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兵临逻些

李林甫第一个道:“陛下,哥舒翰功莫大也,该当封王才是!”

作为李林甫的头号马仔的王鉷当即出言赞同道:“右相所言甚是,哥舒翰之功王爵不足以赏……”

李隆基这时看向了一旁的杨国忠与李适之。

“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国忠刚刚一听就明白了李林甫的意图,封哥舒翰为王就是为了不让哥舒翰入京为相。

杨国忠自己如今也想更进一步,在思忖片刻之后,也出言赞同。

“右相所言甚是,哥舒翰之功当封王……”

李适之见杨国忠也同意了,因此也没有表示反对。

确定了哥舒翰的封赏之后,就是其他人的封赏。

哥舒翰既然被封王其他人的封赏自然也不能低了。

经过一番讨论,李隆基决定迁安思顺为河东节度使同样封郡王。

郭子仪则在杨国忠的建议下,迁为剑南节度使封国公,这其实也是李恽私下里劝说的。

迁郭子仪为剑南节度使的目的自然是讨伐南诏。

原河西军使李光弼则续任河西节度使并封国公。

“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封赏李恽?”

杨国忠见李林甫想要说话,抢先一步道:“圣人,如今李恽正带兵进军逻些城……不若先放在一边,待其回京再举行公卿集议!”

杨国忠如此言说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李恽如今不到二十六岁,以其功虽然可以担任一镇副使,但其年龄和资历却是一个硬伤。

杨国忠希望李恽能够再立新功,如此就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李隆基道:“汝所言有理,李恽的封赏就先暂缓待其回军再议!”

杨国忠回府之后,立即派人给李恽送去了一封信。

……

另一边,恩兰.达扎路恭带领残兵败将退回逻些城后立即封锁了整个逻些城。

随后在幕僚的建议下请来了原吐蕃大伦尚.本登忽与悉诺罗茶禄两人。

这两人都是当年赤德祖赞亲政的支持者,没有这两人的支持,赤德祖赞不过就是一个傀儡而已。

可惜当赤德祖赞掌握大权之后,却是卸磨杀驴,很快就解除了两人的权力。

虽然如此,不过两人的影响力和家族势力仍然不可小觑。

也正是因为如此恩兰.达扎路恭在回到逻些后,首先就找到了这两人。

三人见面之后,密谈了整整一日这才达成了一致。

第二日,恩兰.达扎路恭派人接回了在寺庙中修行的王子赤松德赞。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第三日就为赤松德赞举行了继位仪式。

随后赤松德赞下令,任命尚.本登忽与悉诺罗茶禄为吐蕃大伦,恩兰.达扎路恭为摄政大将军。

逻些军政大权实际上被达扎路恭所掌握,赤松德赞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随后恩兰.达扎路恭以赞普的名义下达了勤王的命令。

但收到命令的诸贵族却反应比较冷淡,派出援军的并不多。

诸贵族面对如今的局面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

哥舒翰在与安思顺商议之后,认为应该趁着如今这个大好时机出兵逻些,彻底打垮吐蕃。

但在由谁领兵之事上两人却产生了分歧。

安思顺更倾向于李光弼,哥舒翰则更倾向于李恽。

李恽听到风声之后,当即去往大帐自荐。

“两位大帅,若论……我自然是不如李将军和郭将军的,但我部也有自己的长处……”

“从两年前开始,我部就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如今我部已经不惧疫障(高原反应)……”

李恽之言最终说服了安思顺,李光弼也没有与李恽进行争夺。

很快哥舒翰就下令以李恽为主将进军逻些城。李光弼则领兵出击苏毗之地。

李恽在接到哥舒翰的命令之后,就领镇西军以及鄯州府兵以及哥舒翰加强给他的两千骑兵,共计一万六千人翻过积石山向吐蕃首都逻些城进军。

朗·弥素,巴·吉桑东赞也领所部兵马七万随行。除此之外还有李达手中的义从军。

因为前番大战之时赤德祖赞已经抽空了沿途各领的兵力。

因此这一次进军非常顺利。唐军没有遇到任何有威胁的抵抗。

天宝八载七月,大军兵临逻些城下。

逻些城地处高原,也就是后世的拉萨,不过此时的逻些比起一千多年后却是要温暖许多,可耕种的土地也多的多。

松赞干布也正是看中了这点这才在此建城,并迁都于此。

随着都城的迁徙,许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纷纷迁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从事农耕,过去的游牧也改变为定居放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迁都逻些,使吐蕃真正据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区,可以居中控制四方,为吐蕃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过逻些城却也有些缺点,那就是易攻难守。

为了守住逻些城,恩兰.达扎路恭可谓是绞尽脑汁。

为了获得足够的军队,他甚至以赞普的名义下令征召逻些城以及周边所有年满十一岁的男子入军。

就这样他还嫌不足,又下令武装逻些城的奴隶,并向奴隶们承诺,只要击退唐军,就给奴隶们自由并授田。

如此恩兰.达扎路恭终于组织起了一支人数高达到十八万的大军。

不过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那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支看起来庞大的军队,竟然有半数人没有想要的武器。

为了防止逻些城被包围成为一座孤城,达扎路恭并没有据城死守,而是分出了一半的精锐驻扎在城外的一块高地上,与逻些城形成犄角之势。

尚.本登忽与悉诺罗茶禄两人在得知真正的唐军不足两万之后,建议与唐军进行野战,但却被达扎路恭所拒绝。

“唐军之强,非我吐蕃军可以正面抗衡的!”

刚刚经历过大非川之战的达扎路恭对唐蕃两军的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过此时不管是赤松德赞还是尚.本登忽与悉诺罗茶禄都有些不以为然,以为达扎路恭只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

两人虽然暂时支持达扎路恭,但本身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

双方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