找到力量

向你介绍了我的职业探索之旅后,我想给你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职业探索,这些方法主要围绕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和了解世界。

寻找热爱的事业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也是一生的课题。我在探索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慢慢实现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力量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持乐观,发现自己的力量。

这两年我做了近200场咨询,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他们很少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如果你真正地认识自己,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就会在面对很多选择时比较从容和淡定,也不会人云亦云。

所以,这一节我想和你分享我曾经用过的自我觉察工具、职业测评工具,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1.觉察思考,通过自己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往哪里?这3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读中学时,只想未来考上好大学;读大学时,只想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工作后,只想按部就班地成家立业。

人生的每个阶段好像都有站点,我们到达站点后,取一张票,继续匆匆上路。可是我们好像没有想过,我们最终要去往哪里,要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我们好像也没有想过,未来和自己的儿孙说起自己的故事时,希望自己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关于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印象中,我有两次非常深刻的自我思考。

(1)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初中时期的一天晚上,我收到了很多来自家人的信息——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他们希望我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有出息,等等。当听多了家人的期待后,我开始有了第一次严肃的思考:长大后我到底要做什么?怎样才算有出息?

我给自己想了3个答案。

长大后,为了父母,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希望他们身体不好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看病,让他们长命百岁。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不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为了我未来的子女,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更好地教育他们。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我想写好多本书,因为我爱好写作,我喜欢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都写下来,分享给很多有需要的人,影响很多人。

在这3个答案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3种思考。

思考一:关于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的我把这个问题的重点放在了“未来我要做什么工作”上,把“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未来我要做什么工作”绑定在了一起。

思考二:在思考“未来我要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优先考虑谁需要我,同时我需要满足谁的期待,于是我先考虑父母的需要,再考虑子女的需要,最后才去考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思考三:“未来要做什么工作”取决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喜好是什么。

关于“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重点不在于你最后真的要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而在于这个问题会让你在当下就可以更认真地生活,更有方向地开始行动。当你真正开始行动起来时,你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就会增加,你会主动拥有和创造一些东西。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个朋友,她说:“我最近很难受,因为我要被迫离开熟悉的城市,去新的城市,我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重新找工作,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现在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我不知道做什么。”

为了更好地了解她,我帮她梳理了从高考到现在的经历。我们发现,她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不是自己做的,做那些决策的人要么是父母,要么是另一半。而毕业后找工作,她也觉得自己只能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于是就按部就班地找了这份工作。而当原来的环境改变,她要重新开始时,她就完全不知如何做选择。接着我问她: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做什么事情会开心?

你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令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我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让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很难想到自己有什么真正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我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她忍不住流眼泪了,说:“毕业7年了,原来我对自己一无所知,我一点儿都不了解自己,我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感觉很难过。”我跟她聊完后,也觉得很难过:认识自己是一生的课题,可怕的是,许多人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课题。

许多人习惯了听别人说在每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什么工作是大众眼里所谓的好工作,就去做什么。许多人一直在用别人的标准和期待来设计自己的人生路径,从来没有自己思考过。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别人也在成长。如果我们总是依赖他人的标准和期待来生活,从不自己去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则是什么,那在不断的变化中,我们就不能根据这个规则实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计划。没有判断力的我们,就像一艘没有指南针的船,随时都有偏航的危险。

环境的改变使很多行业和岗位受到影响,但也有很多人,凭借一腔的热爱,找到了新的土壤。我渐渐发现:职业并不是不变的东西,我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才是真正的指南针。时刻拥有自己的指南针,任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能知道方向在哪里,都能充满期待地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土壤,重新开始。

(2)这不是静态思考题,而是终生思考题。

第二次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我的思考更加深刻了。

2018年,在职场内环境的压力(意识到年龄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发展天花板且自身身体出现状况),以及职场外环境的拉力(成为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笔记法讲师的召唤)的双重作用下,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择1: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继续埋头苦干,突破35岁的瓶颈,或者35岁之后再创业。

选择2:直接离开职场,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圆2016年种下的自由职业的梦,全力以赴,看自己能走多远。

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坚持。为了避免头脑发热做出冲动的决定,我决定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于是又借助图1-1给自己做了一次全面梳理,将自己2018年全年的经历梳理了一下,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了思考。

图1-1 成就事件萃取兴趣、能力图

①赋予能量值。

用0~10分给自己的能量值打分。这里的能量值是指你的状态,代表你每个月的满意度,是你的心情好坏及自我价值感高低的一种体现。

②挖掘成就事件。

提炼自己每个月的成就事件。成就事件是指让自己感到开心、快乐、满意的事情,也包括你觉得做得很棒的事情、获得外界认可的事情。

③萃取兴趣方向。

梳理完后你会发现,能量值高的月份,梳理出来的成就事件比较多;能量值低的月份,梳理出来的成就事件比较少。这样你就能觉察到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比如我梳理完后,发现能量值比较高的几个月份都是我出去旅行,进行深度学习,做自我探索和思考的月份。你可以把自己所有与兴趣相关的成就事件归为几个大方向,比如我当时萃取出来的兴趣方向有:摄影旅行、视觉设计、自我探索、逻辑思考(本书萃取表示提纯、归纳之意)。

