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工匠精神
- 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 公孙无咎
- 2043字
- 2024-09-17 00:05:04
村民们在建窑、修路之时,池威则带着其余的陶工在做土坯。
又过得一日,王进组织人手送来了第一批石碳。
万事俱备,如今就到了正式烧制陶器的时候了。
烧制陶器其实并不复杂,把陶土捏成型的模具放进陶窑里,点火烧便是,关键的是温度,简单来讲温度越高烧出来的陶器质量越好。
烧陶是个慢活儿,并非把陶器送进窑里马上就能烧制出来,需要耐心的等候,大约三天左右才能出窑。
李恽自然不可能一直等下去,跟池威交待一番后,他就带着人离开了。
李恽走时本想邀池威一并离开,池威却言:“开窑以后,窑工不能离开的,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要时刻盯着窑口,提防出现意外,稍有不慎,整整一窑的陶器就全废了。”
李恽顿时心生敬佩,“谁言我华夏之人没有工匠精神,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
华夏的匠人们一向以来,皆是踏实本分,一丝不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华夏领先世界两千年的壮举。
李恽发现自己对古代人的心态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李恽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虽然不说,但内心之中确实是有一些优越感的。
直到今日,李恽终于渐渐收起了内心的优越感,易地而处,自己能够做到这样吗。
后世之时自己也是社会底层,也打过工,但他扪心自问,他做不到如同现在这些人这样。
不只是他,后世那个浮躁的年代里面,能做到这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在这个时代从平民到贵族几乎人人都能做到。
…………
李恽原本打算直接回县城的,但到了岔路口的时候他突然停下了脚步。
鬼使神差的他转向了另外一条路。
行了大约十来里地,李恽停下了脚步。
此时他来到了一个小坝子前,这个坝子很小,非常非常下,总共不到两百亩。
望着坝子,李恽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因为两千多年后他就是降生在这个小坝子。
“郎君,可要入村!”
左右之人出言询问。
李恽摇了摇头,“走吧,咱们回城!”
“诺!”
再次来到渡口,李恽也终于从回忆中回过神来。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后世之时,这犍为县可是有大量的甘蔗的,如今这一路走来竟然没有见到一颗甘蔗。
“县中可有人种植甘蔗?”
李恽向跟随自己的小吏询问。
“明府,听说南边有几户人家有种,不过并不多!”
“嗯!”
李恽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
不过他在心中可是琢磨开了。
“这犍为县的气候可是非常适合甘蔗生长的。或许可以在县里推广甘蔗种植!”
“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妥妥的奢侈品,利润不比丝绸、瓷器和盐差……”
“县里原本就有盐和蜀锦,如今又有了陶器,若是再有糖,那么想不富裕都不行啊……”
“可惜,今年已经过了种植甘蔗的季节……只能明年再行此事……”
“要种甘蔗,还得要土地……如此还得对县里这些土豪进行一番清理了……”
“也是时候算算总账了!”
“不,还得沉住气啊,若是这些土豪狗急跳墙……还是等军队重整之后方才好动手……”
想到这里,李恽命人把李辉、李瑄两人唤了过来。
“如今府兵和团结兵整顿的如何了?”
“郎君,如今团结兵已经招募了百二十人,府兵稍好,可以征调约两百人……”
“团结兵怎么才这么点人!”
“郎君,本朝惯例团结兵只征召当地富户强壮子弟入军,县中富户多迁往成都居住……”
“如此那就放宽限制!”李恽斟酌一番后道。
“可是,若是……”
“有什么事,我担着,无需担心……还有尽量征召百姓子弟入军……乡中土豪尽量排除在外!”
“郎君打算!”
李恽点了点头,“不错,这些人鱼肉百姓就算了,竟然还勾结吐蕃,南诏……”
…………
三日后,李恽接到池威的通知,陶器已烧好,李恽带着人再次前往陶窑。
杨盈听说后,也吵着要见识一番,李恽想着也没啥危险,这次把她也带上了。
杨钊见自己女儿与李恽的关系日渐亲密,更是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不过他心中也是有些纠结,自己身份低微,自己女儿想要成为李恽的正妻却是有些困难,但若是给李恽作妾,他又觉得有些委屈自己女儿了。
“把握大吗?”李恽走到正在观察情况的池威面前。
池威揉了揉脸,道:“小人也是第一次用石碳烧窑,窑口没开之前,小人也道不出究竟,只能开了窑才能知道结果。”
李恽安慰道:“无妨,就算这一窑烧废了也没关系,咱们慢慢试,终归会成功的。”
池威神情却是有些忐忑:“明公说的是……”
李恽为了缓解池威的紧张情绪:“听说这制陶与铸剑道理一样,不知这里面有什么讲究没有?”
问到自己擅长的东西,池威言语也多了起来,看李恽感兴趣,他把制陶的东西一下子说了不少。
李恽陪着池威蹲在窑口前等了很久,陶窑的温度终于降下来了。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池威拎起一把大锤,将封闭的窑门砸开,周围的匠人上前一阵扒拉,将门前的乱石扒开。
一阵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李恽往后退了几步。
池威对此却毫不在意,用打湿的布裹住双手,然后用夹子从陶窑里夹出了一只陶碗。
随即把它放入一旁的水槽之中,在陶碗进入水槽后,那水瞬间就沸腾起来了。
李恽凑上前,盯着水槽里那只陶碗,待到陶碗完全降温后,池威将它从井水里取出来,眯着眼仔细端详它的成色。
李恽看不明白,但也跟着看,陶碗在夕阳的余晖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晕,看起来非常的精致,表面浮现出由明到暗的青灰色泽,颜色层层叠进,直至碗沿,显得非常漂亮。
李恽这时把目光转向池威,池威的神情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看来是成了!”李恽在心中做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