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叹光阴穆基示好,利益交换协议成

听着贾琮话里的幸灾乐祸,两人相视一笑。

自从拿下谷山以来,所有人都是在连轴转,根本没功夫停下来真正休息一下。

而作为所有战略战术的策划者,贾琮的神经更是始终都绷得紧紧的,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但到汉城后还要跟穆基这个老狐狸打交道,实在是一刻都放松不得。

对此墨梅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一路上不断找话题转移贾琮的注意力,让他能有片刻的休憩。

贾琮正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忽然注意到了两人的小动作,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的心意,心里只觉得一股暖流淌过。

“谢谢!”他先拍了拍侯仁安,又摸了摸墨梅的小脑袋。

墨梅也不害羞,抬眸看着贾琮说道:“三爷,你不要有这么大的压力,在你身后还有兄弟们呢!”

侯仁安经典地拍着胸脯附和道:“就是就是,有事老大尽管跟兄弟们说。”

贾琮露出了笑容,然后轻轻地锤了侯仁安一下。

侯仁安也配合着做着搞怪的动作,顿时逗的墨梅也笑得花枝乱颤。

不过经过这么一下,贾琮的神经终于不再紧绷,而是感到了一阵轻松。

······

两天后,汉城门口,贾琮精神抖擞地向亲自出来相迎的穆基行礼。

看着朝气蓬勃的贾琮,穆基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岁月如刀、世事无常。还记得贾琮刚过山海关的时候自己还说要照拂一二,结果这才一年不到,这个贾家小子就成了高丽战场最耀眼的一颗星。

穆基暗叹道,贾家这棵老树又要发嫩芽了啊!

摇头甩掉这下想法,穆基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哈哈大笑道:“贤侄此次可是立了大功呀!”

贾琮脸上带着温润的笑容,谦逊道:“世叔过誉了,若非大军打下了开城,琮还碰不到逃窜的女真贵族呢。而且我等大意之下还放跑了他们,只俘虏了觉昌安,深感愧疚,请世叔赎罪。”

“哎~”穆基被夸的很舒服,摆手笑道,“贤侄哪里话,单凭你们捉拿了贼首觉昌安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更别说你们还打下了这么大片的土地......这就是侯将军吧。”

他又把目光转向了侯仁安,看到那人高马大的身材和背上约莫数十斤重的大刀,心底一阵羡慕,又是一员猛将啊!

侯仁安连忙抱拳道:“侯孝宁之子侯仁安见过王爷。”

虽然侯家与穆家也是世交,但是侯仁安包括他去世的父亲侯孝宁早就被剔除出族谱了,自然没资格叫世叔。

不过他没资格叫,穆基可以让他叫:“诶,我与孝宁兄曾经交好,仁安称呼世叔便是。”

“这...”侯仁安看了贾琮一眼,然后躬身行礼道,“侯仁安见过世叔。”

穆基注意到这个动作,便知道拉拢侯仁安是没戏了。

不过他也确实想要交好这两位青年才俊,他年纪已经不小了,要给儿孙铺路了。

“好,好。来,跟愚叔进城,愚叔已经摆下了酒席,就等你们几个了......”

······

这次的宴会宾主尽欢。

在叶战与贾琮分开进攻后,指挥使们真正见识到了贾琮的实力,明白他不是依靠父祖余荫的草包子弟,自然心悦诚服。

穆镇也与贾琮干了一杯酒赔罪,至少看上去态度十分诚恳。

贾琮则笑着与他喝了一杯,心中若有所思。听说前段时间东平郡王妃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穆镇的变化才这么大。

不过无所谓,反正在没有看清之前贾琮是不可能与穆镇深交的。

第二天一早,贾琮跟着穆镇到了书房,然后贾琮自己进去,穆镇则在书房外守着。

此时书房内只有穆基一人,他正在翻阅着一本奏折。

“贤侄来啦,”见到贾琮进来,穆基笑着把奏折递给他:“这是定辽右卫的功勋,贤侄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的话愚叔就派人发往朝廷了。”

贾琮会意地接过了奏折,不过并没有打开,而是对穆基笑道:“世叔,叶叔曾经说过,希望由定辽右卫打下来到土地能由贾家来安排人手......”

贾琮顿了顿,见穆基的表情僵住了,又补充道:“不过这次的情况世叔也知道,战果太大了,大到现在的贾家已经吞不下了,所以我们决定让出一些地方交给穆家和辽东安排。”

穆基这次松了口气,略带埋怨地笑骂道:“你小子从哪里学的坏习惯,竟然说话还大喘气,差点吓死愚叔了。”

贾琮嘿嘿一笑,挠着头从怀里掏出了一份高丽全境地图交给了穆基。

穆基试图从贾琮的脸上看出什么,但没能成功,这才打开了地图。

半晌后,穆基合上了地图:“破蛮卫投靠你们了?”

不管穆基是什么意思,贾琮才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马脚:“并未,只是贾家用了一些代价从他们那里换来的,毕竟世叔你也知道侄儿祖父的军功是哪里来的。”

“......好吧,那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穆基就当着贾琮的面写了战报与请功奏折,然后发往了神京。

······

大军在外征战数月,作为统帅的穆基自然是要每月发战报回去。不过由于从一开始定辽右卫的功劳就很大,这次穆基只是发暗报给太上皇,永正与朝中群臣并不知晓。

所有人都知道一直没有战报传来肯定是有猫腻,但老臣们并不担忧,因为东平郡王穆基可是太上皇的心腹。既然太上皇没有动静,那就说明穆基是发了暗报的,只是其中或许有一些事情暂时还不能让他们知晓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该干嘛干嘛吧,反正没出啥大事。

当然,永正的“清官”派除外,从大军出征一周起他们就不断弹劾穆基,说他目无君上,这么长时间不汇报战果肯定是屡战屡败,要永正治穆基的罪。

对此,别说老臣们了,就连永正自己都麻了。

但凡有权力在手,他能不把穆基办了吗?他没有这个能力好不好!

然后这帮子“清官”就被四王一脉给联手处理了,好在翰林院内愿意投靠永正的御使有很多,因此永正很快又提拔了一批人手。

对此四王一脉也没管,他们的目的只是震慑一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