④萃取相关能力。

有些成就事件的达成是源于你获得了外部认可,获得了好成绩,你可以从这些成就事件中萃取出一些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比如我萃取出的能力有:摄影构图、设计排版、知识萃取、自我思考与定位、逻辑思考与总结。

⑤找到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

思考把兴趣和能力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职业。比如当我把兴趣和能力结合在一起时,我发现第一个结合点是视觉,无论是摄影,还是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这种把知识变成图的形式,都是一种视觉表达;第二个结合点是我很喜欢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思考,很关注自我成长;第三个结合点是我很喜欢做有深度的逻辑思考,享受逻辑思考的过程。所以,最后我勾勒出了这样的一个形象:我是一个阳光温暖有力量、内心平和而丰盈、关注自我成长并持续影响他人、喜欢进行深度思考的视觉笔记工作者。而最终,我也要朝着这样的形象努力,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⑥找到具体职位,去试错。

关于“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次我给出的答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一个职业群,最后的落脚点是“视觉笔记工作者”,这是我自创的词,可以包括摄影、设计、知识的视觉呈现等一系列与视觉相关的事情。但应该先从哪件具体的事情开始呢?

接下来,就是寻找市场需求,进行试错的过程。

在视觉笔记工作者的范畴里,我在2019年1月先去尝试了摄影旅行,体验了把生活视觉化的感觉;发现风险较大且成本较高后,我于2019年3月回归到知识视觉化的行业,聚焦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做中学”,慢慢地提升了一些其他能力。这个定位直到现在我还在践行。而我每次想到这个定位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力量,感觉还有很多神奇美妙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发现。

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挑战的时候,我也会想到这个定位,然后告诉自己:不着急,慢慢来;只要方向是对的,慢一点儿也没关系。持续去做你喜欢的事,围绕兴趣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你可以把热爱变成自己的事业。

·行动清单·

尝试去做一次全面的思考,用文中的工具来思考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工具测评,借助外力了解自己

除觉察思考外,使用测评工具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办法。我在大学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做过一次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以此来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6种类型,具体如下。

事务型(C):这类人喜欢有秩序的、有固定要求和标准的工作,代表职业有会计、责任编辑等。

现实型(R):这类人喜欢做动手类的工作,代表职业有园艺师、木匠等。

研究型(I):这类人喜欢探索、探究、思考,代表职业有实验室人员、生物学家、化学家等。

艺术型(A):这类人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代表职业有设计师、作家等。

社会型(S):这类人喜欢与人相处,喜欢帮助别人,代表职业有教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等。

企业型(E):这类人喜欢领导和支配他人,敢于承担风险,代表职业有销售员、企业家等。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并不是直接给你确定了某个职业,而是帮你缩小职业探索的范围,让你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在大一做该测试时,得到的兴趣组合代码是EAR,即企业型、艺术型、现实型,这意味着我会对文化、艺术、设计类,与市场、销售相关的工作更感兴趣。

如果没有做这个测试,我可能会非常盲目地去尝试,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先去尝试做什么。做完这个测试后,我突然觉得,自己看世界的镜头慢慢聚焦了,虽然还是有些模糊,但比原来的“一片茫然”清晰了很多。

因为做了这个测试,我选择参加了一些与艺术、设计等相关的社团活动,比如参加学校某个社团的Logo设计大赛,加入学校的艺术团,在节日摆摊卖苹果,成为校园大使代言游学项目,等等。我更加精准地去尝试、去体验,也去觉察和感受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和擅长这些。当你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情,同时又能培养自己在这一方向上的能力,还能以此获得回报时,你就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甜蜜点,即兴趣、能力、价值回报三者的叠加。

2021年10月,我又做了一次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测试结果是ASE。我惊喜地发现,这3个职业代码非常符合我现在的工作。A代表我喜欢艺术,这与我现在教授的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视觉呈现方法非常匹配;S代表我喜欢服务他人,喜欢做社会类的工作,这与我现在作为老师分享知识和做技能教学类的工作很匹配;E代表我喜欢领导和支配他人,这与我现在处于创业时期并且带团队的状态很匹配。所以,我的职业兴趣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而又因为这些事情,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对应的回报。我现在就处在职业甜蜜点中,工作满意度非常高。

所以,你不妨也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除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外,还有一些职业测评工具可供使用,比如盖洛普优势识别、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等。

·行动清单·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测一测你的职业兴趣,并为你的职业兴趣去做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