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汴京城郊农田,
等季晨他们到的时候安排的里正已经在等着了。
为了方便行事,他们出来的时候隐瞒了身份,乡里人只知道来的是个小官,所以相处起来也不是很拘束。
范里正带着季晨他们在村里逛了逛,阳光洒在还未完全褪去冬日寒意的大地上,像是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
远处已有忙碌劳作的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其实季晨都很少有下地去到农村的时候,说白了他也是个半吊子,就是理论知识丰富些。
他知道棉花对于纺织业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经济变革,但是对于怎么开始,还是要细细考虑的。
所以对于种棉花一事他就尽可能的稳妥。
毕竟这不是纸上谈兵的时候。
一群人在田间走着,
微风徐徐。
范里正大概给季晨介绍了下村里种田的情况。
季晨认真听着,
只不过,
范里正这话里话外都太笼统,什么收成产量之类的,像是在做什么年终总结汇报似的,没有几点是他想要的。
“官人,皇恩庇佑,近些年都是风调雨顺,收成颇丰。”
“基本上每亩平均收成......”
季晨跺了跺脚下的泥土,
然后打断了范里正的话,笑嘻嘻的,“范兄,我也不是来查你的收成怎么样的,我是有别的事情要打听。”
范里正这才知道自己是错判了官人的用意,立马便不说话了,重新等着季晨开口。
季晨当然也不废话,
直接掏出了一张纸来,
范里正连忙接过,然后看着上面画的条条框框,还有文字内容,起了疑惑,
“官人,这个是......”
范里正显然是没有看懂,
甚至这种方框、斜线什么的都是他第一次见,像是什么文字游戏?
或是更像用来做害的东西。
但他既然能从村里做到里正的位置,首先察言观色肯定是第一位的,
所以范里正眼下也就是等着季晨继续说。
别人或许不知道,
苏颜宁一看季晨画的思维导图,那可是熟悉的很呢。
她悄悄凑了上去,
发现季晨已经把种植棉花需要的所有要素都分别列了出来,所以只要里正按照顺序往下填写就可以了。
“种植时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间、湿度、土壤啥、种植工具、种植示范区、对比区、啥子系统建设、土地整理、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
范里正小声把上面的字都念了出来,
然后声音越来越小,
因为他已经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口:
“官人,这个种植时间咋说?我们就是天暖和了耕种和播种,热的时候除除草、给水就完哩,秋天收获庄稼,就,就没有了呀。”
“还有这个湿度,啥子是湿度?给水的吗?”
“工具?工具就是那些。”
范里正随便指了指一家农户门口的犁、耙、锄头,耧车“这东西就是用来翻土、平地、松土的,木啥别的。”
范里正叽里咕噜的一顿说,倒是季晨没跟上他的逻辑。
随后几个人都慢了下来,
紧接着,季晨一边跟范里正沟通着,一边还要记。
苏颜宁看着他手忙脚乱的,而且,这次出来拿的是毛笔,季晨写起来就更加费事了。
于是她便主动揽上了记录的活儿。
一副小书童的模样。
索性这次直接去了范里正的家里,
几人坐在院子里,
吹着小风,喝着水,倒也舒服。
很快,
季晨已经把大概的问题都问完了,苏颜宁也满满当当的记了很多。
直到后面,
反而是范里正开始问季晨纸上写的那些不知名的词语。
“官人,你说的这个酸碱度是怎么个事?”
季晨喝了口水,
然后就着杯子,找了块地方,浇了下去,
“一般来说,酸性土壤往往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浇水后土壤通常也会下渗很快,碱性土壤则可能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
“这都是表面观察,你们应该有自己的经验方法。”
范里正好像是大概明白了,
“是哩,我们都是用手,你这个说话高级。”
季晨又道,
“汴京位于中原豫东平原,黄河在其北侧不远处。这一地区的土壤主要以黄土、黄潮土为主,这些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往往应该呈现出中性或微碱性的特征。”
而后,
范里正又问了类似于工具之类的东西。
季晨也讲不太清楚,
索性又找来了纸笔,开始画画。他的画工不太好,但也能凑活着看。
现代的那些技术就不说了,倒是有一个物件从他知道之后就一直记在脑袋里,是元代王桢写在书里的。
“比如说水轮三事。”
“就是由一个水轮带动三种谷物加工工具,可分别进行磨面、砻稻、碾米等加工作业。”
季晨边说边画,他当时去博物馆的时候那个讲解员还专门介绍过,
所以他比较有印象。
“就是一个水轮,通过旋转拨动碓杆末端,使碓上下往复摆动,从而进行舂米或使谷物脱壳。”
“若是驱动一个平轮和一个立轮呢?”
他画完竟然还问了起来。
可偏偏范里正连上一句话还在思考中,自然是没有跟上季晨的意思。
其他人也是一片沉默。
直到过了两秒,
一道清脆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平轮所在轴上装有磨,用以磨面。立轮所在轴上装有水车,用以取水灌溉,是这个意思吗?”
季晨循声望去,
便看见一个清秀的男生。
他点了点头,有那么一瞬间还以为遇到了同道中人呢,
“这位小兄弟是?”
“回官人的话,在下沈括。”
这下不只是季晨有点意外了,就连苏颜宁都暗自扯了扯他的袖子。
哇哇哇,
《梦溪笔谈》么不是!
季晨连忙冲着沈括点了点头,
“难怪听声音不像是汴京口音呢。”
此时范里正也站起来介绍了两句,“沈小兄弟是过来游历的,我同他父亲有些交情。”
难怪,
历史上的沈括现在也确实没有入仕的打算。
但一想到那本《梦溪笔谈》季晨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北宋妥妥的科学家啊!
眼下却让他先碰见了,这不是误打误撞,得来全不费工夫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