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先生又给寡人带来惊喜!
- 人在大秦我做王,上岸先斩易小川
- 半吊子de温柔
- 2331字
- 2024-04-20 10:30:01
既非出自诸子百家,那么这位能培养出如此杰出弟子的人物,又来自何处?
对此越发好奇,他对秦浩的背景愈发兴趣盎然!
“立即传令章邯!“
“要他迅速调动人力,查探秦浩的来历。“
“但务必记住,此事必须秘密进行,绝不允许泄露!“
道理明了,若让秦浩知晓朝廷正在调查他,恐怕会生出嫌隙……
“遵命!“
此时此刻,即便夜深人静,虫鸣星闪,秦浩的形象依然萦绕在始皇的心头,挥之不去……
其实并不出奇,毕竟在任何一位君主眼中,这样的英才都太过璀璨!
“这年轻人,身上还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既然无法入眠,始皇便随性起身,在案前一一记录下他所能想到的问题。
也许哪一天,秦浩又会给他一个惊喜,将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北方的匈奴,虽畏惧却不肯散去,眈眈虎视……“
“南方的百越,心怀异志,不得不防备……“
写到这里,始皇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深思熟虑,最后还是决定写下四个字。
“长生不老!“
这位千秋万代的帝王,原本内心已不再抱持过多期望,却也不愿轻易放手。
秦浩的降临,却如同一缕曙光,照亮了他的希望之路!
若是这位博学多才之人,或许真能寻得那传说中的长生秘药……
祖龙想到这里,不禁莞尔,心中一片舒畅。
“秦浩,莫非真是上天赐予大秦的福祉,朕的福星?”
“如若不用此人,朕岂非昏庸至极!”
思绪至此,祖龙的决心已定。
他要将秦浩引入帝都咸阳,重用他,为大秦效力!
在始皇帝的亲自命令下,转瞬间,一座巍峨的石碑在帝都咸阳矗立而起。
石碑高达三十丈,宽度需数人合抱才能环绕一周,屹立于繁华的市集之中,供天下行人驻足瞻仰。
一时间,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为之惊叹!
“朕承天命,诏告天下!”
“今会稽遭受大疫,流离失所者众多,苍天有怜悯之心,庇佑朕的子民,免于疫病之苦。”
“然而!”
“灾情之地,十室九空,尸骨遍野,我华夏儿女当齐心协力,四面八方伸出援手!”
“故于咸阳中枢,设立‘仁德碑’一座,凡慷慨解囊者,皆可铭刻其名,流传后世!”
“钦此!”
诏书一出,顿时在大秦境内掀起了滔天热潮!
能在咸阳留下名字,那是何等荣耀之事!
正如秦浩预料,对此事最热衷的,正是那些富甲一方却默默无闻的商人!
毕竟,他们享受着锦衣玉食、佳人美酒,社会地位却还不如农夫,这怎能忍受?
如今捐资留名,往后谈起,腰杆也能挺直许多!
“河东郡崔氏,捐金铢五十万,以纾陛下忧虑!”
“南阳郡诸葛氏,捐金铢八十万,以纾陛下忧虑!”
“琅琊郡高氏,捐金铢一百万,以纾陛下忧虑!”
……
会稽府衙内,始皇看着源源不断从咸阳传来的情报,不禁笑逐颜开。
自大秦统一华夏以来,为了推行文字统一、车轨一致,朝廷每年投入的巨额资金不计其数,几乎年年财政紧绷!
未曾想,在有生之年,还能目睹如此巨额的一次性收入……
这些商人,果真是富可敌国啊!
感慨之余,始皇的目光中又流露出深邃的思虑,心中悄然萌生另一种打算。
既然国家并不缺财,只是财富深藏于民间而非王族,那么是否有途径,能让朝廷与百姓共享繁荣呢?
然而这个问题,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
此时,秦浩的形象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在始皇眼中,只有这个年轻人,能提出妙计!
“此子,必当重用!”
正在前线指挥会稽重建工作的秦浩,聚精会神之际,突然打了个喷嚏。
“哈欠!”
“这烈日炎炎,怎会感冒呢?”
“恐怕是有人在背后议论我吧……”
虽然嘀咕着,但他的注意力迅速回归眼前的工作。
在向朝廷引荐了玉米和土豆之后,他沉浸在回忆之中,夜以继日,绘制出了一幅描绘未来农具的详图……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良的作物配以高效的农具,岂非如虎添翼?
委托工匠精心制作后,他选择了山阴,这座府衙所在地,作为首个试验田!
“先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见秦浩若有所思,轻轻挥手,小心翼翼地问道。
“先生对我们的耕作方式是否满意呢?”
秦浩闻声,立刻回过神,略带歉意地微笑道:“刚刚失神了,抱歉。”
“麻烦老伯再展示一次,山阴的百姓是如何播种耕田的!”
老农闻言,立刻拍了拍胸膛。
自信满满地说:“先生是我们会稽的大恩人,何谈麻烦二字!”
“老汉我一生务农,别的不敢说,耕种这一项可是拿手好戏!”
说完,他自豪地从布袋中掏出几粒玉米种子,扛起锄头,熟练地翻土、播种。
接着,他一边从田头走回,一边平整土壤,动作流畅,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果有头牛就更完美了。”
“不过先生放心,就算没有牛,我们也能做得很好,只是多费些力气罢了!”
望着老农满脸的自得,秦浩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华夏的百姓大多如此,勤劳耐劳,知足常乐!
但这不都是环境所迫吗?
若有了得力的工具,谁还会愿意费尽力气去做同样的事呢?
想到这里,秦浩改良农具的决心更加坚定!
“我这里有件新奇的东西,不知老伯是否愿意尝试一下?”
说着,他拍了拍手,示意仆人推出那件农具。
这件器具三足支撑,一室中央,握柄在上,前方有长架,造型独特,引人注目。
耧车!
这件原本应在汉代才出现的农具,被秦浩提前带入了大秦!
“这是什么?”
面对眼前这个四不像的耧车,老农不禁愣住了。
他大半生耕作,用过的不过是犁壁、锄头之类的简单工具,何时见过这样的高科技?
秦浩见状,竟挽起袖子,准备亲自演示!
“麻烦老伯,找来村里最强壮的年轻人!”
尽管老农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吩咐行事。
毕竟,秦浩的话在他听来就是真理!
“二牛!”
话音刚落,一个高大魁梧、憨厚朴实的青年应声而出,确如其名,健壮如牛!
秦浩眼前一亮,说道:“这位小兄弟,到前面拉住那个长架!”
二牛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照做了。
与此同时,秦浩已将玉米种子放入耧车的籽斗,紧紧握住耧把。
“拉车!”
随着秦浩一声令下,二牛猛然一声吆喝,拉动耧车缓缓前进!
那一刻,所有目睹此景的人都瞠目结舌,震撼不已!
耧车缓缓推进,三只耧脚如同精准的画师,翻动土壤,籽斗中的种子如诗般洒落在每一寸土地上,分布均匀而细腻。
播撒完毕,那耧脚竟又巧妙地扮演起平整土壤的角色,令人赞叹不已!